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諫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1-13 00:25:25
諫 論
蘇洵
夫臣能諫,不能使君必納諫,非真能諫之臣;君能納諫,不能使臣必諫,非真能納諫之君。欲君必納乎?向之論備矣。欲臣必諫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觸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賞以勸之。傳曰“興王賞諫臣”,是也。猶懼其選耎①阿諛,使一日不得聞其過,故制刑以威之?!稌吩弧俺枷虏徽?,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風(fēng)喪心,未有避賞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諫哉?賞與刑不設(shè),則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觸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義,不悅賞,不畏罪,誰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盡得性忠義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謂之勇,不然為怯?!北擞抡邜u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與怯者,則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與千金,不然則否?!北擞虑影胝弑祭?,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猶未能也。須臾顧見猛虎,暴然向逼,則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矣。然則人豈有勇怯哉?要在以勢驅(qū)之耳。君之難犯,猶淵谷之難越也。所謂性忠義、不悅賞、不畏罪者,勇者也,故無不諫焉;悅賞者,勇怯半者也,故賞而后諫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諫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賞為千金,以刑為猛虎,使其前有所趨,后有所避,其勢不得不極言規(guī)失。此三代所以興也。末世不然,遷其賞于不諫,遷其刑于諫。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亂亡隨之也!間或賢君欲聞其過,亦不過賞之而已。嗚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淵谷乎?此無他,墨刑之廢耳 。三代之后,如霍光誅昌邑不諫之臣者,不亦鮮哉!
今之諫賞,時或有之;不諫之刑,缺然無矣。茍增其所有,有其所無,則諛者直,佞者忠,況忠直者乎?誠如是,欲聞讜言②而不獲,吾不信也。
【注】①選耎:xùn ruǎn柔弱,懼怕。②讜言:dǎnɡ yán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圣人知其然,故立賞以勸之/勸:勉勵
B.《書》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是:這樣
C.誰欲以言博死者/博:搏斗
D.誠如是,欲聞讜言而不獲/誠:果真
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其尊,神也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B.①故立賞以勸之②問征夫以前路
C.①人君又安得忠義者而任之②之二蟲又何知
D.①欲聞讜言而不獲②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三段運用三個人跨越深淵的例子,形象地表明了刑罰、賞賜對臣下進諫的積極作用,運用的是喻證法。
B.作者認為,如果不設(shè)置明確的獎賞與刑罰措施,所有的臣子是絕不會冒著觸犯君王的危險而去進諫的。
C.文章一開頭就提出論點“君能納諫,不能使臣必諫,非真能納諫之君”,強調(diào)納諫之君要使臣子必諫。下文由此生發(fā),展開論述。
D.文章從君王的角度立論,具體而生動地探討了君王如何才能使臣子踴躍進諫的問題。
4.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然則人豈有勇怯哉?要在以勢驅(qū)之耳。
②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亂亡隨之也!
③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參考答案:
1.C
2.D
3.B
4.①既然這樣,那么人難道有勇敢和怯懦的差別嗎?關(guān)鍵在于用形勢驅(qū)使他們罷了。
②臣子閉口不言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了,國政混亂、國家衰亡也就緊隨其后了。
③太子和那些知情的賓客,都穿著白衣白帽來為他送別。到了易水上,祭過路神之后,就上路了。
【文言文參考譯文】
臣子能進諫,卻不能使國君一定接受自己的諫言,算不上真正能進諫的大臣。君主能納諫,卻不能使大臣一定進諫,就不是真正能納諫的國君。要想使君主定能納?我先前的論述已經(jīng)很完備;要想使臣子定能進諫?我現(xiàn)在還是來談一談吧。
國君地位高如天,尊貴如神,威勢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觸怒神靈、忤逆雷霆,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古代圣人知道情況如此,因此立下賞賜來勉勵他們。史書上說“興盛時代的君王賞賜進諫的臣子”,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仍然擔(dān)憂臣子軟弱怯懦,奉承諂媚,使得君主有一天不能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失,因此還要制定刑罰來威懾他們。《尚書》上說“臣子不能糾正君主的過失,就對他們處以墨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人之常情,只要不是喪心病狂,失掉理智,沒有哪個會避開賞賜而去受刑的,何苦而不去進諫呢?如果沒有設(shè)立獎賞與刑罰,那么,按人之常情,人們又何苦去抵抗上天、觸怒神靈、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那些本性忠誠節(jié)義、不求獎賞、不怕刑罰的人,誰想用言語來換取死罪呢?君主又怎么可能完全得到本性忠誠有節(jié)義的人來任用他們呢?
