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隸書《乙瑛碑》(2)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2017-04-08 15:34:20
標簽:東漢,隸書,乙瑛碑


猜你喜歡:
- 西漢 左作貨泉陶片 高12.2cm 寬6.6cm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陜西西安市三橋鎮(zhèn)出土,青灰色橢圓形陶片,摹刻小
- 西漢未央宮骨簽刻文文/王曉光一、未央宮骨簽形制、內(nèi)容、時代、用途未央宮中央官署遺址所出骨簽63850件,其中刻字者574
- 漢隸珍品《漢故雁門太守鮮于璜碑》,亦稱《鮮于璜碑》,延熹八年(165)十一月立。1973年5月,天津武清縣高村鄉(xiāng)蘭城村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于村東蘇家墳。
- 東漢隸書《禮器碑》,晚明拓本?!敖^思”已連,“廟”字月旁末筆存,“于”“二”不連,“三”字末筆未損,“項伯修”等字另裱于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東漢《任城王墓刻石》,隸書, 山東濟寧蕭王莊墓群。濟寧市城北3公里蕭王莊一帶,原有9座高大的土冢。
- 中國西漢時容量為 1升的銅量器。全長16厘米,高4.5 厘米,口徑9.2厘米,容積為200毫升。器形為圓口、平底,有柄,
- 《禮器碑》是東漢桓帝永壽二年(156年)魯相韓勅所立(在山東曲阜孔廟),又稱《韓勅碑》或《漢魯相韓勅造孔廟禮器碑》。碑高227.2厘米,
- 《永元器物簿》書于東漢永元五年至七年(公元93—95),歷時兩年完成。是隸草向規(guī)范的章草突變的標志性作品。居延漢簡絕大多數(shù)原本都以細麻繩
- 全稱《李翕折里橋陠閣頌》。東漢隸書摩崖刻石。 傳為仇紼書。 熹平元年刻。石在今陜西略陽境內(nèi)?!督鹗途帯份d:石高七尺六寸,寬五尺五寸,文
- 秦兩詔銅斤權(quán),篆書,西安秦始皇陵墓出土,陜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藏 【釋文】:元年 制詔丞相 斯 去疾 法度量 盡始皇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