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書《干嘔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2017-05-10 15:44:11
王羲之《干嘔帖》紙本(摹本) 天津博物院藏
《干嘔帖》,又名《如常帖》、《昨還帖》??v14.1厘米,橫26.4厘米,共4行36個字,五代至北宋時期的臨摹本。國家一級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寫給友人的短信。該帖筆意神采超逸,書風(fēng)沉著勁健,曾刻錄于《淳化閣帖》之中,是流傳有序的藝術(shù)珍品。
王羲之《干嘔帖》釋文:
足下各如常。昨還殊頓。胸中淡悶,干嘔轉(zhuǎn)劇,食不可強(qiáng),疾高難下治,乃甚憂之。力不具。王羲之。
在中國書法史上,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譽(yù)為書圣,他的墨跡受到歷代書家的推崇,然而,據(jù)史書上記載:王羲之的真跡早已失傳,傳世的王羲之的書法墨跡都是后世的臨摹本,但就是這極為稀少的臨摹本留傳到今天已經(jīng)都是稀世珍寶了。除海外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外,今天所知道留在內(nèi)地的只有《蘭亭序》、《姨母帖》、《初月帖》、《上虞帖》、《寒切帖》和《干嘔帖》等幾件。
偽滿時期,溥儀到將《干嘔帖》帶到東北,后來,流落到民間。四十多年前,正是文革動亂時期,劉光啟在堆積如山的大紙堆中發(fā)現(xiàn)了一卷黃黑色的舊紙卷,他抽出打開一看,眼前展開的是一件年代久遠(yuǎn)的草書紙本書帖,憑著多年鑒定書畫的經(jīng)驗(yàn),劉光啟讀出該帖的內(nèi)容為:“ 足下各如常。昨還殊頓。胸中淡悶,干嘔轉(zhuǎn)劇,食不可強(qiáng),疾高難下治,乃甚憂之。力不具。王羲之。”眼前的東西竟是文物界苦苦尋覓了30多年的故宮流失國寶、書圣王羲之的《干嘔帖》。
現(xiàn)在這件從紙堆里偶然發(fā)現(xiàn)的王羲之的《干嘔帖》和《寒切帖》一起成為天津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王羲之書法,可方便查詢。


王羲之書法欣賞:
- 王羲之草書《初月帖》
- 王羲之《用筆賦》及釋文
- 王羲之草書《長風(fēng)帖》臨摹本
- 王羲之·大道帖
- 王羲之《袁生帖》
- 王羲之《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 王羲之·草書平安帖
- 王羲之《蘭亭序》賞析
- 王羲之草書《逸民帖》
- 王羲之草書《適太常帖》六種版本
猜你喜歡:
- 王慈草書《栢酒帖》, 于遼寧省博物院藏的《唐摹萬歲通天帖》釋文: 唐懷充,臣六代從伯祖齊侍中
- 西晉《菅氏夫人墓碑》(碑陽)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 《菅氏夫人墓碑》碑陰 《菅氏夫人墓碑》即
- 王慈草書《汝比帖》 于遼寧省博物院藏的《唐摹萬歲通天帖》王慈《汝比帖》釋文:汝比可也,定以何日達(dá)東,想大
- 王獻(xiàn)之《十二月割帖》 選自上海圖書館藏《寶晉齋法帖-卷一》宋拓本。釋文:十二月割至不?中秋,不復(fù)不得相,未復(fù)還,慟理為
- 錦州萬佛堂石窟位于遼寧錦州義縣西北9公里萬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懸崖上。石窟遺留的碑刻、題記和塔銘,是研究遼寧地方歷史的寶貴資料
- 《好大王碑》全稱《高麗好大王碑》,又稱《廣開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 它是 * 第十九代王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高句
- 《元珽妻穆玉容墓志》北魏神龜二年(519年)刻,全名《魏輕車將軍太尉中兵參軍元珽妻穆夫人墓志銘》,共二十行,每行二十個字,一九二二年
- 集王羲之書《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行書,集字,舊拓本《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主要宣說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xiàn)。長行
- 龍門二十品之《比丘道匠造像題記》,無造像紀(jì)年,依據(jù)其風(fēng)格和所處位置,當(dāng)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間。名列《龍門二十品》之
- 龍門二十品之《太妃侯造像題記》,全稱《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題記》。景明四(503)年七月刻。廣川王祖母太妃侯氏在為亡夫廣川王賀蘭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