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16 12:14:53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找陨砀嗖菀?,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br/>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雀髦盟?。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愿勿復再言!”
【鏈接材料】
身幽于無人之處,跡戢(止息)于胡塞之地,歃(飲)朝露以為飲,茹(吃)田鼠以為糧,窮目極望,不見所識,側耳遠聽,不聞人聲。當此之時,生不足甘,死不足惡,所以忍困強存,徒念忠義。雖誘仆(我)以隆爵厚寵,萬金之利,不以滑(改變)其慮也;迫以bai6*刃在頸,鐵锧(斧)在喉,不以動其心也。何則?志定于不回,期誓于歿(死)命。(《報李陵書》蘇武)
6.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因厚賂單于 賂:賄賂,行賄
B. 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滋潤肥美
C. 扶輦下除 除:臺階,殿階
D.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亡:通“無”,沒有
7. 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欲因此時降武 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
B. 乃幽武置大窖中 臣乃敢上璧
C. 單于愈益欲降之 於靬王愛之
D. 武與李陵俱為侍中 子卿尚復誰為乎
8. 下列語句,不能直接體現(xiàn)“武終不可脅”的一項是( )(3分)
A. 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
B. 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
C. 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
D.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9. 下列對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 )(3分)
A. 單于不殺蘇武,主要因為蘇武背后是強大的漢廷,斬殺漢使必然引發(fā)戰(zhàn)禍,危及自身權位。
B. 衛(wèi)律在劍斬虞常之后,接著判處副使張勝死罪并逼迫其投降,因為張勝謀殺了單于的近臣。
C. 單于用常人難以承受的殘酷手段折磨蘇武,企圖以此摧毀蘇武的意志,迫使蘇武屈節(jié)投降。
D. 李陵歷數(shù)蘇武弟兄皆因得罪皇帝而死,指出皇帝法令無常,進而質疑蘇武的忠誠是否必要。
10.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鏈接材料】中體現(xiàn)蘇武當時內心感受的一句是( )(3分)
A. 身幽于無人之處,跡戢于胡塞之地。
B. 歃朝露以為飲,茹田鼠以為糧。
C. 窮目極望,不見所識,側耳遠聽,不聞人聲。
D. 當此之時,生不足甘,死不足惡。
11. 蘇武為何“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請結合節(jié)選內容并參考【鏈接材料】簡要說明理由。(6分)
參考答案
6. (3分)A 賂:贈送財物,中性詞,不含貶義。
7. (3分)C 因,前者為副詞,趁著,趁機;后者為動詞,沿襲,繼承。乃,前者為連詞,于是;后者為副詞,才。之,均為代詞,他,指蘇武。為,前者為動詞,是;后者為介詞,為了。
8. (3分)C 9. (3分)B 10. (3分)D
11. (6分)【示例】蘇武以此提示自己時刻不能忘記身為漢廷使節(jié)的身份和使命;(2分)“杖漢節(jié)牧羊”也成為蘇武在困境中頑強求生(戰(zhàn)勝絕望、忍困強存),堅守忠義(或捍衛(wèi)國家尊嚴)(2分),決不放棄信念、屈節(jié)辱命(或“志定于不回,期誓于歿命”)的精神寄托(精神支柱)。(2分)
參考譯文
天漢元年,且鞮剛剛立為單于,唯恐受到漢的襲擊,于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比克瓦€了漢廷使節(jié)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jié)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趁便送給單于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
一個多月后,單于外出打獵,只有閼氏和單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將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告發(fā)了這件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他們交戰(zhàn),緱王等都戰(zhàn)死;虞常被活捉。單于派衛(wèi)律審理這一案件。張勝聽到這個消息,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fā),便把事情經過告訴了蘇武。蘇武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這樣一定會牽連到我們。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對不起國家!”因此想zi6*殺。張勝、?;菀黄鹬浦沽怂S莩9还┏隽藦垊?。單于大怒,召集許多貴族前來商議,想殺掉漢使者。左伊秩訾說:“假如是謀殺單于,又該用什么更嚴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br/>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菡f:“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家鄉(xiāng)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wèi)律大吃一驚,親自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后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踩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恢復氣息。?;莸热丝奁?,把蘇武抬回營帳。單于認為蘇武的氣節(jié)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問候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后,衛(wèi)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判處死罪。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迸e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wèi)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該連坐到你?!碧K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么談得上連坐?”衛(wèi)律又舉劍對準蘇武,蘇武巋然不動。衛(wèi)律說:“蘇君!我衛(wèi)律以前背棄漢廷,歸順匈奴,幸運地受到單于的大恩,賜我爵號,讓我稱王;擁有奴隸數(shù)萬、馬和其他牲畜滿山,如此富貴!蘇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這樣。白白地用身體給草地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毫無反應。衛(wèi)律說:“你通過我而投降,我與你結為兄弟;今天不聽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見我,還能得到機會嗎?” 蘇武痛罵衛(wèi)律說:“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么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jié)h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斗,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被懸掛在宮殿的北門。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討平。唯獨匈奴未受懲罰。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災禍,將從(殺死)我蘇武開始了!”
