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行書《蔡明遠帖》
作者:顏真卿 書體:行書 2018-05-11 11:27:14
標簽:顏真卿,蔡明遠帖
顏真卿《蔡明遠帖》或稱《報蔡明遠帖》、《與蔡明遠書》,行書信札。35.6×16.5厘米。凡22行,計138字。書于乾元二年( 759 )。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本。后曾歸羅振玉,羅氏有影印本。此是在較恬靜的心境中,作一般內(nèi)容的贈送文字。但是書法藝術水平很高,唐以后歷代書法家都受顏魯公影響,黃庭堅尤為敬服,曾云:“筆意縱橫,無一點塵埃氣,可使徐浩服膺,沈傳師北面?!?見《山谷集》)。
唐 顏真卿 《蔡明遠帖》今傳雙鉤填墨本乏雄強英邁之氣,清代何紹基題為:“魚竄狐奔。”有影印件傳世。此外,忠義堂、快雪堂、余清齋皆有摹刻本。曾歸羅振玉,羅氏有影印本。和上“三稿”創(chuàng)作心境不一樣,此是在較恬靜的心境中,作一般內(nèi)容的贈送文字。因此作品筆韻流蕩之律動,氣勢轉(zhuǎn)換之迅緩都與前“三稿”不同。此帖有一種疏淡的意境,脫俗的氣韻。此帖書法筆力勁健,規(guī)整近楷,略顯持重,是顏真卿處在特定政治形勢下,帶著強烈的感情,以充沛的精力一氣呵成之作。
釋文:
蔡明遠,鄱陽人。真卿昔刺饒州,即嘗趨事。及來江右,無改厥勤,靖言此心有足嘉者。一昨緣受替歸北,中止金陵,闔門百口,幾至糊口。明遠與夏鎮(zhèn)不遠數(shù)千里,冒涉江湖,連舸而來,不愆晷刻,竟達命於秦淮之上。又隨我於邗溝之東,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終之際,良有可稱。今既已事方旋,指期斯復。江路悠緬,風濤浩然,行李之間,深宜尚慎。不宣。真卿報。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顏真卿書法,可方便查詢。


顏真卿書法欣賞:
- 顏真卿楷書《清遠道士詩》
- 顏真卿《祭侄稿》
- 顏真卿楷書《千字文》
- 顏真卿行書《蔡明遠帖》忠義堂帖本
- 顏真卿《蔡明遠帖鄒游帖》
- 顏真卿行書《乞米帖》
- 顏真卿楷書《麻姑仙壇記》大字
- 顏真卿行書《送劉太沖敘》
- 顏真卿楷書《臧懷恪碑》
- 顏真卿行書《祭伯父文稿》
猜你喜歡:
- 《心經(jīng)》(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一部偉大的佛教經(jīng)典,全文僅260字,卻囊括了600卷《般若波羅蜜經(jīng)》的精華核心,是古今未來一切菩薩成
- 釋文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前年河東還,諸人說足下議欲以吾自代,事雖不行,傍通,多可吾夾(當為“狹”)中,多所不堪,偶
- 唐 蔣善進臨《智永真草千字文》敦煌石室殘卷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轉(zhuǎn)自敦煌國際項目網(wǎng)這篇《真草千字文》臨本為敦煌石室所出
- 柳公權楷書《皇英曲》,拓本,求古齋精拓,古籍。 柳公權的字給人第一感覺是剛勁有力,與顏真卿的字一起素有“顏筋柳骨”之稱,如《玄秘
- 《田仁琬德政碑》,全稱《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此碑是易州人為刺史田仁琬歌功頌德的,由當時的易州錄事蘇靈芝書。開元二十八年(740)十月立。
- 柳公權《大唐迴元觀鐘樓銘》 124×60cm 西安市和平門外出土《大唐迴元觀鐘樓銘》,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門外。令狐楚撰
- 宋拓元次山碑《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結碑》,全稱《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jīng)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碑原在河南魯山縣城北
- 顏真卿《鮮于氏離堆記》摩崖石刻,唐寶應元年(762年)五月十六日鐫刻。自撰,楷書,字大三寸,為顏真卿53歲所作??逃谒拇ㄐ抡?zhèn)嘉陵江
- 鐘繇是楷書體的創(chuàng)立者,鐘紹京繼承了家學淵源,有著名的《靈飛經(jīng)小楷字帖》、《唐人小楷字帖》,雖然真跡極少,但董其昌認為趙孟兆的楷書就是學習鐘紹
- 柳公權《神策軍碑》楷書,唐崔鉉撰文,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殘本,北宋拓本《神策軍碑》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唐武宗會昌三年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