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書論書卷》
作者:董其昌 書體:行書 2019-05-21 17:01:39
釋文:
作書之訣在能放縱又能攢促,每一字中失此兩竅,便如晝夜獨行,全是魔道矣。 作書所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并頭者,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米元章謂大年千文,觀其有偏側(cè)之勢,出二王外。此皆言布置不當(dāng)平均,當(dāng)長短錯綜,疏密相間也。此是綱宗矣。 書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則直率而無變化矣。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秾肥則大惡道矣。 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zhuǎn)一束處皆有主宰?!稗D(zhuǎn)束”二字,書家妙訣也。今人只是筆作主,未嘗運筆。 作書最要泯沒棱痕,不使筆筆在筆(“筆”字點掉)紙素,成板刻樣。 東坡詩論書法云:“天真爛熳是吾師?!贝艘痪涞に枰病?晉唐人結(jié)字須一一錄出,時常參取,此最關(guān)要。 吾鄉(xiāng)陸儼山先生作書,雖率爾應(yīng)酬,皆不茍且,嘗曰:“即此便是寫字時須用敬也?!?吾每服膺斯言,而作書不能不揀擇,或閑窗游戲,都有著精神處,惟應(yīng)酬作答,皆率意茍完,此最是病。今后遇筆研,便當(dāng)起矜莊想。古人無一筆不怕千載后人指摘,故能成名。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未有精神不在,傳遠(yuǎn)而悻能不朽者也。 壬辰益夏,阻風(fēng)黃河雀鎮(zhèn)書。十八日。 提筆時須定宗旨,若泛泛涂抹,書道不成形像。用筆使人望而矣,其為某書,不嫌說定法也。 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 予嘗題永師《千文》,后曰:“作書須提得筆起,自為起,自為結(jié),不可信筆。后代人作書,皆信筆耳。”“信筆”二字最當(dāng)玩味,其所云“須懸腕,須正鋒”者,皆為破信筆之病也。東坡書筆俱重落,米襄陽謂之“畫字”,此言有信筆處耳。 古人論書以結(jié)構(gòu)(原“結(jié)構(gòu)”二字點掉,改為下文“章法”)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癡小楷作《西園雅繪圖序》,是紈扇,其真如弦,此必非有界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弟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界,所以為神品也。是日重書。
鈐“董其昌印”印。鑒藏印鈐“師言齋珍賞印”、“爽鄰”以及乾隆七璽、乾清宮殿座印等。
此卷內(nèi)容乃董其昌數(shù)段論書之語,均見于《畫禪室隨筆》。據(jù)董氏自己跋文所記,該卷書于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為其中年之作,用筆頗生拙古樸。因是隨意書寫,故字之大小、行距之疏密不甚講究,但同時又流露出自然淳樸、無拘無束的韻味。卷后有董其昌在20年之后,即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復(fù)見此卷所寫的跋,記其書寫此卷的前后經(jīng)過。跋中言其所書與蔡襄書風(fēng)頗為相似。與前面所寫論書內(nèi)容的書法相比,董氏的自跋運筆墨更加自然,個人風(fēng)格更加鮮明,反映了其時書法藝術(shù)已走向成熟。(撰稿人:王亦旻)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董其昌書法,可方便查詢。


董其昌書法欣賞:
- 董其昌行書《自題佘山游境圖軸》
- 董其昌·儲光羲《田家雜興》
- 董其昌行書《杜甫醉歌行詩》
- 董其昌行書《駱賓王冒雨尋菊序》
- 董其昌行書《王維輞川詩冊》
- 董其昌《臨徐浩書張九齡告身卷》
- 董其昌行書《自題延陵村圖》
- 董其昌《楷書崔子玉座右銘軸》
- 董其昌楷書《自誥身帖》卷
- 董其昌行書《大唐中興頌》
猜你喜歡:
- 《仿倪山水圖》扇頁,明,董其昌繪,金箋,墨筆,縱17cm,橫50.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扇頁有自題:“云林作畫,簡淡中自有一
- 祝允明跋米芾《蜀素帖》,行書。現(xiàn)存臺灣故宮博物院。祝允明跋米芾《蜀素帖》釋文:南宮帖。予見數(shù)本。每見未嘗無所得。此藏汪宗道家。尤
- 海瑞《奉別帖》 山東省文物總店藏《奉別帖》為目前海瑞流傳于世的惟一可信墨跡,殊為珍貴,現(xiàn)歸山東省文物總店收藏。該帖內(nèi)容為
- 宋曹《錄懷素自敘帖句軸》綾本行草 182×86.7cm 山東省博物館藏釋文:夫草稿之作,起于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逮乎伯英,尤擅其
- 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 縱109.6厘米 橫30.6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釋文:玉泉千尺瀉灣漪,天鏡分明不掩疵。老去
- 沈粲草書古詩軸,紙本 83.4X33.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明星爛東方。北斗亦已旋。獨宿悲夜長。空牀藉
- 張瑞圖《今春花開七言詩軸》絹本草書 187×48cm 朵云軒藏釋文:今春花開委難當(dāng),眼看稀疏葉欲長。春光幾朝不一樣,借問汝曹緣底忙
- 詹景鳳題《王寵行草千字文》,紙本楷書,高27.8CM,明萬歷甲戌年(1574年),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明興弘正而下
- 祝允明《草書懷知詩卷》 紙本草書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 懷知識詩 臥病泊然,緬懷平生知愛,遂各為一詩。
- 張弼行草雜書卷,紙本,縱29.8公分,橫578.2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卷書跡是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