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宋明帝(439-472)即劉彧(拼音:Liú Yù)。南朝宋皇帝,公元466~472年在位。字休炳,小字榮期。廟號太宗。景和元年(465年)十二月,前廢帝被殺,立為帝,年號泰始。在位期間,寵臣阮佃夫等專擅威權(quán),貨賂公行;府庫為空,百官并斷祿俸,而奢靡益甚。晚年多緯,忍虐好殺,慮太子稚弱,遂翦除諸弟殆盡。泰豫元年(472年)病卒。為藩王時好讀書,曾撰《江左以來文章志》、續(xù)衛(wèi)瓘所注《論語》二卷。即位初任賢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亂,末年好鬼神,多忌諱,奢侈無度,民不堪命,宋王朝自此而衰。
人物生平
宋明帝劉彧

宋明帝
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七位皇帝。宋文帝第十一子湘東王,宋前廢帝劉子業(yè)叔父。公元465年即位,年號“泰始”、“泰豫”。當(dāng)侄兒劉子業(yè)還在當(dāng)皇帝時,肥胖的劉彧被關(guān)到竹籠里去,封為豬王,每頓飯都把他的衣服剝光,叫他像豬一樣用嘴吞食木槽里的食物,并隨意拖行毆打。有幾次劉子業(yè)要?dú)⑺伎亢退煌魂P(guān)的弟弟劉休仁諂媚解救。然而劉子業(yè)被壽寂之殺掉后,劉休仁等人將劉彧拱上皇位,這個本來很敦厚的人,在受過無窮折磨后,突然得到無限權(quán)力,使他人性大變。首先他把兄長劉駿(劉子業(yè)之父)的二十八個兒子全部殺掉,接著再把他同一塊在劉子業(yè)手中共患難的弟兄也全部殺掉,包括自又感情最好有屢次救他性命的弟弟劉休仁。劉彧把劉休仁召入皇宮,強(qiáng)灌毒藥而死,接著下了一道詔書宣布罪狀。劉休仁結(jié)交禁軍,圖謀叛亂,我不忍當(dāng)眾殺他,向他嚴(yán)厲詰問后,他慚愧恐懼,自行服毒。因為其殘暴無度,揮霍國庫使得民不聊生,天下載怨,使得宋朝步步走向滅亡。
大事年表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439 年)
1 歲,十月, 戊寅( 十八日) , 出生。
元嘉十七年( 440 年)
2 歲,六月, 魏據(jù)道士寇謙之《神書》, 改元“太平真君”。
元嘉十九年( 442 年)
4 歲,五月, 宋攻占仇池, 楊難當(dāng)奔魏。
九月, 沮渠無諱據(jù)鄯善, 又進(jìn)據(jù)高昌, 遣使者通宋。宋封無諱為河西王。
元嘉二十年( 443 年)
5 歲,二月, 魏從宋奪取仇池。
四月, 氐帥楊文德自號仇池公,起圍仇池, 魏軍攻之, 文德求援于宋, 宋拜文德北秦州刺史武都王。
十一月, 宋救楊文德, 敗。
元嘉二十一年( 444 年)
6 歲,正月, 魏禁王公庶人私養(yǎng)沙門、巫覡。魏詔: 王公卿士子,弟入太學(xué), 百工商賈之子各習(xí)父兄之業(yè), 不得私立學(xué)校。違者, 師死, 主人全家死。
六月, 沮渠無諱死, 弟安周嗣。
八月, 魏遣使聘于宋。
九月, 宋以沮渠安周為涼州刺史、河西王。
元嘉二十二年( 445 年)
7 歲,四月, 魏發(fā)涼州兵擊鄯善。
八月, 魏人鄯善, 降其王, 西域復(fù)通。
元嘉二十三年( 446 年)
8 歲,二月, 魏太武帝納崔浩言, 禁佛教, 毀經(jīng)像塔寺, 坑殺僧人。魏攻宋青、冀、兗三州, 大殺掠。
元嘉二十四年( 447 年)
9 歲,宋元嘉七年鑄四銖錢后, 民多剪鑿古錢, 取銅私鑄, 乃以一大錢一枚作兩文。御中丞何承天死, 承天東海郯人, 無神論思想家、天算學(xué)家。所撰《報應(yīng)問》、《達(dá)性論》等, 反對佛教報應(yīng)之說, 主張形亡則神滅。魏殺原北涼主沮渠牧犍。魏徙定州丁口3000 家于平城。
元嘉二十五年( 448 年)
10 歲,宋當(dāng)兩大錢。道士寇謙之死。是年劉彧被封淮陽王,食邑2000 戶。
元嘉二十六年( 449 年)
11 歲,宋文帝準(zhǔn)備攻魏, 群臣紛紛獻(xiàn)策。沔北山蠻攻雍州境, 沈慶之等破之。宋募民數(shù)千家充實京口。
元嘉二十七年( 450 年)
12 歲,二月, 魏主攻宋, 圍懸瓠, 宋將陳憲堅守四十二日。
四月, 魏兵退去。
