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高清拓本
作者:懷仁 書體:行書 2016-02-07 09:55:00
標簽: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稱《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長安弘福寺?!度厥ソ绦颉肥翘铺跒楸碚眯史◣煾拔饔蚋鲊笕》鸾?jīng),回國后翻譯三藏要籍而寫的。太子李治(高宗)并為附記,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字。碑石高9.4尺,寬4.2尺。共30行,行80余字不等。現(xiàn)在陜西西安碑林。
“集王”一格,首推《圣教序》。其碑字由懷仁借內(nèi)府所藏王羲之真跡,歷時25年集募而成,故為世所重。碑文選自王王羲之各帖,如知、趣、或、群、然、林、懷、將、風(fēng)、朗、是、崇、幽、托、為、攬、時、集等字皆取自《蘭亭序》。由于懷仁對于書學(xué)的深厚造詣和嚴謹態(tài)度,致使此碑點畫氣勢、起落轉(zhuǎn)側(cè),纖微克肖,充分地體現(xiàn)了王書的特點與韻味,達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簡靜的境界?!?當然這種集字的做法也有相當?shù)木窒扌?。如重?fù)的字較少變化,偏旁拼合的字結(jié)體缺少呼應(yīng)。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書或其它大書法家書的字集為碑刻者不斷出現(xiàn),如僧大雅集《興福寺碑》,唐玄序集《新譯金剛經(jīng)》等均為佳作,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最為成功。
《懷仁集王圣教序》是唐人敬重王羲之書法的體現(xiàn),也是眾多集王羲之書法碑刻中最成功、最有影響的一通。
別忘收藏此帖,臨摹起來比字帖還方便!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懷仁書法,可方便查詢。


懷仁書法欣賞:
猜你喜歡:
- 《食魚帖》為唐代書法家懷素所書,草書,8行,56字。存世墨跡為摹本。是懷素傳世名作書跡之一。釋文:“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
- 《信行禪師碑》,唐李貞撰文,薛稷書,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八月立。原石久佚,僅有清何紹基舊藏剪裱本,冊尾殘缺,存一千八百余字。碑帖書法挺
- 歐陽詢《房彥謙碑》拓本,隸書 貞觀五年(631)立 北京論經(jīng)書詩齋藏“房彥謙碑”全稱“唐故都督徐州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
- 《虞恭公碑》又名《溫彥博碑》,岑本文撰文,歐陽詢書,全碑計三十六行,每行七十七字,籇額為“唐故特進尚書右仆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貞觀
- 碑陽:碑陰:《三墳記》,唐李季卿撰文,李陽冰篆書。唐大歷二年(767年)立。碑文兩面,共23行,行20字
- 【釋文】神仙起居法。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痛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澈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壓頻,畫夜無窮
- 柳公權(quán)《高元裕神道碑》 楷書 大中7年(853) 10月全稱“大唐故吏部尚書贈尚書右仆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唐宣宗大中5年10月1
- 林藻《深慰帖》翻刻版原拓 年代不詳 林藻生卒年不詳,字緯乾,小名遂奴,福建莆田縣人。唐貞
- 張旭的狂草《李青蓮序》,雖筆走龍蛇,驚雷霹靂,然不失法度。釋文:李太白冬夜于隋州紫陽先生飡霞樓上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
- 《云麾將軍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wèi)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稱《李思訓(xùn)碑》,碑文記載李思訓(xùn)系出唐代宗室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