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洽字元德,臨江之清江人”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1-14 15:17:00
張洽字元德,臨江之清江人。洽少穎異,從朱熹學,自《六經》傳注而下,皆究其指歸,至于諸子百家、山經地志、老子浮屠之說,無所不讀。熹嘉其篤志,謂黃干日:“所望以永斯道之傳,如二三君者不數(shù)人也?!?br/> 時行社倉法,洽請于縣,貸常平米三百石,建倉里中,六年而歸其本于官,鄉(xiāng)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經界不正,弊日甚,洽請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實其土地疆界產業(yè)之數(shù)投于匱,乃籌核而次第之,吏奸無所匿。其后十余年,訟者猶援以為證云。
改袁州司理參軍。有大囚,訊之則服,尋復變異,且力能動搖官吏,累年不決,而逮系者甚眾。洽以白提點刑獄,殺之。有盜黠甚,辭不能折。會獄有兄弟爭財者,洽諭之日:“訟于官,冒法以求勝,孰與各守分以全手足之愛乎?”辭氣懇切,訟者感悟。盜聞之,自伏。
郡守以倉廩虛,籍倉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為都吏所賣。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嘗于倉不獲,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銳未可嬰,姑系之,而密令計倉庾所入以白守日:“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shù)歲之中所入已豐于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過乃可免?!笔匚?,為罷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縣。一日謁告,聞獄中榜笞聲,蓋獄吏受賕,乘間訊囚使誣服也。洽大怒,亟執(zhí)付獄,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齋。平居不異常人,至義所當為,則勇不可奪。居閑不言朝廷事,或因災異變故,輒顰蹙不樂,及聞一君子進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則喜見顏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節(jié)選自《宋史·張洽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shù)歲之中所入/已豐/于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shù)歲之中所入/已豐于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shù)歲之中所入/已豐/于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shù)歲之中所人/已豐于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傳注是指用來闡釋經義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說古言使人容易通曉。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譯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義,文中指佛教。
C.倉廩在古代是指儲藏谷物的倉庫,它是專為災荒之年用于賑濟百姓而設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種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額,再涂上墨,因此也稱作“墨刑”。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洽潛心學問,深得老師賞識。他探究《六經》傳注等典籍的奧妙,閱讀諸子百家、山經地志等書;他跟從朱熹讀書,志向堅定,得到朱熹的贊賞。
B.張洽善于變革,百姓因而受惠。當時施行社倉法,他向縣里請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設立糧倉,鄉(xiāng)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決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張洽堅守正義,辦事講究策略。在袁州期間,他親自審訊翻云覆雨的大岡犯和狡猾的盜賊,將二人殺掉;他運用計策懲辦了貪婪的都吏。
D.張洽敢于擔當,為朝廷分憂。凡是遇上按義理應當去做的事,他就奮勇向前;凡是遇到災異變故,他就悶悶不樂;而當聽說士大夫們直陳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訟于官,冒法以求勝,孰與各守分以全手足之愛乎?(5分)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嘗干于倉不獲,故以此中之。(5分)
參考答案
4.D(根據(jù)原文,前兩句以“者……也”為標志表判斷,所以應該在“者”之后停頓,這樣可以排除A、B兩項;“已豐于昔”構成獨立的句子,而“由是觀之”則是對前文的總結,這樣可以排除C項。原文標點:“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shù)歲之巾所人,已豐于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保?br/>5.C(“它是專為災荒之年用于賑濟百姓而設立的”錯)
6.C(“他親自審訊”錯,原文說“洽以白提點刑獄”;另外“將二人殺掉”也不準確,原文說“盜聞之,白伏”)
7.(1)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來求取贏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來保全手足之情呢?(得分點:以、孰與……乎、全各1分,句意2分)
(2)都吏是這個州的大蛀蟲,他曾經想插手糧倉未能如愿,因此用這種辦法來中傷管理糧倉的官吏。(得分點:“者……也”判斷句式、獲、中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張洽字元德,是臨江郡清江人。張洽小時候聰慧過人,跟從朱熹讀書,從《六經》傳注開始,都要探究典籍的宗旨所在,至于諸子百家、山經地志、老子佛家之類的書,無所不讀。朱熹贊賞他志向堅定,對黃干說:“我寄望于保持道統(tǒng)永遠傳續(xù),像你們這樣的沒有幾個人啊?!?br/> 當時施行社倉法,張洽向縣里請求,借貸三百石常平倉里的米,在里中設立糧倉,六年之后將所借糧米歸還官府,鄉(xiāng)里人因此而受益。嘉定元年,張洽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松滋縣尉。湖右的土地分界不清,弊端日益嚴重,張洽請求推行推排法,縣令將此事交給了張洽。張洽于是責令百姓自己核實自家的土地疆界和產業(yè)的數(shù)目,將結果投放在柜子里,他就查驗核算依次排列,這樣官吏的奸行就無從隱藏了。十多年以后,打官司的人還援引它作為證據(jù)。