六月, 魏以修史直書魏先世事實為“暴揚(yáng)國惡”的罪狀, 殺司徒崔浩。清河崔氏與浩同宗者皆死, 親戚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xùn)|柳氏也被滅族。
七月, 宋文帝遣王玄謨等攻魏, 借富民、僧尼資, 均四分借一。宋兵蕘克碻磝等地, 進(jìn)圍滑臺。
十月, 魏主率援軍渡河南下, 王玄謨退走, 拋棄大量軍資。
閏十月, 雍州宋軍攻入弘農(nóng)。
十月, 克陜城, 進(jìn)據(jù)潼關(guān)。關(guān)中各族紛起響應(yīng)。文帝以王玄謨敗, 命雍州兵退還襄陽。魏軍陷懸瓠、項城, 進(jìn)逼壽陽。魏主自攻彭城, 不克。
十二月, 魏軍南進(jìn)至瓜步, 揚(yáng)言將渡江, 建康大震。
元嘉二十八年( 451 年)
13 歲,正月, 魏軍北撤, 圍攻盱眙, 宋臧質(zhì)、沈璞堅守。
二月, 魏軍多疾疫, 燒攻具撤兵。魏軍過彭城, 江夏王義
恭閉城不敢出擊。是役, 魏軍到處燒殺, 所過之處皆成赤地。魏軍士馬也死傷過半。
元嘉二十九年( 452 年)
14 歲,二月, 魏中常侍宗愛殺太武帝, 立南安王余, 改元承平。
三月, 宋文帝聞魏太武帝死, 遣蕭思話等攻魏。
八月, 無功而還。
十月, 魏南安王謀奪宗愛權(quán), 反被殺害。尚書源賀等殺宗愛立太武帝孫浚, 是為高宗文成帝, 年十三歲。
十二月, 魏廢《景初歷》, 行《玄始?xì)v》。吐渾王慕利延死, 拾寅立。宋封為河南王, 魏封為西平王。是歲, 劉彧改封湘東王。
元嘉三十年( 453 年)
15 歲,二月, 宋太子劭殺文帝及大臣江湛、徐湛之。劭自立, 改
元太初。
三月, 沈慶之擁武陵王駿起兵討劭。
四月, 武陵王從尋陽東下, 至新亭即位, 是為孝武帝。
五月, 諸軍克臺城, 殺劭。劉彧先任秘書監(jiān), 不久升為冠軍將軍、南蘭陵下邳二郡太守, 又兼領(lǐng)石頭城守衛(wèi)。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 454 年)
16 歲,正月, 宋鑄孝建四銖錢。是歲, 劉彧改任南彭城東海二郡太守, 仍為冠軍將軍, 鎮(zhèn)守京口。同年, 被征召為中護(hù)軍。
孝建二年( 455 年)
17 歲,宋孝建四銖錢后, 盜鑄者多。下詔令凡薄小無輪廓之錢皆不準(zhǔn)用。民間喧擾。孝武帝下令裁減王侯的車服、器用、樂舞等, 以削弱王族。是歲, 劉彧轉(zhuǎn)任侍中, 兼任游擊將軍。
孝建三年( 456 年)
18 歲,宋宗愨為豫州刺史。時典簽權(quán)重, 愨獨(dú)不肯受典簽的挾制( 典簽常系君主親信, 名為屬員, 實掌大權(quán)) 。
宋人顏延之死。延之字延年, 瑯邪臨沂人。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 457 年)
19 歲,七月, 宋行土斷, 將雍州僑置三郡并為一郡, 流寓之人皆編入戶籍。是歲, 劉彧轉(zhuǎn)任中護(hù)軍, 兼衛(wèi)尉。
大明二年( 458 年)
20 歲,十月, 魏攻宋清口, 被宋兵擊退。
大明三年( 459 年)
21 歲,宋武帝與竟陵王誕相忌。帝命捕誕, 誕在廣陵舉兵抗命。沈之圍城數(shù)月, 破城, 殺誕。孝武帝命屠城, 沈慶之請.免身高不滿5 尺者, 其余男子皆處死。女子賞給軍人。東揚(yáng)州刺史顏竣失職怨望, 孝武帝誣其與誕通謀, 賜死。是年, 肅慎獻(xiàn)楛矢、石弩給宋; 西域也獻(xiàn)舞馬。是歲, 劉彧轉(zhuǎn)任都官尚書, 領(lǐng)游擊將軍, 衛(wèi)尉如故。
大明四年( 460 年)
22 歲,十月, 倭國遣使至宋。柔然攻高昌, 殺沮渠安周, 滅沮渠氏, 以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稱王始此。云岡石窟約從本年起開建, 至太和十八年完成。
大明五年( 461 年)
23 歲,宋雍州刺史海陵王休茂起兵, 敗死。宋規(guī)定民戶每年輸布四匹。宋詔令士族與工商雜戶通婚者補(bǔ)將吏, 士族多避役逃亡。
大明六年( 462 年)
24 歲,十月, 魏遣使聘于宋。宋南徐州從事范陽祖沖之奏上所造新歷, 糾正何承天《元嘉歷》的錯誤, 定一回歸年為365 .2428 日。祖沖之推算圓周率, 在3 .1415926 與3 .1415927 之間, 其圓周率之精密, 在世界上為最早。
