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設計
語文 課文 發(fā)布時間:2022-06-05 02:25:01
課文《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
【原文】
1816年,法國巴黎流行著可怕的肺結核病。有位名叫雷奈克的醫(yī)生,看到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十分難過。他想: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有沒有辦法及早發(fā)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索著。
一天,雷奈克緩步從一個花園走過,突然被兩個正在玩蹺蹺板的男孩吸引住了。只見他們一個站在這頭,彎著腰,把耳朵緊貼蹺蹺板,一個蹲在那頭,用一枚鐵釘在板上輕輕地劃著。原來,通過木板,在另一頭能清楚地聽到劃木頭的聲音!雷奈克試了試,聲音果然沿著木板傳了過來。他高興極了,馬上跑回醫(yī)院。他把一本筆記簿卷成筒兒,一頭靠著病人的胸腔,另一頭湊近自己的耳朵。?。『粑?、心跳聲都聽到了!
就這樣,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細聽病人內臟的聲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診斷。
以后,雷奈克又發(fā)現空心木管聽診效果更好。于是,他把空心木管的兩端做成喇叭狀,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
【前言】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一篇記敘文,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yī)生一次偶然的發(fā)現,從中受到啟發(fā),通過反復實驗,發(fā)明了世界上地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的道理。課文的語言平實、淺顯、流暢,從雷奈克醫(yī)生在生活中發(fā)現難題,萌發(fā)解決難題的構想,到偶然的發(fā)現,最后通過反復的試驗終于獲得成果,敘述得有條有理、層次清晰。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任何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來自于實踐的道理,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觀察、肯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建議】
一、出示實物,誘發(fā)學習興趣
1、出示聽診器并板書:聽診器。領讀“聽診(zhen)器(qi)”。講:“聽診器”就是俗說的“聽筒”。醫(yī)生靠它從人的體表聽取體內的聲音來檢查胸部和腹部的情況。
2、再板書:世界上第一個。提問:加上這幾個字,又看到現在的聽診器,你們想提出什么問題?
(估計會提出下列問題:(1)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2)是誰發(fā)明的?(3)他是怎樣發(fā)明的?)
3、板書:雷奈克。教生字:“克”(ke),領讀。
簡介雷奈克醫(yī)生:法國醫(yī)師。他不僅創(chuàng)制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而且在臨床診斷方面采用聽診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許多體征,改革了對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還在肺結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績。
4、讓我們認真研究課文,弄懂大家剛才提出的一些問題。
二、補讀指導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生字詞有:肺結核、疾病、內臟、思索。
領讀后,教者講:
內臟(zang):人或動物胸腔和腹腔內器官的統(tǒng)稱。包括心、肺、胃、肝、脾、腎、腸等。
肺(fei)結核(he):慢性傳染病,癥狀是低熱,夜間盜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時咯血。俗稱癆病。
2、默讀第二自然段,學生提出生字詞:蹺蹺板、一枚、鐵釘、沿著、木棍、靠、湊、胸腔。
領讀后,問:哪些詞語的意思不需要老師講?
(不必老師講的:蹺蹺板、一枚、鐵釘、沿著、木棍、靠、湊)
教者講:胸腔:(指著人體具體部位,大略地講)體腔的一部分,是胸骨、胸椎和肋骨圍成的空腔,上部跟頸相連,下部有橫膈膜和腹腔隔開。心、肺等器官都在胸腔內部。
3、輕聲讀第三、四自然段,畫出生字詞:分析、效果、喇叭狀。
(1)教者聯(lián)系課文內容講:
分析:根據了解到的病人的情況研究,找出病根所在。效果:(用空心木管聽診)產生的結果。
(2)聯(lián)系插圖講:喇叭狀——像喇叭的樣子。
4、集中揭示生字詞。聽診器雷奈克思索木棍分析肺結核喇叭狀沿著效果胸腔蹺蹺板疾病內臟一枚
(1)領讀,對讀,指名讀,相機正音。
(2)討論:怎樣記住生字字形?