張洽改任袁州司理參軍。有個大囚犯,一審訊他就服罪,不久又變卦,而且有能力使官吏搖擺不定,案件多年沒有判決,因此逮捕關押的人很多。張洽將此案上報提點刑獄,殺了他。有一個盜賊特別狡猾,用言辭不能將他駁倒。恰逢有兄弟二人爭奪財產的案件,張洽勸導他們說:“到官府打官司,冒犯法律來求取贏得官司,怎么比得上各守本分來保全手足之情呢?”言辭語氣懇切,打官司的兄弟頓時醒悟。那個狡猾的盜賊聽到后,自愿服罪。
郡守因為糧倉空虛,將二十多家掌管糧倉的官吏沒入官籍,讓張洽來審問,張洽查訪得知這些人是被都吏出賣的。都吏是這個州的大蛀蟲,他曾經想插手糧倉未能如愿,因此用這種辦法來中傷管理糧倉的官吏。張洽考慮太守的銳氣正足不可觸犯,就暫且先把這些官吏拘捕起來,而暗地里派人核計糧倉的收入去稟報太守說:“您把二十多家沒入官籍,是因為都吏的緣故?,F(xiàn)在核查幾年當中糧倉的收入,已經比以前豐足了,由此來看,都吏所說是虛妄的。您一定不會忍受都吏的虛妄,卻將無罪的人家沒入官籍。如果能治都吏的罪,那么過失就可以免除了。”太守醒悟,因而罷免了都吏,而寬免了被沒入官籍的人家。他當永新縣知縣。有一天他去請假,聽到監(jiān)獄中有鞭打的聲音,原來是獄吏受了賄賂,于是利用機會審訊被囚禁的人讓他無辜服罪。張洽大怒,馬上將獄吏捉拿進監(jiān)獄,第二天上報給郡守,將他施以黥刑。
張洽從少年就致力于恭肅奉事,所以他用“主一”來命名自己的書齋。平常與一般人沒什么兩樣,等到遇上按義理應當去做的事,他就奮勇向前無人可以阻奪。賦閑時不談論朝廷的事情,有時因發(fā)生災異變故,就會悶悶不樂,等到聽說有一個君子得到進用,士大夫們直陳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他所交往的都是有名的人士,大家都尊敬仰慕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新唐書崔隱甫傳文言文閱讀練習及答案新唐書崔隱甫傳崔隱甫,貝州武城人。解褐左玉鈐衛(wèi)兵曹參軍,遷殿中侍御史內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脅人子女,隱
- 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xiāng)人托以子偕往。鄉(xiāng)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xiāng)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弊⑨將倩?/div>新唐書原文:張嘉貞,本范陽舊姓。以五經舉,補平鄉(xiāng)尉,坐事免。長安中,御史張循憲使河東,事有未決,病之,問吏曰:“若頗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貞對隋書原文:蘇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也。少聰敏,有口辯。八歲誦詩書,兼解騎射。年十三,從父威至尚書省,與安德王雄馳射,賭得雄駿馬而歸。十四詣學,酈道元《三峽》中考文言文知識點整理《三峽》一、文章內容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燭之武退秦師》文言文賞析原文: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三國志原文: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漢景啼子中山靖王勝之后也。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yè),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余,退望見童童如小車蓋。文言文對比題的專項練習桃花源記(選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王恕傳》文言文練習及答案王恕,字宗貫,三原人。正統(tǒng)十三年進士,授大理左評事。遷揚州知府,發(fā)粟振饑不待報,作資政書院以課士。天順四年,以治行如何學好初中文言文文言作品中有許多詩文堪稱精品,它們大多布局嚴謹,行文簡潔,氣韻生動,文采斐然。多讀這樣的作品,會使人受益匪淺,對全面提高學答李琮書 蘇軾國之用兵,正如私家之造屋。凡屋若干,材石之費,谷米之用,為錢若干,布算而定,無所贏縮矣。工徒入門,斧斤之聲鏗然,而百胡世寧,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進士。性剛直,不畏強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從官驕,世寧裁之。遷廣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數(shù)殺掠張汝明,字舜文,世為廬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學,刻意屬文,下筆輒千百言。入太學,有聲一時。國子司業(yè)黃隱將以子妻之,汝明約無飾華侈,協(xié)力承親高考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下面是關于高考必背文言文的內容,歡迎閱讀!1、勸 學宋史原文:趙普,字則平,幽州薊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質奏普為軍事判官。太祖嘗與語,奇之。太祖北征至陳橋,被酒臥帳中,眾軍推戴,普與太宗排闥韓愈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夢溪筆談蕓香辟蠧(du 蛀蟲的意思) 原文 古人藏書辟蠹用蕓。蕓,香草也。今人謂之“七《龍說》文言文翻譯“龍”“云”相互依存,形象說明圣君與賢臣相互依存。賢臣固然不可無圣君,而圣君更不可無賢臣。說明要使國家長治久安,圣君和賢臣楚人隱形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zhí)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文言文閱讀題《邵雍字堯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22分)邵雍字堯夫。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于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