“凡治人者何”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1-22 03:46:13
凡治人者何?曰,非五谷無以充腹,非絲麻無以蓋形,故充腹有粒,蓋形有縷,夫在蕓耨①,妻在機杼,民無二事,則有儲蓄。夫無雕文刻鏤之事,女無繡飾纂組之作。木器液,金器腥,圣人飲于土,食于土,故埏埴②以為器,天下無費。
春夏夫出于南畝,秋冬女練于布帛,ze6*民不困。今短褐不蔽形,糟糠不充腹,失其治也。古者土無肥磽③,人無勤惰,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耕有不終畝織有日斷機而奈何寒饑蓋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夫謂治者,使民無私也。民無私則天下為一家,而無私耕私織,共寒其寒,共饑其饑。故如有子十人,不加一飯,有子一人,不損一飯,焉有喧呼酰④酒,以敗善類乎?民有輕佻,則欲心興,爭奪之患起矣。橫生于一夫,ze6*民私飯有儲食,私用有儲財。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烏在其為人上也。
善政執(zhí)其制,使民無私,為下不敢私,則無力非者矣。反本緣理,出乎一道,則欲心去,爭奪止,囹圄空,野充粟多,安民懷遠,外無天下之難,內無bao6*亂之事,治之至也。蒼蒼之天,莫知其極。古之帝王,誰為法則?往世不可及,來世不可待,求己者也。所謂天子者,四焉:一曰神明,二曰垂光,三曰洪敘,四曰無敵。此天子之事也。
今說者曰:“百里之海,不能飲一夫,三尺之泉,足止三軍渴?!背贾^欲生于無度,邪生于無禁。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無奪民時,無損民財。夫禁必以武而成,賞必以文而成。
(選自《尉繚子·治本第十一》)
注釋:①耨(nòu):古代鋤草的農具;鋤草。②埏埴(shān zhí):用水和粘土,制成陶器。 ③磽(qiāo):土地堅硬、不肥沃。 ④酰(dān):同“耽”。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絲麻無以蓋形 蓋:遮蔽
B.女無繡飾纂組之作 飾:修飾
C.則欲心興,爭奪之患起矣 患:禍患
D.安民懷遠,外無天下之難 懷:懷想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圣人飲于土,食于土 故內惑于鄭袖
B.古人何得而今人何失邪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C.民有輕佻,則欲心興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D.民一犯禁,而拘以刑治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耕有不終畝/織有日斷機/而奈何寒饑/蓋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B.耕有不終/畝織有日/斷機而奈何/寒饑蓋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C.耕有不終畝/織有日斷機而奈何/寒饑蓋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D.耕有不終/畝織有日/斷機而奈何寒饑/蓋古治之行/今治之止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認為,要想治理好民眾,必須要讓百姓專事耕織,做到有飯吃,有衣穿,同時杜絕追求華麗紋飾,禁止奢侈浪費。
B.文章認為,治理國家要從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上解決問題,要因勢利導,不誤農時,保護百姓財物,要教育民眾不自私。
C.文章認為,最高統(tǒng)治者要能敬畏天上的的神靈,能對天下普施恩澤,能建立宏大的功業(yè),能讓天下沒有反對他的敵人。
D.文章認為,私欲的產生由于沒有節(jié)制,而要想禁止壞人壞事,必須使用強制手段;獎勵好人好事,必須結合教化才能奏效。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古之帝王,誰為法則?往世不可及,來世不可待,求己者也。(5分)
(2)太上神化,其次因物,其下在于無奪民時,無損民財。(5分)
參考答案
9、D(懷:使......歸向,使降順)
10、B (B:“而” 均為連詞,表轉折;)
11、A
12、C(“能讓天下沒有反對他的敵人”錯誤,應為“天下沒有與他抗衡的人”。)
13、(1)古代的帝王,誰的治國策略可供效法呢?過去的時代不可能追得上(重視),未來也不能只靠等待,靠自己創(chuàng)造罷了。
(2)最上等的是精神感化,次等的是憑借事物加以引導,再次等的是不能夠耽誤農時,不能損害百姓財物。
參考譯文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手把手教你學文言文斷句一、什么叫斷句韓愈在《師說》中說: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習其句讀,就是教學生斷句。中國古代沒有標點符號,一篇
- 文言文《陳書吳明徹》原文及翻譯原文:吳明徹,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徹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墳塋未備,家貧無以取給,乃勤力耕種。時天下亢旱,苗
- 與長子受之朱熹原文蓋汝好學,在家足可讀書作文,講明義理,不待遠離膝下,千里從師。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學,已無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
- 對牛彈琴的文言文寓意《對牛彈琴》是東漢學者牟融的代表作之一,選自《牟子理惑論》,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公明儀為牛彈奏樂曲的故事。對牛彈琴比喻對不講道
- 宋史原文:李建中字得中,其先京兆人。曾祖逢,唐左衛(wèi)兵曹參軍。祖稠,梁商州刺史,避地入蜀。會王建僭據(jù),稠預佐命功臣,左衛(wèi)將軍。建中幼好學,十四
- 戰(zhàn)國策原文:靖郭君將城薛,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②:“無為客通?!饼R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本腹蛞娭???挖叾M曰
- 君子行于道路【原文】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師者可知也。夫無父而無師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師之猶事父也。曾點使曾參,過
- 公①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②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敞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是以令吏人
- 蘇軾《上王兵部書》原文及翻譯導語: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蘇軾《上王兵部
- 宋史文言文的原文和譯文原文:羅點字春伯,撫州崇仁人。六歲能文。登淳熙二年進士第,授定江節(jié)度推官。累遷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歲旱,詔求言,點上
- 文言文虛詞一、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1、 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 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3、 圖窮而匕見4、 余聞而愈悲5、 莊
- 陳堯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堯佐進士及第,歷魏縣、中牟尉,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以試秘書省校書郎知朝邑縣,發(fā)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誣堯
-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導語: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達到),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高
- 王鎮(zhèn)惡,北海劇人也。祖猛,仕苻堅,任兼將相。父休,為河東太守。鎮(zhèn)惡以五月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繼疏宗。年十三而符氏敗亡,嘗寄食澠池人李方家,
- 桑生李樹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對于有的同學來說有難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桑生李樹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參考!桑生李樹未知:佚名南頓張助,于田中種禾
- 貝瓊原文:之京師,遇業(yè)漁者偕老樵休于道,意若有得者。因詰之曰:“漁樵末事也,方今明天子側席求士如不及,盍舍爾漁與樵以圖富貴□?”
- 談文言文的弊端一、我國的兩個文化斷層各國在創(chuàng)立文字時,初期都存在與語言脫節(jié)的問題;但隨著書寫文字材料的進步,很快都與語言一致,使文字成為語言
- 書謝御史閱讀文言文書謝御史【清】吳敏樹謝御史者,吾楚湘鄉(xiāng)謝薌泉先生也。當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權焰張。有 * 常乘和車以出,人避之,莫敢詰。先
- 新五代史原文:鄭遨,字云叟,滑州白馬人也。唐明宗祖廟諱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學,敏于文辭。唐昭宗時,舉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遠去之意,
- 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技巧一、誦讀課文積累語言材料和知識傳統(tǒng)的國文教學十分講究熟讀成誦,而今天教師的常用講解分析取代了瑯瑯書聲,學生在作業(yè)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