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隸書《桐柏廟碑》宋拓本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2017-04-17 14:53:27
標(biāo)簽:東漢,隸書,桐柏廟碑
《桐柏廟碑》 宋拓本
題首:
《桐柏廟碑》也稱淮源廟碑, 立于東漢延熹六年(公元163年)。該廟原址在桐柏縣西14公里淮源廟, 到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才遷至桐柏縣城東北隅。《水經(jīng)注》曰.. “ ……山南有淮源廟,廟前有碑,是南陽郭苞立……” 。碑高168厘米、寬90厘米、厚18厘米。凡16行, 滿行33字, 全文計453字。字體隸書,規(guī)整清秀。原漢碑久佚,棄于外, 經(jīng)風(fēng)雨剝蝕, 許多字無法辨識, 后人曾根據(jù)原碑文之意用正書摹刻一石, 但文辭鄙拙, 錯字亦多。元至正四年書法家吳炳用隸書重新書寫碑文,其子嗣昌填摹上石,再刻之碑現(xiàn)立于河南省桐柏縣招待所院內(nèi)。
上圖掃描自民國珂羅版,原本傳為宋拓本,上有趙叔孺跋、何紹基印。
碑文主要是記載了當(dāng)時南陽太守中山廬奴君修淮源廟的“功績”以及宣揚了人們祈求上天保佑等迷信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漢代當(dāng)?shù)氐囊恍╋L(fēng)俗習(xí)慣。此廟碑對研究漢代的建筑情況和淮河發(fā)源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東漢書法,可方便查詢。


猜你喜歡:
- 東漢《任城王墓刻石》,隸書, 山東濟(jì)寧蕭王莊墓群。濟(jì)寧市城北3公里蕭王莊一帶,原有9座高大的土冢。
- 《銀雀山漢簡》 《銀雀山漢簡》于一九七二年四月間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的兩座前漢墓中出土。一號墓出土竹簡四九四二枚,其內(nèi)容
- 新莽時期 《青銅詔版》青銅 25.9×25.7cm 上海博物館藏 由上海博物館主辦的“鴻古余音——早期中國文明展”于1月2
- 漢《衡方碑》,全稱《衛(wèi)尉卿衡方碑》。隸書,碑文共二十三行,每行三十六字。有碑陰,只存題名二列,余皆漫漶。此碑東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一六八年)
- 《永元器物簿》書于東漢永元五年至七年(公元93—95),歷時兩年完成。是隸草向規(guī)范的章草突變的標(biāo)志性作品。居延漢簡絕大多數(shù)原本都以細(xì)麻繩
- 《大吉買山地記》 釋文:昆弟六人,共買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萬錢。漢隸摩
- 西漢未央宮骨簽刻文文/王曉光一、未央宮骨簽形制、內(nèi)容、時代、用途未央宮中央官署遺址所出骨簽63850件,其中刻字者574
- 全稱《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又稱《孔廟置守廟百石卒史碑》、《孔龢碑》。漢桓帝永興元年(153年)立,隸書。18
- 刑徒墓磚,清末時就有出土。清《陶齋藏石記》和《恒農(nóng)冢墓遺文》都曾有過記載。一 九 * 年洛陽南郊發(fā)掘了五二二座刑徒墓,墓葬磚得
- 子游殘碑 漢元初二年(115) 六月刻,隸書。碑?dāng)酁槎?,此為下截“允字子游”殘石,?8字。 《子游殘碑》為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