大明七年( 463 年)
25 歲,宋明“江海田地, 與民共利”, 命“嚴(yán)加檢糾”私人占有山川的情況。是歲, 劉彧遷領(lǐng)軍將軍。
大明八年( 464 年)
26 歲,閏月, 宋孝武帝死。太子子業(yè)即位, 年十六歲, 是為前廢帝。
七月, 柔然處羅可汗死, 子受羅部真可汗立, 改元永嘉, 率
眾攻魏, 敗還。
泰始元年(465 年)
( 465 年) 27 歲
八月, 前廢帝殺戴法興, 又殺劉義恭、柳元景、顏師伯等。改元景和。
十月, 宋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起兵。湘東王彧的主衣阮佃夫等勾結(jié)廢帝主衣壽寂之等殺廢帝。
十一月, 湘東王即位, 是為明帝, 改元泰始。宋罷二銖錢,禁“鵝眼錢”、“綖環(huán)錢”。晉安王拒受新命, 不肯罷
泰始二年( 466 年)
28 歲,正月, 明帝命建安王休仁督沈攸之等攻晉安王。晉安王在尋陽即位, 改元義嘉。徐州刺史薛安都、冀州刺史崔道固、青州刺史沈文秀等響應(yīng)晉安王; 會稽、吳郡等地.長史也服從尋陽。朝廷僅有丹楊、淮南等數(shù)郡。
二月, 魏殺宰相乙渾、馮太后臨朝稱制。
三月, 吳喜等平定三吳。宋斷新錢, 專用古錢。
八月, 沈攸之等入尋陽, 殺晉安王, 年僅十一歲。
十月, 薛安都降魏。魏兵南下入彭城。宋張永、沈攸之進(jìn)
兵逼彭城。
泰始三年( 467 年)
29 歲,正月, 宋張永、沈攸之為魏軍所敗, 退還。由是淮北及豫
州淮西之地遂陷于魏。
二月, 魏攻汝陰, 不克。魏攻宋青州, 連下數(shù)城, 進(jìn)圍歷城。
八月, 沈攸之再進(jìn)向彭城, 敗還, 屯淮陰。下邳等地均陷于魏。
十一月, 高麗、百濟(jì)獻(xiàn)于宋。
十二月, 魏攻宋汝陰, 無功。馮太后還政。
泰始四年( 468 年)
30 歲,正月, 魏攻宋汝津、義陽, 敗還。宋東徐州、東兗州、蘭陵、歷城守將皆降于魏。
三月, 魏攻東陽, 沈文秀拒之。
四月, 宋減郡縣田租之半。柔然、吐谷渾奉獻(xiàn)于宋。宋敗魏軍于許昌。
七月, 宋以蕭道成代沈攸之為南兗州刺史。
十一月, 宋發(fā)諸州兵擊魏。
十二月, 魏隱宋不其城。
泰始五年( 469 年)
31 歲,正月, 魏陷宋東陽, 于是青、冀之地盡入魏。
二月, 宋柳欣慰等謀立廬江王祎, 事泄, 欣慰等被殺, 祎旋亦死。
三月, 吐谷渾獻(xiàn)于宋。魏攻宋汝陰, 敗還。
十一月, 魏遣使與宋修好, 自是南北歲有使者往來。
泰始六年( 470 年)
32 歲,九月, 宋立總明觀, 置祭酒一人, 儒、玄、文、史學(xué)士各十人。
十一月, 高麗獻(xiàn)于宋。
泰始七年( 471 年)
33 歲,二月, 明帝殺晉平刺王休祐。
三月, 魏遣使聘于宋。柔然獻(xiàn)于宋。
五月, 明帝殺建安王休仁。殺壽寂之。
六月, 柔然遣使獻(xiàn)于宋。
七月, 明帝殺巴陵王休若。至是, 明帝諸弟除江州刺史桂陽王休范以人才庸劣得免外, 所剩無遺。又殺吳喜。
八月, 魏獻(xiàn)文帝喜佛道, 傳位于太子宏, 是為高祖孝文帝
十月, 百濟(jì)獻(xiàn)于宋。宋攻魏, 至蒙山, 引還。
泰豫元年( 472 年)
34 歲,正月, 改元泰豫。
三月, 林邑獻(xiàn)于宋。
四月, 明帝死。太子昱即位, 是為蒼梧王( 后廢帝) , 年十歲。
后妃子嗣
后妃
王皇后—王貞風(fēng)
陳貴妃—陳妙登
子嗣
長子:劉昱
德治王 劉法良
第3子 安成王 劉準(zhǔn)
第4子(無名,早夭)
第5子 劉智井
第6子 晉熙王 劉燮
第7子 邵陵殤王 劉友
第8子 江夏王 劉躋
第9子 武陵王 劉贊
第10子 隨陽王 劉翽
第11子 新興王 劉嵩
第12子 始建王 劉禧
女兒
晉陵長公主劉伯姒
建安長公主劉伯媛
史記故事
裸女表演
宋明帝劉彧,于泰
始六年(公元470年)夏天,在宮中舉行盛大宴會,并觀看女子的裸體表演。(“上宮中大宴,裸婦人而觀之?!保┧蚊鞯蹌愿矣谶@樣做,可以說在冒天下之大不韙,但他是一國之主,誰敢反對,何況大臣們恐怕也不想反對,都巴不得開一回眼界。當(dāng)時只有一個人不愿觀看,那就是皇后,她用扇子將臉遮住了。明帝怒罵她說:“你這個外戚的窮討吃的!今天和大家同樂,為什么只有你不看?”皇后回答說:“取樂的事,方法很多,怎么能集合姊妹們脫光衣服來取笑呢!外戚的娛樂,不像這里這么不雅。”明帝大怒,教她出去。
