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定武蘭亭序》吳炳舊藏本
作者:歐陽詢 書體:行書 2017-03-29 17:12:29
標(biāo)簽:歐陽詢,定武蘭亭序,吳炳舊
宋拓定武蘭亭序吳炳舊藏本 縱26.0厘米 寬66.5厘米 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藏
傳說唐太宗命擅書之臣臨寫《蘭亭序》,而歐陽詢所臨寫的最為逼真,故刻之于石。宋慶歷年間(1041-1048)李學(xué)究發(fā)現(xiàn)于定武(今河北正定),故稱歐陽詢臨寫的《蘭亭序》為定武本。李學(xué)究模勒于石上交御府,后不明所在。原石后歸薛向、薛紹彭父子所有,薛紹彭又??汤帐瘯r,缺損“湍、帶、右、流、天“五字。大觀年間(1107-1110),原石置于長安宣和殿,因靖康之亂而下落不明。
此《蘭亭序》原由郝天挺收藏,郝氏所藏三本《定武蘭亭》中,記有宋代諸公題跋之最善一本,后來,轉(zhuǎn)讓給吳炳,拓片上有吳炳題記,也有白文“吳炳之印”一枚(右下角),故稱“吳炳本”,也就是薛紹彭缺損五字以前的所謂“五字未損本”。
據(jù)啟功先生的《〈蘭亭帖〉考》述,此為仁和許乃普氏舊藏,后流入日本。五字未損,拓墨稍重,時侵字口,還有后人涂墨的地方,如“悲也”改“悲夫”字,“也”字的鉤;“斯作”改“斯文”,“作”字痕跡俱涂失。后有宋人學(xué)黃庭堅(jiān)筆體的錄李后主評語一段,又有王容、吳炳、危素、熊孟祥、張紳、倪瓚、王彝、張適、沈周、王文治、英和、姚元之、崇恩、吳郁生、陳景陶、褚德彝諸跋。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歐陽詢書法,可方便查詢。


歐陽詢書法欣賞:
- 歐陽詢楷書《千字文》
- 歐陽詢《定武蘭亭序》宋拓柯九思本
- 歐陽詢草書《千字文》
- 歐陽詢《 千字文》
- 歐陽詢行書《定武本蘭亭》宋拓本
- 歐陽詢行書《卜商讀書帖》
- 歐陽詢《皇甫君碑》
- 歐陽詢小楷《九歌》
- 歐陽詢楷書《皇甫誕碑》修復(fù)本
- 歐陽詢小楷《心經(jīng)》
猜你喜歡:
- 《新唐書》載:尹元凱,瀛州樂壽人。由慈州司倉參軍坐事免,棲遲不出者三十年。與張說、盧藏用厚,詔起為右補(bǔ)闕。 《美原
- 【釋文】公權(quán)蒙詔,出守翰林,職在閑冷,親情囑托,誰肯響應(yīng),深察感幸。公權(quán)呈。 柳公權(quán)《蒙詔帖》,821年,高26.8厘米,長57.4
- 歐陽詢行書《卜商讀書帖》頁,唐,紙本,冊頁,縱25.7cm,橫16.5cm,行楷書,6行53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
- 李邕《盧正道碑》墨拓 193×97cm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東林寺碑》 自署立於唐天寶元年(七四二)二月八日。行書,二十五行,行五
- 柳公權(quán)《辱問帖》 行書 【釋文】:辱問卻送及碑本兼虛獎逾涯但深反側(cè)因見趙張如虛獎之說為緣飾也幸甚不具公權(quán)呈 
- 《李玄靖碑》,全稱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并序》。碑原立在江蘇句容縣茅山玉晨觀。據(jù)《金石萃編》載:“碑已斷裂,約高一丈余,廣三尺
- 柳公權(quán)《嘗瓜帖》,行草,此書法作品筆畫圓潤自然而不失精準(zhǔn)?!踞屛摹浚鹤σ活w,時新,第一割而嘗之,味又甘好,以表汝之孝也
- 《終年帖》 傳為張芝之作,或?yàn)樘茝埿袼?選自《大觀帖》(故宮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 注:圖片根據(jù)故宮博物院藏《大觀
-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傳), 紙本,冊裝,每頁29.3×14.2厘米, 日本私人藏。 《真草千字文》墨跡本為日本
- 上官婉兒墓志銘書法2013年8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區(qū)空港新城的考古勘探中,發(fā)現(xiàn)一座單室磚券墓,該墓坐北朝南,水平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