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閑《草書千字文》(4)
作者:高閑 書體:草書 2017-07-23 09:29:22
《千文殘卷》的藝術(shù)特征
高閑草書《千文殘卷》共52行,243字,是《千字文》的后面部分,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其書體屬草書中的今草范疇。今草是古草(章草)的對稱,是在章草草法(也包括楷書體勢)基礎(chǔ)上衍進而成的一種新草體。其特征:減省了章草的隸意波磔,結(jié)體由扁方趨于狹長,筆畫更簡約,增加了縈帶,筆順有的也有新變異,同時還打破了章草字的區(qū)別與規(guī)矩,可以大小、輕重、斜正相同,上下字間注重牽連。今草的書寫比章草更為流美、便捷。高閑的草書,部分字結(jié)體偏扁方,部分字結(jié)體偏狹長,形成字形的變化對比,即是在章草與楷書的基礎(chǔ)上變化的。盡管筆法變化豐富,但某些點畫仍保留了章草與楷書的筆意。每個字的間架穩(wěn)健,筆力遒勁,尤其是楷書的影子較明晰,其書面貌盡管與“二王”的今草大相徑庭,但的確又是千變?nèi)f化、個性獨特的今草。“二王”今草以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媚勁健為基礎(chǔ),表現(xiàn)出濃纖折衷,千變?nèi)f化。高閑草書深諳“二王”,先以正書打基礎(chǔ),而后求自然,富變化,重厚實。蘇軾云:“書法備于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是無道也?!闭f明寫草書之前一定要先寫好正書。作為高閑生活的唐代,楷書已成為一種工具被使用。在中國書法史上,唐代的楷書成就沒有哪個朝代能與之匹敵,歐陽詢、顏真卿等流傳下來的楷書成為后來無人攀越的最高巔峰。高閑處于楷書最高峰時代,其本人也是擅長楷書的,遺憾的是高閑楷書未被流傳下來。不過從高閑的草書中仍能夠體味出他的楷書功力。因為高閑的草書有厚重、沉穩(wěn)的一面,做到這一點,非有堅實的正書功底不可。蘇軾還說:“真書(楷書)難于飄揚,草書難于嚴重?!闭鏁伙h逸而刻板,草書不嚴重則浮滑。要作真如草,作草如真,才能救此兩弊,所以,必須真草兼擅,方能真草皆美?!吧靡园拙c作真草”的高閑,從他《千文殘卷》草書那既飄逸、又穩(wěn)重的內(nèi)蘊中,可以看出其真正做到了真草皆美。
高閑書寫《千字文》的用筆,觀其筆跡,應(yīng)是兼毫斗筆,其筆用狼毫和羊毫合制,軟中有硬,書寫筆畫具有彈性。眾所周知,在書法藝術(shù)的文房四寶中,筆擺在首位。用筆而產(chǎn)生筆象,求筆象而有筆法。筆法有保證文字書寫規(guī)范性的一面,更多則是為了充分利用生理機制,充分發(fā)揮工具效應(yīng),創(chuàng)造美的筆畫形象,創(chuàng)造豐富多采且具表現(xiàn)內(nèi)在精神和功力修養(yǎng)的點畫,在以書法形式寄托人的情志意興上,具有極大的物質(zhì)潛能?!胺驎赜谧匀?,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柔軟富有彈性的筆,可以把形、勢表現(xiàn)出來,可以創(chuàng)造生命之力,可以有肌膚之麗。高閑書寫草書,一反張旭、懷素使用長鋒的傳統(tǒng),而是用書寫楷書所用之筆,這本身就是一個創(chuàng)舉。這樣,從工具上就與他的前輩拉開了距離,書寫出的效果當然別樣。高閑善真書是揚其長,將用得嫻熟的書寫真書的筆用于書寫草書時,自然就更為得心應(yīng)手,運用自如了。短鋒粗筆書寫出的字,豐腴飽滿,朝氣蓬勃,具有少女俊男之美感。在高閑的手中,“這毛筆不僅是實用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它有奇妙的表現(xiàn)力,能用來創(chuàng) * 映主體心靈的藝術(shù)。而且這藝術(shù)能體現(xiàn)出民族文化精神,哲學(xué)——美學(xué)思想;通過書家的揮運,能充分利用矛盾的原理,以其物質(zhì)性創(chuàng)造出具有神、氣、骨、力、血、肉的活生生的書法藝術(shù)形象?!?/p>
高閑書法,注重勢,“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其轉(zhuǎn)筆左右回顧,無使節(jié)目孤露,點畫藏鋒入跡,圓筆屬紙,中鋒行走,勢盡,力收之。正如衛(wèi)鑠《筆陣》所言:其“橫”如千里陣云,“點”如高峰墜石,“撇”如犀象之角,“豎”如萬歲枯藤,“鉤”如巨浪濤天,“豎鉤”如白鈞弩發(fā),連續(xù)轉(zhuǎn)折變化之筆如崩浪雷奔,勁弩筋節(jié)。諸如“通靈感物”,“多力豐筋者圣”之書學(xué)道理,在高閑作品中充分體現(xiàn)。