借腹生子
劉彧少年的時候風(fēng)姿端雅,很早失去了雙親,被太后養(yǎng)在宮內(nèi)。他好讀詩書,愛好文藝,曾撰寫《江左以來文章志》,在世間流傳。
前廢帝劉子業(yè)生前一度把他視作隱患,屢次試圖除去他。劉彧身體肥壯,劉子業(yè)稱他為豬王,在地上掘坑注入泥水,把劉彧的衣服脫光扔進(jìn)坑里。再用木槽盛飯拌以雜菜,命他像豬一樣爬在地上吃。一次劉子業(yè)還命令左右剝光他的衣服,綁住手腳抬進(jìn)廚房去殺死。幸虧建安王劉休仁賠著笑臉打圓場說:“這頭豬還不到死的時候,等陛下過生日再殺了他取出肝肺,豈不是更好?”這樣劉彧才撿回一條性命??赡苁撬艿恼勰ヌ^,即位以后劉彧的性情大變。
劉彧即位的第一年,立妻子王貞鳳為皇后。王氏是瑯玡臨沂人,仆射王景文的胞妹,她性格柔順幽嫻,與劉彧曾一度相敬相愛。劉彧當(dāng)了皇帝以后,選取了幾百個嬪妃充入后宮,漸漸地將皇后冷淡了。王貞鳳也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怨忿,只是隨遇自安而已。王貞鳳先后生了兩個女兒,晉陵長公

宋明帝劉彧
主伯姒與建安長公主伯媛,但是沒有兒子。因為劉彧縱欲過度,后宮的其他嬪妃也沒有生下一個男孩。
眼看就要絕子,劉彧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向別人借種。他把寵妾陳妙登賜給了嬖臣李道兒。陳妙登是屠家的女兒,當(dāng)年孝武帝劉駿常派尉司采訪民間有姿色的女子。陳妙登家在丹陽建康縣的邊界,家里十分貧窮,只有草屋兩三間。孝武帝出行時看見了,問尉司說:“御道邊怎么會有這樣破舊的草屋,一定是家里太窮了。”便賜錢三萬令陳家蓋起瓦屋。尉司親自送錢過去,家人不在,只有時年十二三歲的陳妙登在家。尉司見她容質(zhì)秀美,便對孝武帝說了。于是孝武帝迎陳妙登入宮,在路太后房內(nèi)伺候,經(jīng)過二三年都不見寵幸。太后便勸孝武帝將陳妙登賜給了劉彧。
劉彧曾經(jīng)對陳妙登說:“假如你生下兒子,我就立為太子?!笨上ш惷畹呛芫枚紱]有懷孕。有一天,嬖臣李道兒在一邊伺奉,劉彧問他說:“你有幾個孩子?”李道兒回答說:“臣一妻一室,每年生一個,現(xiàn)在已有十個男孩?!眲f:“卿可真是箭無虛發(fā)??!”到了夜里劉彧與陳妙登睡在一起說:“明天將你賜給李道兒,你愿意么?”陳妙登大驚說:“妾雖然出身微賤,但身體是陛下的,怎么將妾賜給他人?”劉彧說:“沒關(guān)系,只不過借你的肚子去接個種而已,有了身孕便召你回來了?!标惷畹窍肓艘幌脒€是不妥,她說:“妾一失節(jié),再有何面目伺奉陛下?”劉彧說:“宗嗣的事大,失節(jié)的事小,你不要多顧慮?!钡诙靹傺b遷怒陳妙登,將她賜給了李道兒,臨走的時候囑咐她說:“有了身孕就立刻讓朕知道?!?div id="9k7p4ny" class="zimg">

陳妙登
再說到了李道兒的家里后,陳妙登與李道兒連日取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懷孕了。劉彧知道以后高興過望,連忙又將陳妙登迎還回來。到了十月懷胎后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慧震,劉彧當(dāng)作是自己所生的。他又怕兒子半路夭折,便想出了一個更荒唐的主意,派人秘密察訪諸王的姬妾里有沒有孕婦,有的話就將孕婦弄進(jìn)宮里,等到孕婦生下的是男孩就殺了母親留下孩子,另讓自己的寵姬充當(dāng)孩子的母親。劉彧后來借口他事將李道兒賜死。
劉慧震三歲的時候劉彧將他冊立為太子,改名為劉昱。冊儲的宴會十分熱鬧,到了夜里,劉彧在宮里大集所有后妃、公主與命婦,列坐在一起歡宴。喝到半醉的時候,劉彧命令無論宮內(nèi)的嬪妃還是宮外的婦女,都必須脫了衣服裸著玉體,相互恣為歡謔。嬪妃、公主與命婦不敢違抗劉彧的命令,相繼含羞忍愧脫下了衣服。
只有皇后王貞鳳一個人單獨(dú)用扇子遮住臉,不笑也不說話。劉彧回頭連諷刺帶叱罵:“你的娘家一向寒酸得像乞丐,現(xiàn)在遇到這樣快樂的事情,卻偏偏用扇子遮住自己,究竟是什么意思?”王貞鳳頂撞說:“想要尋樂事,做什么不好?難道只有姑姊妹并坐一堂裸體取笑才快樂么?我的娘家雖然寒酸,卻不愿有這樣的快樂!”劉彧不等她說完就怒罵說:“真是賤骨頭不識抬舉,快給我滾出去!”