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穴里面,斷絕供應,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認為這是神在幫他,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來。分開他的隨從官吏?;莸热?,分別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后,公家發(fā)給的糧食不來,掘野鼠、收草實來吃。拄著漢朝的旄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jié)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一共過了五、六年,單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獵。蘇武擅長結網和紡制系在箭尾的絲繩,矯正弓弩,於靬王頗器重他,供給他衣服、食品。三年多過后,於靬王得病,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shù)臍謳づ?。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遷離。這年冬天,丁令部落盜去了蘇武的牛羊,蘇武又陷入窮困。
當初,蘇武與李陵都為侍中。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為蘇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機對蘇武說:“單于聽說我與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來勸說足下,愿謙誠地相待你。你終究不能回歸本朝了,白白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受苦,你對漢廷的信義又怎能有所表現(xiàn)呢?以前你的大哥蘇嘉做奉車都尉,跟隨皇上到雍棫陽宮,扶著皇帝的車駕下殿階,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用劍zi6*殺了,只不過賜錢二百萬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隨皇上去祭祀河東土神,騎著馬的宦官與駙馬爭船,把駙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騎著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zi6*殺。我離開長安的時候,你的母親已去世,我送葬到陽陵。你的夫人年紀還輕,聽說已改嫁了,家中只有兩個妹妹,兩個女兒和一個男孩,如今又過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長久地像這樣折磨自己!我剛投降時,精神恍惚,幾乎要發(fā)狂,自己痛心對不起漢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宮,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過當時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紀大了,法令隨時變更,大臣無罪而全家被殺的有幾十家,安危不可預料。你還打算為誰守節(jié)呢?希望你聽從我的勸告,不要再說什么了!” 蘇武說:“我蘇武父子無功勞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來的,官職升到列將,爵位封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親近之臣,常常愿意為朝廷犧牲一切?,F(xiàn)在得到犧牲自己以效忠國家(的機會),即使受到斧鉞和湯鑊這樣的極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兒子侍奉父親,兒子為父親而死,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說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金順,字和甫,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世居吉林。少孤貧,事繼母孝。初,從征山東,授驍騎校。嗣從多隆阿援湖北,復黃梅,賜號圖爾格齊巴圖魯。
- 《孫臏兵法·見威王》文言文與翻譯原文孫子見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勢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戰(zhàn)勝,則所以在亡國而繼絕世也。戰(zhàn)不勝,則所以削地而
- 作者:ljzl9872作者EMAIL:ljzl9872@sina.com《 極樂寺紀游》袁宏道 高梁橋水從西
- 《本草綱目?草部?盍藤子》 釋名和主治文言文作者:李時珍釋名象豆、盍子、合子。氣味(仁)澀、甘、平、無毒。主治喉痹腫痛。用盍藤子燒過,研細,
- 李陵論白居易 《論》曰:“忠、孝、智、勇四者,為臣、為子之大寶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茍一失之,是非
- 文言文閱讀要點解析考試說明中的要求: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于、乃、雖、為、者、且、則
- 中考課外文言文一日一練《蒲松齡之妻》17.蒲松齡之妻五十余猶不忘進?、?。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須復爾!倘命應通顯,今已臺閣③矣。山林目有樂地,何
- 趙執(zhí)信原文:原山有穴焉,處非極顛,與村墟密邇。而經路險僻,舊蓋人所居也。溪谷陰黝,草樹蒙密。頃歲,一狼據(jù)之。狼狀丑且穢,其聲甚怪,出入百獸,
- 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初中文言文一詞多義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2)衣食所安(養(yǎng))卑(1)非天質之卑(低下)(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
- 《秋聲賦》文言文鑒賞解析《秋聲賦》文言文鑒賞解析悲秋,是中國古代文人感懷悲己的永遠主題?!肚锫曎x》,歐陽子繼《醉翁亭記》后的又一名篇。只是歐
- 文言文《余靖傳》閱讀練習題余靖傳 朱 熹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書。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貶知饒州。諫官御史緘口避禍,無敢言者
- 劉锜字信叔,德順軍人,滬川軍節(jié)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儀狀,善射,聲如洪鐘。嘗從仲武征討,牙門水斛滿,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隨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 《后赤壁賦》,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被貶謫黃州時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賦》的姐妹篇。本篇是《前赤壁賦》的繼續(xù)。作者在文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 智囊(選錄)·術智部·太史慈文言文原文及翻譯術智部·太史慈作者:馮夢龍原文北海相孔融聞太史慈避地東太史慈海,數(shù)使人饋問其母。后融為黃巾賊所圍
- 后漢書原文:孔僖字仲和,魯國魯人也。曾祖父子健,少游長安,與崔篆友善。及篆仕王莽為建新大尹,嘗勸子健仕,對曰:“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袞冕之志,
- 高中生文言文背誦五板斧方法背誦是中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今年秋季開始使用的高中新教材就有不少規(guī)定的背誦篇
- 患盜論劉敞天下方患盜。或問劉子曰:“盜可除乎?”對曰:“何為不可除也?顧盜有源,能止其源,何盜之患?”或曰:“請問盜源?”對曰:“衣食不足,
- 元史原文:星吉字吉甫,河西人。少給事仁宗潛邸。出為江南行御史臺御史大夫。時承平日久,內外方以觀望為政,星吉獨持風裁。湖東僉事三寶住,儒者也,
- 資治通鑒原文:曹操在許,謀迎天子。眾以為:“山東未定,韓暹、楊奉,負功恣睢,未可卒制?!避鲝?“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景從,漢高祖為義帝縞
- 三國志·魏書原文:管寧字幼安,北海朱虛人也。年十六喪父,中表愍其孤貧,咸共贈赗,悉辭不受,稱財以送終。長八尺,美須眉。與平原華歆、同縣邴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