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書《適太常帖》六種版本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2016-05-30 13:16:56
標簽:王羲之,適太常帖
王羲之草書《適太常帖》,拓本,五行,四十一字?!缎蜁V》定名為《太常司州帖》。
此帖是王羲之尺牘中涉及時人最多的一件。計有太常、司州、領(lǐng)軍、大奴等四人。太常乃王彪之(305-377),王彬第二子,其為太常一職,在永和十一年(三五五)七月。司州乃王胡之(修齡),王廙第二子,他曾被任命為司州刺史,因為病重而一再辭讓,未到任就逝世了,時在永和十二年(二二五六)。領(lǐng)軍乃王洽,字敬和,(323-358),王導第三子。大奴乃王劭,王導第五子。四人皆王羲之從兄弟。以四人的職任和辭世的時間計,此帖的書寫時間,早不過永和十一年七月,晚不過升平二年(358)。帖文大意為:剛接到王彪之、王胡之、王洽等二十五、六日的來信,均安好。王胡之近已康復,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其他親人都平安。王劭已經(jīng)返回吳郡。希望能夠見到他。王劭卒于吳國內(nèi)史任上,吳國即吳郡?!队臆姇洝分洿颂?。然帖中第三行“慶慶”,《右軍書記》作“慶之”?!洞笥^帖》、《澄清堂帖》、《玉煙堂帖》亦收刻。
釋文:
適太常、司州、鎮(zhèn)軍諸人廿五六書,皆佳。司州以為平復,此慶慶可言。餘親親皆佳。大奴以還吳也,冀或見之。
《大觀帖·適太常帖》
《安思遠藏本·適太常帖》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王羲之書法,可方便查詢。


王羲之書法欣賞:
- 王羲之小楷·佛遺教經(jīng)
- 王羲之草書《獨坐帖》
- 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墨跡本及題跋
- 王羲之·十七帖
- 王羲之草書《漢時帖》
- 王羲之章草《寒切帖》
- 王羲之行書結(jié)構(gòu)92法
- 王羲之草書 《游目帖》
- 王羲之·大道帖
- 王羲之《黃庭經(jīng)》
猜你喜歡:
- 【釋文】翁尊體安和,伏慰侍省,小兒并健。適遣信集澤?!踹?,自當令卿知吾言之不虛也。郭桂陽已至,將甲甚精。唯王也。郭桂陽已至,
- 東晉《司馬芳殘碑》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司馬芳殘碑》,一九五二年出土于西安市西大街下水道溝工程中,現(xiàn)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 碑本皆真書,而亦有兼行書之長,筆力驚絕,意態(tài)逸宕,為石本行書第一。-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張猛龍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
- 《石門銘》全稱《泰山羊祉開復石門銘》,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正月刻,由太原典簽王遠書丹,武阿仁鑿刻于陜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漢中
- 此件絹地曹娥碑墨跡,后題東晉“升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之”,未署書者姓名。在流傳中,有人以為此作為王羲之所書,而宋高宗趙構(gòu)則認定為晉代書,但書者
- 《十八日帖》,草書,東晉,王珉。王珉,晉(351—388),字季琰,小字僧彌。珣弟。少有才藝,善行書,名出珣右。時人為之語曰:“法護
- 北魏《魏故世宗宣武皇帝嬪墓志》,孝昌二年八月六日立。 銘文: 魏故世宗宣武皇帝嬪墓志夫靈曦垂曜,星月贊其暉;
- 【釋文】茫茫上天 降祚為漢 作基開業(yè) 人神攸贊 五曜宵映 素靈夜嘆 皇運未授 萬寶增煥 歷紀十二 天命中易 西戎不順 東夷構(gòu)逆 乃命
- 東晉《顏謙婦劉氏墓志》東晉《顏謙婦劉氏墓志》,志為長方形磚質(zhì),長32厘米,厚4.5厘米,寬14.5厘
- 王羲之《寒切帖》紙本章草 25.6×21.5cm 天津博物館藏釋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