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房玄齡碑》
作者:褚遂良 書體:楷書 2014-08-23 14:22:18
《房玄齡碑》全稱《大唐故尚書左仆射司空太子太傅上柱國太尉并州都督》。碑額陽文篆書“大唐故左仆射上信國太尉梁文昭公碑”十六字。褚遂良書。貞觀二十口年七月立,碑在陜西醴泉昭陵。左仆射房玄齡死于貞觀二十二年(648)七月,而貞觀只有二十三年,所以此碑當(dāng)立于公元648-649年之間?!督鹗途帯份d:碑高一丈二尺九寸,寬五尺,文共三十行,滿行約八十一字。最為人知的一句話是:"道光守器長琴振音,方氏虞風(fēng)仙管流聲."
此碑書法遒勁秀逸,《石墨鐫華》稱:“碑已泐,僅存六百余字。結(jié)法與《圣教序》同?!瘪宜炝紩吮畷r(shí)五十二三歲。這時(shí)他的書風(fēng)已經(jīng)明顯地發(fā)生了變化,不僅與《伊闕佛龕碑》不同,就是與《孟法師碑》也大不一樣。最明顯的,橫畫已有左低右高的俯仰,豎畫的努筆也明顯地有向內(nèi)凹而呈背勢;隸書似的捺腳仍然存在,卻增加了行書用筆,字勢顯得極為活潑。褚遂良書法 * 有的婉媚多姿在此時(shí)已經(jīng)定型,并進(jìn)一步走向成熟,便是以此碑為標(biāo)志的。
褚遂良《房玄齡碑》字跡勻稱,筆勢圓勁流麗,結(jié)構(gòu)布局端莊秀美。《房玄齡碑》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jià)值,也讓廣大書法愛好者領(lǐng)略到中國古典書法的一種理想境界,以柔寓剛、外柔內(nèi)剛。初學(xué)者可根據(jù)每個(gè)字的用筆、結(jié)構(gòu)、布勢等去臨摩。這本《房玄齡碑》字帖當(dāng)為罕世珍品,可以說是初學(xué)者的最佳范本。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hào):詞典網(wǎng),回復(fù):褚遂良書法,可方便查詢。


褚遂良書法欣賞:
- 褚遂良《伊闕佛龕碑》
- 王羲之《蘭亭序》褚遂良摩本
- 褚遂良·孟法師碑
- 褚遂良《伊闕佛龕碑》宋拓全本
- 褚遂良《臨王獻(xiàn)之飛鳥帖》
- 清拓《蘭亭八柱帖》褚遂良摹蘭亭序
- 褚遂良《倪寬贊》
-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 褚遂良小楷《文皇哀冊》
- 褚遂良《小字陰符經(jīng)》
猜你喜歡:
- 楷書——青釉褐彩“君生我未生”詩文壺 高15厘米 底徑9.8厘米高17.6厘米 口徑8.9厘米湖南省博物館藏 喇叭口,長
- 智永《真草千字文》關(guān)中本 ,宋拓, 每頁,23.8×11.5cm 27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智永《真草千字文》冊,單帖,南朝陳、隋年間
- 《麓山寺碑》亦稱《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書,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立,在湖南長沙岳麓公園。碑高2.7米,寬1.35米,行楷書28行
- 《棲巖寺智通禪師塔銘》,石高一尺六寸二分,寬二尺三寸四分,二十七行,行十八字至二十三字不等,行書,今存山西永濟(jì)棲巖寺。銘文為僧復(fù)珪所
- 大雅集王羲之行書半截碑《吳文殘碑》,吳文殘碑書法字帖。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吳文殘碑》,大雅集王羲之書;徐思忠等刻,唐
- 顏真卿《蔡明遠(yuǎn)帖鄒游帖》 拓本 選自《忠義堂帖》 浙江省博物館藏 顏真卿《蔡明遠(yuǎn)帖》 拓本。行書,信札。35
- 《信行禪師碑》,唐李貞撰文,薛稷書,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八月立。原石久佚,僅有清何紹基舊藏剪裱本,冊尾殘缺,存一千八百余字。碑帖書法挺
- 《韓仲良碑》,碑無題,唐永徽六年(355)三月十四日,于志寧撰,王行滿書,正書,碑呈豎方形,上截模糊,下截完好。碑額篆書“大唐太子少保上柱國
- “天下第一草書”為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自敘帖》,書於唐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共126行,698字
- 【釋文】鉉今有私誠。特茲拜托。為先有袪承人劉氏。其骨肉元在貴藩醴陵門里居住。所有劉氏先已嫁事。得衡州茶陵縣大戶張八郎。見在本處居住。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