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即之行書《致殿元學士尺牘》
作者:張即之 書體:行書 2016-07-15 12:38:23
標簽:張即之,行書,致殿元學士尺牘
張即之《致殿元學士尺牘》冊 紙本(牙色印花粉箋)行書 30.7×53.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張即之擅長行書與楷書,存世書跡中,尤以中楷書寫的佛經(jīng)作品,數(shù)量最多,成就也最高。他的書學淵源,除了多少來自于伯父張孝祥的影響之外,唐人的楷法以及北宋蘇軾、黃庭堅、米芾三家,也都是他取法的對象。但他由于能夠自出新意,例如以禿筆寫大字等,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書風,因此終能成為大家。
這件“致殿元學士”尺牘,又名“從者來歸”帖,是以行草書寫在牙色印花紙本上。由信中“野衣黃冠,擁嬾殘煨芋之火”等語句看來,大約是張即之晚年(淳祐五年,1245年左右,張即之時年六十歲)退休閑居于家中時所作。這幅尺牘結體疏秀,用筆清俊飄逸,絲毫看不出衰頹的老態(tài)。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張即之書法,可方便查詢。


張即之書法欣賞:
- 張即之楷書《度人經(jīng)帖》
- 張即之楷書《王禹偁待漏院記卷》
- 張即之《斂襟談老氏詩楷書冊》
- 張即之行草《莊幹帖》
- 張即之行書《致尊堂太安人尺牘》
- 張即之行書《棐茗帖》
- 張即之大字楷書《書杜詩卷》
- 張即之行草《疇昔帖》
- 張即之楷書 《書李衎墓志銘》卷
- 張即之楷書《雙松圖歌卷》
猜你喜歡:
- 蘇軾《行書杜甫堂成詩卷》全卷 紙本行書 27.9×85.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蘭千山館寄藏)釋文:背郭堂成蔭白
- 米芾《蜀素帖》,亦稱《擬古詩帖》,墨跡絹本,行書??v29.7厘米,橫284.3厘米;書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歲時,共
- 薛紹彭《昨日帖》 紙本 草書 26.9×29.5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昨日得米老書。云欲來早率吾人過天寧素飯。
- 陸游《自書詩卷》紙本 31X701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根據(jù)卷末的交待,此卷書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時
- 【釋文】庭堅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爲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欲爲索兒錄數(shù)十篇妙曲作樂,尚未就爾。所送紙?zhí)?,但可書大字,若欲?/div>蘇軾《江上帖》又稱《邂逅帖》,9行,58字。為蘇軾行至金陵寫給世交杜孟堅的書信,散淡,俊逸,剛正,高潔,乃東坡傳世墨寶之絕響。今藏臺北故蘇門父子詩詞文章書法俱佳。東坡生性豁達豪放,情感細膩,能唱大江東去,也吟共嬋娟,反映在藝術上,詩文風格多變,氣勢恢宏又文辭瑰麗。蘇軾長子蔡卞《唐玄宗鹡鸰頌題跋》,行書, 縱24.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釋文:唐明皇於兄弟間。以友愛稱。時有脊令數(shù)千。棲麟德方回《臺翰帖》 紙本行書 31×44.2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釋文: 此帖又稱《致呂內機尺牘》,是寫給呂內機學士的尺牘。2016年5月15日, 中國嘉德“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拍賣中,“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唯一傳世墨跡《局事帖》,以1.8億元落槌,加傭
評論
發(fā)表評論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下載詞典網(wǎng)APP
用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