高閑《千文殘卷》,在章法上,其疏密虛實得當,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布局縱略分明,橫則不限,渾然一體。既嚴整又自由,縱橫開合,左呼右應(yīng)。特別是字與字之間的行氣貫通,同時又兼顧到左右之間和整幅字的聚散及墨韻的相異,于變化中求統(tǒng)一,從對比中求和諧,從流動中求穩(wěn)重,呈現(xiàn)出干濕濃淡,輕重黑白,隨意曲直,變化多姿而不落俗套。章法經(jīng)營取決于書家的審美趣味,體現(xiàn)著作品的藝術(shù)風(fēng)貌。孫過庭《書譜》云:“至若數(shù)畫并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逼渚唧w而又概括地說明了書法形式美和章法的主要規(guī)律。高閑草書做到了“違”與“和”的統(tǒng)一,字與字之間既彼此違背又互不侵犯,彼此和諧又不雷同,整篇中每一行每一字都在“違”,都“其行各異,為體互乖”,但并非混亂不堪,雜亂無章。
高閑草書灑脫暢快,輕松自如,這是功力深厚的自然流露。其書灑脫而有法度,暢快而不浮滑,輕松卻見嚴謹,自如中顯其個性。具體體現(xiàn)在用筆隨意,不刻意求工,很難講是以哪一種關(guān)系為主導(dǎo),一切似乎都是信手為之。筆畫中運行速度較快,揮運間以“意”為主而不在“精”。墨色層次豐富,變幻多端。決無特意安排布置之跡,自然妥帖,渾然天成,當是“無意于佳”者。從高閑草書中還可看出其性格開朗。高閑笑對人生,看破紅塵,后歸于佛門,當了一名笑和尚。他作為一代名士,無心仕途,而鐘情于書法。對于他來講,書法是一種生活的必需,而不是謀取功名的資本,因此,其書既無名祿之嫌,又無壓抑之感,給人感覺是無比的放松與飄逸。不過,其書看似飄逸,實則莊嚴。高閑采用粗壯之筆法,以飄逸之韻,真書之功底,書寫出厚實而不滯、隨意而不浮的草書,正是他的追求之所在。高閑這穩(wěn)重若泰山、飄逸似神仙之意蘊,應(yīng)是書法藝術(shù)中的崇高境界,因此在中國草書史上能與“張顛狂素”并列。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高閑書法,可方便查詢。


猜你喜歡:
- 草書《千字文》卷紙,縱25.7cm,橫82.5cm,遼寧博物館藏該《千字文》是孫過庭三十八歲時所作,通篇以草書寫出,用筆含蓄不露,功
- 此碑文28行,行59字。篆額陽文12字。碑文內(nèi)無年月,據(jù)前人考之,為高祖武德時立,又謂貞觀初立,宋時尚在咸寧鳴犢鎮(zhèn)。碑陰有宋皇祐三年(105
- 顏真卿《蔡明遠帖鄒游帖》,行書, 拓本 選自《絳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蔡明遠,鄱陽人。真卿昔刺饒州,即嘗趨事。及來江右,
- 唐代文宗皇帝李昂曾下詔書,以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可見書法家張旭當年真是明星大腕。唐代韓愈對他的書法曾大
- 《云麾將軍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wèi)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稱《李思訓(xùn)碑》,碑文記載李思訓(xùn)系出唐代宗室
- 選自《契蘭堂帖》黃帝陰符經(jīng)。觀天之道,執(zhí)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天
- 隋《龍藏寺碑》,楷書,無撰書人姓名,開皇六年(公元五八六年)刻,碑在河北省正定縣。有人說它“整密瘦健,為隋碑第一”,有人說它是“爽整精能,為
- 顏真卿《劉中使帖》約書于大歷十年(775年)。墨跡。行書,信札。2
- 大雅集王羲之行書半截碑《吳文殘碑》,吳文殘碑書法字帖。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吳文殘碑》,大雅集王羲之書;徐思忠等刻,唐
- 李邕《晴熱帖》墨拓 見于宋拓《淳化閣帖》約書於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手 札??瘫?。行書。七行,行九字十字不等。 故宮博物院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