王貞鳳當(dāng)即起身離開座位,掩住臉邊哭邊回到自己的宮室。劉彧心里十分不痛快,停止了這場裸體大會。第二天王景文聽到妹妹王貞鳳昨夜所說的一番話,對表舅謝緯說:“皇后在家里的時候,性格很是懦弱,卻不料說出那樣剛正的話,真是難得??!”謝緯也嘆賞不已。
二十五年,封淮陽王,食邑二千戶。二十九年,改封湘東王。元兇弒立,以為驍騎將軍,加給事中。世祖踐阼,為秘書監(jiān),遷冠軍將軍、南蘭陵下邳二郡太守,領(lǐng)石頭戍事。孝建元年,徙為南彭城、東海二郡太守,將軍如故,鎮(zhèn)京口。其年,征為中護(hù)軍。二年,遷侍中,領(lǐng)游擊將軍。三年,徙衛(wèi)尉,侍中如故。又為左衛(wèi)將軍,衛(wèi)尉如故。大明元年,轉(zhuǎn)中護(hù)軍,衛(wèi)尉如故。三年,為都官尚書,領(lǐng)游擊將軍,衛(wèi)尉如故。七年,遷領(lǐng)軍將軍。八年,出為使持節(jié)、都督徐兗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鎮(zhèn)北將軍、徐州刺史,給鼓吹一部。其年,征為侍中、護(hù)軍將軍。未拜,復(fù)為領(lǐng)軍將軍,侍中如故。
永光元年,又出為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南豫豫司江四州揚(yáng)州之宣城諸軍事、衛(wèi)將軍、南豫州刺史,鎮(zhèn)姑孰。又徙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諸軍事、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持節(jié)、常侍、將軍如故。未拜,復(fù)本位。尋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
廢帝景和末,上入朝,被留停都。廢帝誅害宰輔,殺戮大臣,恒慮有圖之者,疑畏諸父,并拘之殿內(nèi),遇上無禮,事在《文諸王傳》。遂收上付廷尉,一宿被原。將加禍害者,前后非一。既而害上意定,明旦便應(yīng)就禍。上先已與腹心阮佃夫、李道兒等密共合謀。于時廢帝左右常慮禍及,人人有異志。唯有直皞將軍宋越、譚金、童太一等數(shù)人為其腹心,并虓虎有干力,在殿省久,眾并畏服之,故莫敢動。是夕,越等并外宿。佃夫、道兒因結(jié)壽寂之等殞廢帝于后堂,十一月二十九日夜也。事定,上未知所為。建安王休仁便稱臣奉引升西堂,登御坐,召見諸大臣。于時事起倉卒,上失履,跣至西堂,猶著烏帽。坐定,休仁呼主衣以白帽代之,令備羽儀。雖未即位,凡眾事悉稱令書施行。己未,司徒揚(yáng)州刺史豫章王子尚、山陰公主并賜死。宗
越、譚金、童太一謀反伏誅。十二月庚申朔,令書以司空東海王祎為中書監(jiān)、太尉,鎮(zhèn)軍將軍、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進(jìn)號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癸亥,以新除驃騎大將軍建安王休仁為司徒、尚書令、揚(yáng)州刺史,鎮(zhèn)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山陽王休祐進(jìn)號驃騎大將軍、荊州刺史。崇憲衛(wèi)尉桂陽王休范為鎮(zhèn)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乙丑,改封安陸王子綏為江夏王。