現(xiàn)在有三個人:一個人勇敢,一個人半勇半怯,一個人怯懦。有個人和他們一起面對深淵,告訴他們說:“能躍過深淵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蹦莻€勇敢的人以怯懦為恥,一定會躍過深淵,那半勇半怯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這個人又說:“躍過深淵的人獎勵千兩黃金,不這樣的話,就沒有?!蹦莻€半勇半怯的人追逐利益,一定會躍過深淵,那個怯懦的人還是做不到。一會兒,那個怯懦的人回頭看到一頭猛虎,突然向他逼近,那么,那個怯懦的人不等別人跟他說什么,就趕緊躍過深淵,如同走過平坦的大路一樣。既然這樣,那么人難道有勇敢、怯懦的區(qū)別嗎?關(guān)鍵在于利用形勢驅(qū)使他們罷了。國君威嚴難以冒犯,如同深淵難以跳躍。本性忠誠有節(jié)義、不追求獎賞、不畏懼刑罰的人就如同那個勇敢的人,所以沒有什么不進諫。追求獎賞的人,如同那個半勇半怯的人,所以聽到有獎賞就會進諫。畏懼刑罰的人,如同那個怯懦的人,所以有了刑罰然后才會進諫。
從前的君主知道勇敢的人不可能經(jīng)常獲得,所以把獎賞用作(鼓勵半勇半怯者的)千金,把刑罰用作(激勵怯懦者的)猛虎,讓大臣對前者(獎賞)有所追求,對后者(刑罰)有所躲避,在這種形勢下大臣們不能不盡力諫言規(guī)勸國君的過失,這就是夏、商、周三代興盛的原因啊。在沒落的時代就不是這樣,情況完全顛倒過來了,把獎賞給了不進諫者,卻把刑罰給了進諫者,大臣們閉口不言也就應(yīng)當(dāng)?shù)牧耍瑖靵y、國家衰亡也就緊隨其后了。偶爾有賢明的國君想聽聽自己的過失,也不過是獎賞進諫者罷了。唉!如果沒有猛虎,那怯懦的人肯躍過深淵嗎?這沒有其他原因,只因廢除了墨刑而已。三代之后,像霍光殺昌邑王的那些沒有進諫(規(guī)勸昌邑王過失)的大臣的情況,不也太少了吧!
現(xiàn)在獎賞進諫者的情況,偶爾還有,可是懲罰不進諫者的刑罰,已經(jīng)完全廢止了。如果增加現(xiàn)在已有的(對進諫者的)獎賞,設(shè)立現(xiàn)在所沒有的(對不進諫者的)懲罰,那么阿諛奉承的人就會變得正直,奸佞的人會變得忠誠,更何況本來就忠誠正直的人呢?如果真能這樣,說國君想聽到正直的諫言卻聽不到,我是不相信的。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宋人掘井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文言文翻譯是指將文言文、古詩詞等古代語言翻譯成現(xiàn)代常用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宋人掘井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宋
- 《寄歐陽舍人書》譯文及賞析《寄歐陽舍人書》是一篇獨具特色的感謝信,它沒有平常的客套,也沒有空泛的溢美之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摹都臍W陽舍人
- 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項練習(xí)題:《子路見孔子》子路見孔子子路見孔子,孔子問曰:“何好?”曰:“好長劍?!弊釉唬骸耙宰又?,加之學(xué),豈可及乎?”子路
- 劉幽求,冀州武強人。圣歷中,舉制科中第。調(diào)閬中尉,刺史不禮,棄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彥范等誅張易之、昌宗,而不殺武三思,幽求謂彥范曰:“公
- 姚崇,字元之,陜州硤石人。崇少倜儻,尚氣節(jié),長乃好學(xué)。仕為孝敬挽郎,舉下筆成章,授濮州司倉參軍。契丹擾河北,兵檄叢進,崇奏決若流,武后賢之,
- 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吳越王,為大將胡進思所廢,而立其弟俶。俶歸朝,群從悉補官。易與兄昆不見錄遂刻志讀書昆字裕之舉進士為治寬簡便民能詩善草隸書
- 《興賢》 原文: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勢,古今之通義,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興,昏亂
- 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匯總賞析題西林壁宋 蘇軾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游山西村宋 陸游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
- 《明史》文言文閱讀理解及譯文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許文岐,字我西,仁和人。祖子良,巡撫貴州右僉都御史。父聯(lián)樞,廣
- 甲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
- 中考語文文言文常用詞語釋義1.與皇帝有關(guān)的;上、帝、祚、踐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詔、召、誥、(駕)幸、膳、對策、輪對、奏、表、疏
- 王彥超,大名臨清人,性溫和恭謹,能禮下士。周祖平內(nèi)難后,北征契丹,以彥超為行營馬步左廂都排陣使,從周祖入汴。會軍變,周祖革命,即命彥超權(quán)知徐
- 《周處年少時》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
- 語文作業(yè)文言文練習(xí)學(xué)習(xí)可以這樣來看,它是一個潛移默化、厚積薄發(fā)的過程。編輯了語文寒假作業(yè)文言文練習(xí),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論語〉十二章》
- 虞詡,字升卿,陳國武平人也。年十二,能通《尚書》。早孤,孝養(yǎng)祖母??h舉順孫,國相奇之,欲以為吏。詡辭曰:“祖母九十,非詡不養(yǎng)?!毕嗄酥?。后祖
- 后漢書原文:馮魴字孝孫,南陽湖陽人也。其先魏之支別,食菜馮城,因以氏焉。王莽末,四方潰畔,魴乃聚賓客,招豪桀,作營塹,以待所歸。是時湖陽大姓
- 青文勝為民請命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及答案青文勝為民請命青文勝,字質(zhì)夫,夔州①人。仕為龍陽典史④。龍陽瀕洞庭④,歲罹水患,逋賦⑤數(shù)十萬,敲撲死者相
- 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知識梳理第一冊文言文知識梳理《燭之武退秦師》通假字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
- 《后出師表》原文及翻譯《后出師表》是作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后,下面整理了《后出師表》原文及翻譯,一起來看看它與《前出師表》有什么不同!《
- 文言文常用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1、兼語省略。省略的兼語必須是已見于上文,或者是從內(nèi)容上看沒有必要說出來的。如:①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