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本紀》“帝疾大漸,遺詔曰”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5-27 03:30:29
帝疾大漸,遺詔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nèi)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毙撩?,葬孝陵,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帝天授智勇,統(tǒng)一方夏,緯開經(jīng)文,為漢、唐、宋諸君所未及。當其肇造之初,能沉幾觀變,次第經(jīng)略,綽有成算。嘗與諸臣論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時喪亂,初起鄉(xiāng)土,本圖自全。及渡江以來,觀群雄所為,徒為生民之患,而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士誠恃富,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sha6*人,布信義,行節(jié)儉,與卿等同心共濟。初與二寇相持,士誠尤逼近,或謂宜先擊之。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故先攻友諒。鄱陽之役,士誠卒不能出姑蘇一步,以為之援。向使先攻士誠,浙西負固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吾腹背受敵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出山東、次河洛,止潼關之兵不遽取秦、隴者,蓋擴廓貼木兒、李思齊、張思道皆百戰(zhàn)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則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燕都既舉,然后西征。張、李望絕氣窮,不戰(zhàn)而克,然擴廓猶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驟與角力,勝負未可知也?!?br/>帝之雄才大略,料敵如神,料敵制勝,率類此。故能戡定禍亂,以有天下。語云:“天道后起者勝。”豈偶然哉。
節(jié)選自《明史·太祖本紀》
4、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好善惡惡惡:憎恨,疾恨
B.徒為生民之患患:擔憂
C.士誠器小器:器量
D.燕都既舉舉:被攻占
5、下面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以安吾民斧斤以時入山林
B.而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蟹六跪而二鰲
C.志驕則好生事水至清則無魚
D.以為之援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6、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夠直接體現(xiàn)朱元璋“料敵如神”的一組是
①統(tǒng)一方夏,緯開經(jīng)文 ②觀群雄所為,徒為生民之患
③士誠尤逼近,或謂宜先擊之 ④友諒志驕,士誠器小
⑤擴廓貼木兒、李思齊、張思道皆百戰(zhàn)之余,未肯遽下 ⑥張、李望絕氣窮,不戰(zhàn)而克
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⑥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2)向使先攻士誠,浙西負固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吾腹背受敵矣。
(3)急之則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
參考答案
4、B “患”意應為禍害。
5、C (均為連詞,就。A項前者介詞,表目的;后者介詞,按照。B項前者連詞,表遞進,而且;后者連詞,表并列,和。D項前者代詞,他、他的;后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6、A ①句意思是說統(tǒng)一了全中國,武功文治是漢、唐、宋各代君主所不能相比的,不能直接表現(xiàn)“料敵如神”;③句的意思為士誠尤為逼近,有的人說應該先擊敗他,這是別人的看法;⑥句意思是說張、李沒有了指望,氣勢也沒有了,所以不戰(zhàn)而勝,這是結(jié)果。
7、(1)今日懂得了萬物本身的客觀規(guī)律,難道還有什么哀念之情嗎?(“得”、“其”、“奚”、“哀念之有”賓語前置各1分)
(2)如果先攻打張士誠,他在浙西憑借堅固的城池堅守,友諒必定會傾國(用盡國家兵力)而來,我們就會腹背受敵了。(“向使”“負”“固”“空國”各1分)
(3)(如果)逼急了他們,他們勢必會合力在一個地方,倉促間(一下子)反而不容易平定,所以(我們)出其不意,回師向北進攻。(“急”“并力”“猝”“北”各1分)
參考譯文
高皇帝疾病大大加重,遺詔說:“我承擔天命三十一年,心里總是為國家和百姓的安危而憂慮,日日勤勞,不敢懈怠,致力于為百姓謀利益。怎奈出身貧苦低微,沒有像古人那樣博學多聞,好善疾惡,遠遠比不上他們。今日懂得了萬物本身的客觀規(guī)律,難道還有什么哀念之情嗎?天下人歸順皇太孫,最適合于登皇帝位。內(nèi)外文武百官同心協(xié)力輔佐政事,來安定我的百姓。治喪祭奠儀式的物品,不要使用金玉。孝陵山川依然照舊,不要改動。各位藩王只在各自的封國內(nèi)哀悼,不必到京都。凡不在這個詔令之中的,依據(jù)這個詔令行事?!毙撩眨嵊谛⒘?,謚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太皇帝由上天授予他智慧和能力,統(tǒng)一了全中國,武功文治是漢、唐、宋各代君主所不能相比的。當他開創(chuàng)功業(yè)之初,能夠沉著鎮(zhèn)定審時度勢,遵循規(guī)律經(jīng)營,很有謀劃。經(jīng)常與各位大臣議論謀取天下的策略,他說:“我時逢喪亂之際,當初起兵鄉(xiāng)里,本來只為保全自己。等到渡過長江之后,看到群雄的所作所為,只是禍害百姓,而張士誠、陳友諒尤其是大蛀蟲。士誠倚仗富有,友諒倚仗兵強,唯獨我沒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只有不嗜好sha6*人,布施信義,實行節(jié)儉,和你們同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起初與張士誠、陳友諒二位敵人相對峙,士誠尤為逼近,有的人說應該先擊敗他。