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綿九服。太祖文皇帝以大明定基;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寧亂。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風(fēng)雨所均,削衽襲帶。所以業(yè)固盛漢,聲溢隆周。子業(yè)兇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獸心,見于齠日,反道敗德,著自比年。其狎侮五常,怠棄三正,矯誣上天,毒流下國,實開辟所未有,書契所未聞。再罹遏密,而無一日之哀;齊斬在躬,方深北里之樂?;①铍y匣,憑河必彰,遂誅滅上宰,窮釁逆之酷,
虐害國輔,究孥戮之刑。子鸞同生,以昔憾殄殪;敬猷兄弟,以睚眥殲夷。征逼義陽,將加屠膾。陵辱戚籓,槚楚妃主。奪立左右,竊子置儲,肆酗于朝,宣淫于國。事穢東陵,行污飛走。積釁罔極,日月滋深。比遂圖犯玄宮,志窺題湊,將肆梟、獍之禍,騁商、頓之心。又欲鴆毒崇憲,虐加諸父,事均宮閫,聲遍國都。鴟梟小豎,莫不寵昵,朝廷忠誠,必加戮挫。收掩之旨,虓虎結(jié)轍;掠奪之使,白刃相望。百僚危氣,首領(lǐng)無有全地;萬姓崩心,妻子不復(fù)相保。所以鬼哭山鳴,星鉤血降,神器殆于馭索,景祚危于綴旒。
朕假寐凝憂,泣血待旦,慮大宋之基,于焉而泯,武、文之業(yè),將墜于淵。賴七廟之靈,藉八百之慶,巨猾斯殄,鴻沴時褰。皇綱絕而復(fù)紐,天緯缺而更張。猥以寡薄,屬承乾統(tǒng),上緝?nèi)庵?,俯顧庶民之艱。業(yè)業(yè)矜矜,若履冰谷,思與億兆,同此維新??纱笊馓煜?,改景和元年為泰始元年。賜民爵二級。鰥寡孤獨(dú)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債勿復(fù)收。犯鄉(xiāng)論清議,贓污淫盜,并悉洗除。長徒之身,特賜原遣。亡官失爵,禁錮舊勞,一依舊典。其昏制謬封,并皆刊削。
己巳,以安西將軍、南豫州刺史劉遵考為特進(jìn)、右光祿大夫,輔國將軍、歷陽南譙二郡太守建平王景素為南豫州刺史。庚午,以荊州刺史臨海王子頊為鎮(zhèn)軍將軍,南徐州刺史永嘉王子仁為中軍將軍,左衛(wèi)將軍劉道隆為中護(hù)軍。辛未,改封臨賀王子產(chǎn)為南平王,晉熙王子輿為廬陵王。壬申,以尚書左仆射王景文為尚書仆射。新除中護(hù)軍劉道隆卒。壬午,詔曰:“朕戡亂寧民,屬膺景祚。鴻制初造,革道惟新。而國故頻罹,仁澤偏壅。每鑒寐疚心,罔識攸濟(jì)。巡方問俗,弘政所先,可分遣大使,廣求民瘼,考守宰之良,采衡閭之善。若獄犴淹枉,傷民害教者,具以事聞;鰥寡孤獨(dú),癃?dú)埩玻荒茏源嬲?,郡縣優(yōu)量賑給;貞婦孝子,高行力田,許悉條奏。務(wù)詢輿誦,廣納嘉謀,每盡皇華之旨,俾若朕親覽焉?!币液?,追尊所生沈婕妤曰宣皇太后。后軍將軍垣閎為司州刺史,前右將軍長史殷琰為豫州刺史。丙子,詔曰:“皇室多故,糜費(fèi)滋廣,且久歲不登,公私歉弊。方刻意從儉,弘濟(jì)時艱,
政道未孚,慨愧兼積。大官供膳,可詳所減撤,尚方御府雕文篆刻無益之物,一皆蠲省,務(wù)存簡約,以稱朕心?!蔽煲缣鬄槌鐟椈侍?,立皇后王氏。鎮(zhèn)軍將軍、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舉兵反,鎮(zhèn)軍長史鄧琬為其謀主,雍州刺史袁鳷率眾赴之。辛巳,驃騎大將軍、前荊州刺史山陽王休祐改為江州刺史,荊州刺史臨海王子頊即留本任。加領(lǐng)軍將軍王玄謨鎮(zhèn)軍將軍。壬午,車駕謁太廟。甲申,后將軍、郢州刺史安陸王子綏進(jìn)號征南將軍,右將軍、會稽太守尋陽王子房進(jìn)號安東將軍,前將軍、荊州刺史臨海王子頊進(jìn)號平西將軍。子綏、子房、子頊并不受命,舉兵同逆。戊子,
