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隸書《延光殘碑》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2017-04-25 15:15:31
標簽:東漢,隸書,延光殘碑
延光殘碑又稱“都官是吾碑”,東漢延光四年刻,康熙六十年(1721)山東諸城超然臺故址出土。書體篆隸結(jié)合,風格茂密樸厚。
清方朔平其書:「其字或長或短,填其格無余地。與同時元氏出土之《三公山碑》字勢相似,乃篆初變隸,亦由篆趨隸之漸,所謂隸古是也?!?/p>
延光碑在漢碑中字體板裱特殊,筆劃橫平豎直,在篆隸之間,不同于其它漢碑隸書。此碑宋代已殘,原藏諸城,流傳拓片極少??瞪^一九一九年回諸城時曾見此碑,請人拓之未果,感嘆不已,不知此碑尚在人間否。我友亦諸城人曾多次專程去諸城訪碑,因幾經(jīng)戰(zhàn)亂,已早無下落,據(jù)稱石已失。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東漢書法,可方便查詢。


猜你喜歡:
- “武威張伯升柩銘”書于西漢晚期,是漢代特有的篆書,柩銘又名銘旌,將死者姓名書于帛上,敷于棺上。其書法是漢代最為珍貴的大字墨跡。方
- 東漢 元和三年題記 篆書 高24cm 寬7cm 四川蘆山縣發(fā)現(xiàn)
- 東漢《楊淮表記》,全稱《司隸校尉楊淮表記》,東漢隸書摩崖石刻,熹平二年刻于褒科道崖壁?!督鹗途帯份d:石高八丈三寸,寬二尺二寸,字共
- 此碑全稱《漢竹邑侯相張壽碑》。東漢建寧元年(168年)五月立,隸書。存180字。藏山東成武縣孔廟內(nèi)。據(jù)宋人著錄,此碑刻于山東城武
- 東漢隸書《孫仲隱墓志》 山東高密新發(fā)現(xiàn)漢《孫仲隱墓志》作者:于書亭 李儲森 公元一九八三
- 《何君閣道碑》《何君閣道碑》|系東漢光武帝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所刻。這是史有記載,未曾見物的國寶,歷朝歷代的考古工作者、史學家、
- 中國西漢時容量為 1升的銅量器。全長16厘米,高4.5 厘米,口徑9.2厘米,容積為200毫升。器形為圓口、平底,有柄,
- 釋文: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李斯為丞相,進行
- 《尹宙碑》全稱《 漢故豫州從事尹府君銘 》。東漢隸書碑刻。篆額已殘,止存從、銘兩字。熹平六年(177年)四月立于河南鄢陵。碑主人尹宙,字
-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東漢中平二年十月立。明萬歷間出吐于陜西郃縣舊城,1956年移存西安碑林。該碑書法秀美整飭,為漢隸代表性作品。傳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