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行書《乞米帖》
作者:顏真卿 書體:行書 2017-04-04 16:14:43
標(biāo)簽:顏真卿,行書,乞米帖
顏真卿《乞米帖》
約書于永泰元年(765年)。拓本。行書,信札。36.5×16.5厘米。凡4行,計(jì)44字。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jiǎng)偂吨伊x堂帖》本。
據(jù)宋歐陽修《集古錄》云:“此本墨跡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生于相家而清苦甚寒士,嘗模帖刻石遺于朋友?!泵总馈秾氄麓L錄》云:《乞米帖》“真帖楮紙?jiān)诔埨商K 處,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關(guān)中安氏,士人多有臨拓本。此卷古玉軸,縫有‘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題跋。”后真跡迷失??梢姳彼螘r(shí),已有臨拓本傳世。《忠義堂帖》不見“舜元”字印及諸人題跋,當(dāng)是以模本入石者。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顏真卿書法,可方便查詢。


顏真卿書法欣賞:
- 顏真卿楷書《朱巨川告身》
- 顏真卿行書《蔡明遠(yuǎn)帖》
- 顏真卿楷書《東方朔畫贊碑》
- 顏真卿楷書《千字文》
- 顏真卿《祭侄文稿》
- 顏真卿《鮮于氏離堆記》摩崖石刻
- 顏真卿行草《劉中使帖》
- 顏真卿楷書《李玄靖碑》
- 顏真卿楷書《郭家廟碑》
- 顏真卿行書《祭伯父文稿》
猜你喜歡:
- 唐太宗得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命歐陽詢臨摹,刻石于學(xué)士院,拓賜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遼耶律德光破晉后攜此石北去,德光中途病死,石棄于殺虎林。
- 敦煌書法道教經(jīng)典《金真玉光八景飛經(jīng)》,殘卷,小楷卷軸,單字寬約1厘米。敦煌本卷末題曰:“如意元年(692)閏五月十三日經(jīng)
- 【釋文】新驛記 滑毫節(jié) 度使李 勉詞李 陽冰書 滑臺舊 驛天寶 景申歲 大歷甲 寅歲八 月二□ 記《滑臺新驛記》立于
- 《心經(jīng)》(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一部偉大的佛教經(jīng)典,全文僅260字,卻囊括了600卷《般若波羅蜜經(jīng)》的精華核心,是古今未來一切菩薩成
- 《虞恭公碑》又名《溫彥博碑》,岑本文撰文,歐陽詢書,全碑計(jì)三十六行,每行七十七字,籇額為“唐故特進(jìn)尚書右仆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貞觀
- 《鞏賓墓志》,也稱《鞏賓暨妻陳氏墓志》,全稱《周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云陽縣開國男鞏君墓志銘》。撰書不祥。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十月始
- 王知敬唐代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 官太子家令。望出太原,歷任秘書郎、少府監(jiān)丞、城門郎、膳部員外郎、冀王友、太子洗馬、司門郎中
- 顏真卿《臧懷恪碑》近代拓本選頁 約大歷七年(772年)顏真卿《臧懷恪碑》,亦稱《唐故右武衛(wèi)將軍贈工部尚書上柱國上蔡縣開國侯臧公神道碑銘》
- 《上陽臺帖》墨跡,李白書。行草書,5行,24字,有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七字。北京故宮
- 柳公權(quán)《大唐迴元觀鐘樓銘》 124×60cm 西安市和平門外出土《大唐迴元觀鐘樓銘》,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門外。令狐楚撰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