二年春正月己丑朔,以軍事不朝會。庚寅,以金紫光祿大夫王僧朗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壬辰,驃騎大將軍、江州刺史山陽王休祐改為南豫州刺史;鎮(zhèn)歷陽。鎮(zhèn)軍將軍、領(lǐng)軍將軍王玄謨?yōu)檐囼T將軍、江州刺史,平北將軍、徐州刺史薛安都進(jìn)號安北將軍。安都亦不受命。癸巳,以左衛(wèi)將軍巴陵王休若為鎮(zhèn)東將軍;新除安東將軍尋陽王子房為撫軍將軍;司徒左長史袁愍孫為領(lǐng)軍將軍。甲午,中外戒嚴(yán)。司徒建安王休仁都督征討諸軍事,統(tǒng)眾軍南討。以青州刺史劉祗為南兗州刺史。丙申,以征虜司馬申令孫為徐州刺史,義陽內(nèi)史龐孟虬為司州刺史。令孫、孟虬及豫州刺史殷琰、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湘州行事何慧文、廣州刺史袁曇遠(yuǎn)、益州刺史蕭惠開、梁州刺史柳元怙并同叛逆。兗州刺史殷孝祖入衛(wèi)京都,仍
遣孝祖前鋒南伐。甲辰,加孝祖撫軍將軍。丙午,車駕親御六師,出頓中興堂。辛亥,驃騎大將軍、南豫州刺史山陽王休祐改為豫州刺史,統(tǒng)眾軍西討。吳郡太守顧琛、吳興太守王曇生、義興太守劉延熙、晉陵太守袁摽、山陽太守程天祚并舉兵反。鎮(zhèn)東將軍巴陵王休若統(tǒng)眾軍東討。壬子,崇憲皇太后崩。是日,軍主任農(nóng)夫、劉懷珍平定義興。永世縣民史逸宗據(jù)縣為逆,殿中將軍陸攸之討平之。丙辰,以新除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僧朗為特進(jìn),左光祿大夫如故。二月乙丑,僧朗卒。尚書仆射王文景父憂去職。曲赦吳、吳興、義興、晉陵四郡。吏部尚書蔡興宗為尚書左仆射,吳興太守張永、右軍將軍齊王東討,平晉陵。癸未,曲赦浙江東五郡。丁亥,鎮(zhèn)東將軍巴陵王休若進(jìn)號衛(wèi)將軍。建武將軍吳喜公率諸軍破賊于吳、吳興、會稽,平定三郡,同逆皆伏誅。輔國將軍齊王前鋒北討,輔國將軍劉緬前鋒南討。賊劉胡領(lǐng)眾四萬據(jù)赭圻。三月庚寅,撫軍將軍沈攸之代為南討前鋒。賊眾稍盛,袁鳷
頓鵲尾,聯(lián)營迄至濃湖,眾十余萬。壬辰,以新除太子詹事張永為青、冀二州刺史。丙申,鎮(zhèn)北將軍、南徐州刺史桂陽王休范總統(tǒng)北討諸軍事。丁酉,以尚書劉思考為徐州刺史。戊戌,貶尋陽王子房爵為松滋縣侯。乙巳,以奉朝請鄭黑為司州刺史。辛亥,鎮(zhèn)北將軍、南徐州刺史桂陽王休范領(lǐng)南兗州刺史。壬子,斷新錢,專用古錢。癸丑,原赦揚(yáng)、南徐二州囚系,凡逋亡一無所問。夏四月壬午,以散騎侍郎明僧暠為青州刺史。五月壬辰,以輔國將軍沈攸之為雍州刺史。丁酉,曲赦豫州。丁未,新除尚書仆射王景文為中軍將軍,以青、冀二州刺史張永為鎮(zhèn)軍將軍。庚戌,以寧朔將軍劉乘民為冀州刺史。甲寅,葬崇憲皇太后于攸寧陵。冠軍將軍、益州刺史蕭惠開進(jìn)號平西將軍。六月辛酉,鎮(zhèn)軍將軍張永領(lǐng)徐州刺史。京師雨水,丁卯,遣殿中將軍檢行賜恤。以左軍將軍垣恭祖為梁、南秦二州刺史。秋七月己丑,鎮(zhèn)北將軍、南徐兗二州刺史桂陽王休范進(jìn)號征北大將軍。辛卯,鎮(zhèn)軍將軍、徐州刺史張永改為南兗州刺史。丁酉,以仇池太守楊僧嗣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壬寅,以男子時朗之為北豫州刺史。乙巳,龍驤將軍劉道符平山陽。辛亥,又以義軍主鄭叔舉為北豫州刺史,鎮(zhèn)軍將軍、南兗州刺史張永復(fù)領(lǐng)徐州刺史。甲寅,復(fù)以冀州刺史崔道固為徐州刺史。八月己卯,司徒建安王休仁率眾軍大破賊,斬偽尚書修射袁鳷,進(jìn)討江、郢、荊、雍、湘五州,平定之。晉安王子勛、安陸王子綏、臨海王子頊、邵陵王子元并賜死;同黨皆伏誅。諸將軍帥封賞各有差。甲申,以護(hù)軍將軍、永嘉王子仁為平南將軍、湘州刺史。九月乙酉,曲赦江、郢、荊、雍、湘五州;守宰不得離職。壬辰,驃騎大將軍、豫州刺史山陽王休祐改為荊州刺史。分豫州立南豫州。癸巳,六軍解嚴(yán)。大赦天下,賜民爵一級。甲午,以中軍將軍王景文為安南將軍、江州刺
