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書《頻有哀禍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行書 2017-05-08 18:21:25
標(biāo)簽:王羲之,行書,頻有哀禍帖
《頻有哀禍帖》摹本,紙本??v26.9厘米。3行,20字。行書。字間傾側(cè)、俯仰、鉤連,筆畫輕疾、圓轉(zhuǎn)、牽引,結(jié)體多有取橫勢者。
釋文: 頻有哀禍,悲摧切割,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頻有哀禍帖》與《孔侍中帖》之間空白處,鈐‘延歷敕定’朱文御璽三處,與《喪亂帖》等同。
日本《 * 墨寶集》稱:‘昔我國光明皇后,舉圣武 * 之遺,獻(xiàn)于東大寺大佛,藏正倉院。唐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年),其中晉王羲之書拓本頗多焉。天應(yīng)、延歷、弘仁之間,漸復(fù)盡獻(xiàn)于大內(nèi)。奈世既德久,大半散佚,片斷僅存。此所藏者,蓋其一。
接帖之處,有延歷御府之璽。’‘延歷敕定’即是‘延歷御府之璽’。延歷是日本桓武 * 的年號,其元年為公元七八二年。日本學(xué)者考訂《孔侍中》與《喪亂》二帖,是《東大寺獻(xiàn)物帳》中著錄的。此《獻(xiàn)物帳》是日本圣武 * 卒后,皇后將其遺物供佛的帳目。圣武 * 卒于公元七二九年。那么,以上王羲之的書跡傳到日本時,至少在七二九年以前。這是王羲之書跡傳入日本最早的記載。這些書跡,被視為日本的國寶。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王羲之書法,可方便查詢。


王羲之書法欣賞:
- 王羲之行書結(jié)構(gòu)92法
- 王羲之草書《大報帖》
- 王羲之小楷《道德經(jīng)》
- 王羲之草書《伏想清和帖》
- 王羲之《此事帖》
-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釋文
- 王羲之小楷·佛遺教經(jīng)
- 王羲之《都下帖》
- 王羲之草書《適太常帖》六種版本
- 王羲之行書集字對聯(lián)10幅,很養(yǎng)心!
猜你喜歡:
- 《瘞鶴銘》,大字摩崖,南梁天監(jiān)十三年刻,署名為“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正書?!边@里一篇哀悼家鶴的紀(jì)念文章,內(nèi)容雖不足道,而其書法藝術(shù)誠然可貴。
- 唐摹王羲之草書硬黃本。高23.5厘米,橫26厘米,共七行,五十八字。體勢靈動綽約,豐肌秀骨,遠(yuǎn)勝右軍《如何帖》。此卷為北宋內(nèi)府舊藏,至
- 王獻(xiàn)之行草書法《豹奴帖》刻本釋文:豹奴此月唯省一書,亦不足慰懷。深患足下情素耳。
- 太和十二年寫本 北魏時期,國家?guī)尤裥叛龇鸾?,其間雖然發(fā)生了太武帝拓拔燾滅佛事件,但對佛教的發(fā)展影響并不大。北魏孝昌元年(52
-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位于河南衛(wèi)輝城北7.5公里比干墓祠。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一月刻立。原碑早已不存,宋元佑五年(1
- 《馬振拜造像題記》,全稱《馬振拜等三十四人為皇帝造像記》,龍門二十品之十二。正書連額書“邑子像”可見一百二十八字。書法峻麗,別有風(fēng)味。景明四
- 孫保造像記拓片 《孫保造像記》,全稱《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題記》。約刻于太和,景明年間。在古陽洞頂部。正書,5行,一行
- 【釋文】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歲忽終。感嘆情深。念汝不可徃。得去十月書。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復(fù)懸心。頃異寒。草書《平安帖》又名《告
-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樼穑ń駥偕綎|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
- 王獻(xiàn)之《鄱陽帖》 選自《淳化閣帖》卷十(肅府本)王獻(xiàn)之《鄱陽帖》(又稱《鄱陽歸鄉(xiāng)帖》)拓本。8行,57字。行草書。入刻《淳化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