我依據(jù)友諒志氣驕傲,士誠器量狹小,志氣驕傲必然喜歡生事端,器量狹小必鼠目寸光,所以首先攻打友諒。鄱陽湖之戰(zhàn),士誠終于不能走出姑蘇一步去支援陳友諒。如果先攻打士誠,他在浙西憑借堅固的城池堅守,友諒必定會傾國而來,我就會腹背受敵了。兩個敵人都已經(jīng)消滅,于是北伐中原。之所以先取山東,再奪取河洛,并制止潼關的軍隊不急于攻占秦、隴,是因為擴廓鐵木兒、李思齊、張思道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未必愿意甘拜下風,(如果)逼急了他們,他們勢必會合力在一個地方,倉促間(一下子)反而不容易平定,所以(我們)出其不意,回師向北進攻。燕都已經(jīng)攻克,然后西征。張、李沒有了指望,氣勢也沒有了,所以不戰(zhàn)而勝,然而擴廓仍然在極力抵抗不愿屈服。假使那時未攻下燕都,驟然和他們斗力,誰勝誰負就難以預料了?!?br/>太祖皇帝的雄才大略,料敵如神,克敵制勝,都與此相類似,所以能夠平定禍亂,直到擁有天下。古話說:“天道后起者勝?!边@絕不是偶然的。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中考語文文言文詞語一詞多義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 頑固、固執(zhí)(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
- 煙霏樓記葉 適煙霏樓者,本西樓也。太守仲并更名之。余自湖口渡江,沿淮北上至王潼州,燒葦夜行,投宿民舍。遲明,道上車夫與牙兵相詈擊,
- 趙普文言文翻譯導語: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為了解決大家的疑問,小編特地為大家整理了“趙普文言文翻譯”相關內(nèi)容,僅供
- 后漢書原文: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鄉(xiāng)里稱孝。后到京師,受業(yè)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
- 黃庭堅黃庭堅論書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攜筆東西家,動輒龍蛇滿壁,草圣之聲欲滿江西③,來求法于老夫④。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無萬緣⑤,如蚊
- 鄭伯克段于鄢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鄭伯克段于鄢(節(jié)選)左轉(zhuǎn)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
- 林興祖,字宗起,福州羅源人。至正二年,登進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黃巖州事,三遷而知鉛山州。鉛山素多造 * 者,豪民吳友文為之魁,遠至江淮、燕薊,
- 滄浪亭記文言文翻譯滄浪亭記是宋代文人蘇舜欽于慶歷四年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這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臏胬送び浳难晕姆g,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滄浪亭記文言文
- 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文言文仆竊聞君子處己,不欲自恕而苛責他人以非其道。今執(zhí)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為執(zhí)事陳之。執(zhí)事,仆之父行也。神宗之末,
- 吳士談兵文言文翻譯吳士選自《遜志齋集》,明方孝孺撰。文中的吳士十分自大,自以為是,最后落得一個慘死。作者想要告誡喜歡吹噓的人:驕傲自大終會一
- 文言文《愛蓮說》譯文及賞析愛蓮說宋代: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
- 不辱使命文言文語氣詞1、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士之怒也“也”是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呢”,這里有反問的意思;“也”
- 朱熹《春日》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意思解析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注釋]1. 勝日
- 初中二年級文言文要句翻譯1、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
- 夢溪筆談宋代藏書 原文 前世藏書分隸數(shù)處,蓋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館、秘閣,凡四處藏書,然同在崇文院
- 文言文閱讀:《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銘》君諱逵,字仲達,家晉陽。其譜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亂家濮陽,故今為濮陽人。君幼學于母史氏,聰警絕人
- 初中文言文倒裝句知識點(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
- 續(xù)師說黃宗羲嗟乎!師道之不傳也,豈特弟子之過哉,亦為師者有以致之耳。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道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
- 文言文翻譯《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趙立,徐州張益村人。以敢勇隸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盜賊群起,立數(shù)有戰(zhàn)功,為武衛(wèi)都虞侯。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復拒守,命立督戰(zhàn),中六矢,戰(zhàn)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