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行書《蜀山圖歌》
作者:趙孟頫 書體:行書 2017-11-23 11:46:48
趙孟頫行書《蜀山圖歌》拓本。《蜀都圖歌》墨拓本不見印行,其書跡原件亦不知所終,但就拓本全篇看,筆圓墨韻美,字里行間展露颯爽之氣,風(fēng)神卓絕。接鈐白文“趙氏子昂”、“西川郡圖書印”印章各一。
系趙孟頫晚年書寫,它字形修長,筆劃舒美,氣勢挺拔,似飄飄然具凌云勢態(tài)。趙孟頫60歲以后書法已達(dá)精美程度,遒勁、豐秀、飄逸,雅正,尤具蒼勁雄放之風(fēng),這是為過去不曾企及的。本篇拓本墨色清醇濃潤、結(jié)體嚴(yán)密;筆法方圓并用,體貌圓潤健朗,蒼勁奔放,縱逸中自欹側(cè),激越中有徐緩,總見點(diǎn)劃多變,跌宕多致,整體雍容平和而又大氣磅礴。
細(xì)觀《蜀山圖歌》拓本筆法,主用中鋒,令筆尖在筆心中運(yùn)行,一氣連貫,筆劃迅疾,并少用側(cè)鋒,轉(zhuǎn)折自如,撇點(diǎn)精當(dāng),故書體豐容縟婉,特別動人。
釋文:
《蜀山圖歌》次王公泉坡,周公雙崖韻。
我昔西川曾泛舟,赤岸水接銀河流。蜀山嵯峨江路永,飄飄豪氣 * 。參棋井鉞跨疆域,劍閣去天才五尺。岷山之源初導(dǎo)江,頭亂石森矛戟長。魚貫舟山九淵飛,濤噴雪隨奔川東。雙蹲滟滪大如象,萬仞瞿唐高插天。蠶叢魚鳧去我久,石古路細(xì)愁板援??罩酗w鳥不敢度,馬上行人遙指鞭。團(tuán)沙魚腹沉云黑,陣圖蛇鳥定陳跡。寂寞巫山十二重,楚臺云雨無消息。棘道遙連雪嶺西,天梯逈歸繞關(guān)北。丹丘曾與羽人逢,為我鼓棹呼長風(fēng)。舉杯云陽麴米曉,掛劍東海扶桑紅。登高作賦紀(jì)名勝,追逐李杜攀揚(yáng)雄。灑麗筆下飛晴虹,名齊岷峨配岳宗。氣勢盡壓東南峰,杜鵑夜啼苦竹叢?;鹁?dāng)啬景г掣F,舊游如夢方驚寤。指點(diǎn)蒼茫引歸路,畫圖誰為寫羞顏。鳳閣舍人推獨(dú)步,瀛洲仙客才超古。拖玉腰金逢圣主,聽履方知地位高。用心頗覺良工苦,金鑾退直有馀閑??c素秋風(fēng)生晝寒,中流砥柱障狂瀾,一笑春回天地寬,泰山北斗不可攀。玉堂天上非人間,蓬萊方壺別有山。陽春白雪和皆難。松雪道人。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趙孟頫書法,可方便查詢。


趙孟頫書法欣賞:
- 趙孟頫楷書《崑山州淮云院記》
- 趙孟頫行書《跋鮮于樞御史箴卷》
- 趙孟頫楷書《道教碑》《張留孫碑》
-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拓本
- 趙孟頫小楷《閑邪公家傳》
- 趙孟頫行書《臨蘭亭》
- 趙孟頫行書《論虞世南書法》,《論枕臥帖》
- 趙孟頫行書《止齋記》
- 趙孟頫行書《寄題杜尊師白云庵瓊秀亭》
- 趙孟頫題《疏林秀石圖》
猜你喜歡:
- 趙孟頫行書《止齋記》 紙本 上海博物館藏 《止齋記》,紙本,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此篇是行書代表作之一,書于至大元年,時年55歲(1308年
- 【釋文】 太常金奉禮宴翰苑諸公,出青玉荷盤,色奇古。盤之上擎杯,象蓮蓬,下屈為柄,上覆為蓋。蓋青質(zhì)而紫章,凡十九點(diǎn),匠氏剜為
- 趙孟頫行書千字文為絹本,縱二百六十五毫米,橫三千七百三十四毫米,藏於故宮博物院。引首系明代徐霖篆書“松雪千文”四個大字,卷后有元從張
- 張雨《跋吳叡篆書千字文》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嘗閱趙文敏公四體書千文,其小篆用漢法,未若秦篆
- 項(xiàng)元汴跋《趙孟頫行書三段卷》,元,紙本,楷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校松雪齋文集前詩所遺,城市多囂塵,山林優(yōu)且閑。一聯(lián)遂為
- 趙孟頫跋王羲之《時雪快晴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東晉至今近千年,書跡傳流至今者,絕不可得?!犊煅r晴帖》,晉王羲之書
- 【釋文】此宣公居江淮督府書也。公方弱冠。已有經(jīng)綸天下之志。觀于此書可見矣。宋之中興。魏公之力居多。而宣公復(fù)能繼其志焉。嗚乎盛哉。李祁。
- 張雨《臺仙閣記行書卷》綾本 35.6×172.3cm ,書于至正五年(1345),上海博物館藏刊于《
- 【釋文】墨法四首錄上。南谷師一笑。吳志淳。久知墨訣在丹丘。子獨(dú)來從逐客求。霧冷歙山春隱豹。月沉易水夜藏虬。鱗膠萬杵應(yīng)難制
- 趙孟頫《秋興賦》 紙本,縱25.7厘米,橫284.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秋興賦》釋文: 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