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學設(shè)計
語文 課文 發(fā)布時間:2023-04-25 03:09:05
課文《梅花魂》出自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故鄉(xiāng)的梅花又開了。那朵朵冷艷、縷縷幽芳的梅花,總讓我想起飄泊他鄉(xiāng)、葬身異國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從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輕時讀了不少經(jīng)、史、詩、詞,又能書善畫,在星島文壇頗負盛名。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這時候,我會拍著手笑起來:“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說:“鶯兒,你還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獨書房里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歲那年,有一回到書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xùn)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xùn)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匆姶认榈耐庾娓复蟀l(fā)脾氣,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畫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媽媽忽然跟我說:“鶯兒,我們要回唐山去!”
“干嗎要回去呢?”
“那兒才是我們的祖國呀!”
哦!祖國,就是那地圖上像一只金雞的地方嗎?就是那擁有長江、黃河、萬里長城的國土嗎?我歡呼起來,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
可是,我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親愛的外祖父。我問媽媽:“外公走嗎?”
“外公年紀太大了……”
我跑進外祖父的書房,老人正躺在藤沙發(fā)上。我說:“外公,您也回祖國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競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離別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書房里,鄭重地遞給我一卷白杭綢包著的東西。我打開一看,原來是那幅墨梅,就說:“外公,這不是您最寶貴的畫嗎?”
“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經(jīng)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國的那一天正是元旦,雖然熱帶是無所謂隆冬的,但臘月天氣,也畢竟涼颼颼的。外祖父把我們送到碼頭。赤道吹來的風撩亂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fā),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
船快開了,媽媽只好狠下心來,拉著我登上大客輪。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塊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繡著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圖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教材簡說】
本課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從中表現(xiàn)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由故鄉(xiāng)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摯愛梅花的外祖父的回憶,然后具體敘述了反映外祖父喜愛梅花、思念祖國的幾件事,最后又借梅花點明了外祖父的愛國心。
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tǒng)一的。因此,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對小學生來講,本課的難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讀的一些古詩詞?!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意思是:一個人獨自在他鄉(xiāng)作客,每逢過節(jié)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按翰菝髂昃G,王孫歸不歸”是王維《山中送別》中的詩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能回來嗎?(“王孫”是古代對人的尊稱)“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是北宋詩人秦觀的詞《浣溪沙》中的句子,意思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飄飄的,好像夜里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千條萬縷,就和這心里郁積的愁一樣多。
二是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段話。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是贊揚梅花那種不怕嚴寒、不怕“風欺雪壓”的品格;第二層是說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那種“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精神;第三層是對外孫女的勉勵,希望她學習梅花的品格。
三是課題?!睹坊ɑ辍分械幕辏谶@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學習目標】
1.認識“撩、眷”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受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思想感情,領(lǐng)悟梅花那種不畏“風欺雪壓”的品格。
【教學建議】
1.本課是略讀課文。教學過程應(yīng)該是一個在教師組織引導(dǎo)下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除了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外,還應(yīng)力求使學生在下列幾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要讓學生弄清外祖父為什么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而且每當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就流下眼淚。要讓學生懂得,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外祖父常常教“我”讀這些詩詞,目的是使“我”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時借教讀這些詩詞,寄托自己對祖國的思念之情。每當讀到“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些詩句,就勾起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無限思念,漂泊他鄉(xiāng)的濃濃愁緒,就不由得流下了眼淚。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guān)系??芍匾龑?dǎo)學生通過讀外祖父關(guān)于梅花的一段話懂得,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因此,他把梅花看得比什么都珍貴。可見,外祖父愛梅花,實際上反映了他對祖國的愛。
2.課文中引用的一些唐詩、宋詞,有的表現(xiàn)了思鄉(xiāng)之情,有的表現(xiàn)了濃重的愁緒。教學時只要讓學生大體理解即可,不必作過多講解。如果學生有興趣,可把原詩詞抄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讀。
3.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導(dǎo)學生通過反復(fù)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學生有感情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4.下列詞語解釋,僅供教師參考。
朵朵冷艷,縷縷幽芳:冷艷,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艷和幽芳寫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鄉(xiāng):指職業(yè)、生活不穩(wěn)定,在遠方東奔西走。
葬身異國:指尸體埋葬在外國,也就是死在外國。
文壇:文藝界。
頗:很。頗負盛名就是名氣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傳下來的器物,是很值錢的東西。
玷污:弄臟。
杭綢:杭州一帶出產(chǎn)的絲綢,是很珍貴的。
骨氣:剛強不屈的氣概。
折節(jié):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時期。
無所謂:說不上。
眷戀:深切地留戀。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共計35篇,其詳細列表如下:漢語拼音1. a o e 2.i u ü 3.b P m f 4.d t n l 5.g
- 課文《蚊子和獅子》出自七年級上冊語文作業(yè)本答案,其原文如下:【原文】有只蚊子飛到獅子面前,對他說:“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強。要說不是這樣,
- 課文《曹沖稱象》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古時候有個大官,叫曹操。一天,有人送給他一頭大象。他很高興,帶著兒子和官員們
- 課文《茅以升立志造橋》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為”。會寫“倒”“白”等字,積累“
- 課文《七步詩》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能借助拼音認讀本課4個生字“詩、煮、豆、何”,認識部首“四點底”。2.
- 課文《數(shù)星星的孩子》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夜空中。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著頭,數(shù)
- 課文《小燕在家里》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引導(dǎo)學生觀察圖畫,用“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給每幅圖說一句
- 課文《剪枝的學問》出自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課文】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他家樹上結(jié)的桃子總是那么大,那么甜。去年冬季的一天,
- 課文《那只松鼠》出自四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連續(xù)好幾個晚上,我都夢見了那只松鼠。松鼠躺在我的網(wǎng)袋里,一動也不動,老實得就像
- 課文《星星和哨兵》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知道“我”為
- 課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自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課文】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爺爺被國際農(nóng)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改良的水稻,
- 課文《畫雞》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認字冠裁滿將敢。
- 課文《老師領(lǐng)進門》出自四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滿6周歲,到鄰村小學讀書。這個小學坐落在關(guān)帝廟的后殿
- 課文《怎樣多認字》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文文:我很想多認識一些字,那樣就可以看好多有趣的課外書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 課文《我們的民族小學》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
- 課文《小烏鴉愛媽媽》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路邊開滿野菊花,飛來一只小烏鴉,不吵鬧,不玩耍,急急忙忙飛回家。烏鴉媽媽
- 課文《觀舞記》出自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應(yīng)當怎樣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
- 課文《熟悉的腳印》出自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一天,剛下過雪,爺爺帶尼基申去林子里玩。路上,他把雪地上動物的腳印指給尼基申
- 課文《小猴子撈球》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呀!皮球掉到水里了。怎么辦呢?來,大家一起給小猴出出主意,想想辦法,幫他把
- 課文《瀑布》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