①熟字換偏旁:
核:“該、孩”去掉左偏旁加上“木”字旁。
狀:“壯”字去掉“士”,換上“犬”?;颉胺弊秩サ簟柏椤迸該Q上“丬”。
效:“郊”字去掉“阝”,換上“攵”。棍:“混”字去掉“氵”,換上“木”。
沿:“船”字去掉“舟”,換上“氵”。索:“素”字去掉上面的“”換上“十”加“”
②部件法:
析:記住“木”和“斤”;克:記住“十”、“兄”,或“古”、“兒”。
③歌訣法:診,左邊“讠”字旁,右邊“人”三撇(彡)。
(3)教者提醒:肺,左邊是“月”字旁,右邊是“巿”(fu),四筆寫成,筆順是:橫、豎、橫折鉤、豎。
三、寫字指導
特別提醒:
1、“郊、析、核、棍”等左右結構的字,寫時要讓右:“交”和“木”做偏旁時,“捺”都要改為“點”,以保證整個字寫起來緊湊。
2、肺,左右結構。右邊部分“巿”的第一筆是橫。
3、沿,右上方的第二筆是橫折折,沒有鉤。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課后習題3:讀一讀,再抄寫。
3、朗讀課文。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課文《蘆葉船》出自四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的故鄉(xiāng)在長江口的崇明島上。那里河道特別多,橫的、豎的,像蜘蛛網一樣。一開春,河
- 課文《草帽計》出自四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賀龍同志帶領一支紅軍隊伍
- 課文《扁鵲治病》出自三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課文】春秋時期,有一個名醫(yī)叫扁鵲。一天,他去拜見蔡桓公。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說:
- 課文《ie üe er》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一、教材簡說本課有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復韻母ie、üe,特殊韻母er。隨之
- 課文《圣誕老人的故鄉(xiāng)》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每年的圣誕之夜,孩子們就會盼望白胡子和白眉毛的圣誕老爺爺。他乘著馴鹿拉的雪橇
- 課文《拉薩的天空》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 課文《上天的螞蟻》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有一棵樹,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人們都不知道這是一棵什么樹,只有一位常
- 課文《老山羊當醫(yī)生》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老山羊當醫(yī)生,小動物來來看病。小熊小熊怎么啦?牙疼!哦,少吃點糖就好了。
- 課文《星星的新朋友》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深藍色的夜空,群星閃爍。一顆小星星望著周圍陌生的星星,好奇地問:“朋友們
- 課文《信條》出自高二語文下冊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下邊是我的信條: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樣生活,怎樣做事和怎樣為人,我在幼兒園就學過
- 課文《第一個發(fā)明麻醉劑的人》出自四年級下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課文】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國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華佗。由于他醫(yī)術高超,被人們
- 課文《丁丁的研究報告》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放學了,丁丁一出校門就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快帶我去圖書館,我要做研
- 課文《下課》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知道下課的時候要好好休息,課間活動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戲。2、學會說
- 課文《怒吼吧黃河》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938年10月,武漢淪陷,中華民族的抗爭戰(zhàn)爭進入了慘烈的相持階段。第二年
- 課文《輕輕地走路》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輕輕地走路》這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用生活化的語言,告訴孩子在什么時候該輕輕
- 課文《山行》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窘滩暮喺f】《山
- 課文《明天更輝煌》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在那漫長的歲月中,思念著你啊,香港;在那一串串的故事里,講述著你啊,香港。
- 課文《看電視》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每天,我們全家人都看電視,我家看電視,真有些奇妙——爸爸明明是個足球迷,卻把一
- 課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出自高二語文下冊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人是能思想的葦草 [法]帕斯卡爾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
- 課文《鳥的樂園》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鳥的樂園》是一篇情境識字課文,課文為孩子呈現了一幅美妙的圖畫。在茂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