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簡《永元器物薄 》
作者:不詳 書體:隸草 2016-02-27 14:00:40
標簽:漢《永元器物薄,》
《永元器物簿》書于東漢永元五年至七年(公元93—95),歷時兩年完成。是隸草向規(guī)范的章草突變的標志性作品。
居延漢簡絕大多數(shù)原本都以細麻繩編聯(lián)成冊,出土后,因麻繩腐爛斷絕,原有冊書盡成散簡斷片?!坝涝魑锊尽背鐾習r,仍保持原狀,由77枚簡編聯(lián)而成,其中2簡無字,乃首批發(fā)現(xiàn)居延漢簡一萬余枚中完整冊書僅存兩種之其一(其二為“永光二年候長鄭赦予寧書”,由3枚簡編聯(lián)而成),為整理其它簡冊提供了依據(jù)。
《永元器物簿》全冊長91厘米,是目前發(fā)現(xiàn)保存編聯(lián)最長的簡冊?,F(xiàn)藏臺灣省“中央研究院”。
▼漢《永元器物薄 》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漢《永元器物薄書法,可方便查詢。


猜你喜歡:
- 此碑全稱《漢司隸校尉忠惠公魯君碑》,又名《漢司隸校尉魯峻碑》、《魯忠惠碑》。東漢熹平三年(173年)四月立。17行,行32字。在山東濟寧
- 《甘谷漢簡》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在甘肅省甘谷縣出土,共有二十三枚,是后漢桓帝延熹年間(158~167)宗 * 卿劉柜關(guān)於宗室事務(wù)上書給皇帝
- 嶧山碑.李斯撰.明拓宋鄭文寶摹刻長安本,又碑后附有鄭文寶跋,碑字雄渾溫雅,無一筆開后人惡道,《石鼓》后無可比肩,漢印之傳于后者,皆步
- 刑徒墓磚,清末時就有出土。清《陶齋藏石記》和《恒農(nóng)冢墓遺文》都曾有過記載。一 九 * 年洛陽南郊發(fā)掘了五二二座刑徒墓,墓葬磚得
- 《袁安碑》東漢篆書碑刻。全稱《漢司徒袁安碑》。東漢永元四年立。在今河南境內(nèi),碑石已殘,每行末一字及碑額均已損佚,現(xiàn)存碑石高1.53米,寬0.
- 東漢《劉君殘碑》拓片,東漢光和四年(181),發(fā)現(xiàn)于安陽縣豐樂鎮(zhèn)西門豹祠內(nèi)。今存安陽市文化館。
- “張掖都尉啟信”為一件21厘米×16厘米見方的紅色織物,上方正中綴系,正面墨筆篆書“張掖都都尉信”六字,居延出土。漢代篆書墨
- 《朝侯小子殘石》 東漢 故宮博物院藏 圖片點擊放大《朝侯小子殘石》出土於陜西長安縣, 出土
- 《桐柏廟碑》 宋拓本 題首:《桐柏廟碑》也稱淮源廟碑, 立于東漢延熹六年(公元163年)。該廟原址在桐柏縣西14公里
-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寬123厘米,隸書,字共20行,滿行45字,有碑陰5列,篆額佚失無存。東漢中平二年(公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