史。戊戌,以車騎將軍、江州刺史王玄謨?yōu)樽蠊獾摯蠓?、開府儀同三司、護(hù)軍將軍。庚子,以建安王休仁世子伯融為豫州刺史。辛丑,衛(wèi)將軍巴陵王休若即本號為雍州刺史。雍州刺史沈攸之為郢州刺史。庚戌,以太子左衛(wèi)率建平王景素為南兗州刺史。十月乙卯,永嘉王子仁、始安王子真、淮南王子孟、南平王子產(chǎn)、廬陵王子輿、松滋侯子房并賜死。丁卯,以郢州刺史沈攸之為中領(lǐng)軍,與張永俱北討。庚午,以吳郡太守顧覬之為湘州刺史。戊寅,立皇子昱為皇太子。曲赦揚(yáng)、南徐二州。以輔國將軍劉勔為廣州刺史,左軍將軍張世為豫州刺史。十一月甲申,以安成太守劉襲為郢州刺史。壬辰,詔曰:“治崇簡易,化疾繁侈,遠(yuǎn)關(guān)隆替,明著軌跡者也。朕拯斯墜運(yùn),屬此屯極,仍之以凋耗,因之以師旅,而識昧前王,務(wù)艱昔代。俾夫舊賦既繁,為費(fèi)彌廣,鑒寐萬務(wù),每思弘革。方欲緩徭優(yōu)調(diào),愛民為先,有司詳加寬惠,更立科品。其方物職貢,各順土宜,出獻(xiàn)納貢,敬依時令。凡諸蠹俗妨民之事,趣
末違本之業(yè),雕繪靡麗,奇器異技,并嚴(yán)加裁斷,務(wù)歸要實。左右尚方御府諸署,供御制造,咸存儉約。庶淳風(fēng)至教,微遵太古,阜財興讓,少敦季俗?!庇衷t曰:“夫秉機(jī)詢政,立教之攸本;舉賢聘逸,弘化之所基。故負(fù)鼎進(jìn)策,殷代以康;釋釣作輔,周祚斯乂。朕甫承大業(yè),訓(xùn)道未敷,雖側(cè)席忠規(guī),佇夢巖筑,而良圖莫薦,奇士弗聞,永鑒通古,無忘宵寐。今籓隅克晏,敷化維始,屢懷存治,實望箴闕。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謀直獻(xiàn),匡俗濟(jì)時,咸切事陳奏,無或依隱。若乃林澤貞棲,丘園耿潔,博洽古今,敦崇孝讓,四方大任,可明書搜揚(yáng),具即以聞,隨就褒立。”以建平王景素子延年為新安王。以新除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玄謨?yōu)檐囼T將軍、南豫州刺史。丙申,制使東土經(jīng)荒流散,并各還本,蠲眾調(diào)二年。十二月己未,以尚書金部郎劉善明為冀州刺史。乙丑,詔曰:“近眾籓稱亂,多染釁科?;蛘\系本朝,事緣逼迫,混同證錮,良以悵然。夫天道尚仁,德刑并用,雷霆時至,云雨必解。朕眷言靜念,思弘風(fēng)澤,凡應(yīng)禁削,皆從原蕩。其文武堪能,隨才銓用?!毙廖矗孕鲁龔V州刺史劉勔為益州刺史,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費(fèi)混為廣州刺史。劉勔克壽陽,豫州平。辛巳,以輔國將軍劉靈遺為梁、南秦二州刺史。薛安都要引索虜,張永、沈攸之大敗,于是遂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地。
三年春正月庚子,以農(nóng)役將興,太官停宰牛。癸卯,曲赦豫、南豫二州。衛(wèi)將軍巴陵王休若降號鎮(zhèn)西將軍。閏月庚午,京師大雨雪,遣使巡行,賑賜各有差。戊寅,以游擊將軍垣閬為益州刺史。二月甲申,以御史中丞羊南為廣州刺史。是日,車駕為戰(zhàn)亡將士舉哀。己丑,以鎮(zhèn)西司馬劉亮為梁、南秦二州刺史。索虜寇汝陰,太守張景遠(yuǎn)擊破之。丙申,曲赦青、冀二州。三月丙子,以尚書左仆射蔡興宗為安西將軍、郢州刺史。戊寅,以冠軍將軍王玄載為徐州刺史,寧朔將軍崔平為兗州刺史。夏四月癸巳,以前司州刺史鄭黑為司州刺史。乙未,冠軍將軍、北秦州刺史楊僧嗣進(jìn)號征西將軍。庚子,立桂陽王休范第二子德嗣為廬陵王,立侍中劉韞第二子銑為南豐王。丙午,安西將軍蔡興宗降號平西將軍。五月丙辰,宣太后崇寧陵禁內(nèi)墳屋瘞遷徙者,給葬直,蠲復(fù)家丁。戊午,以車騎將軍、南豫州刺史王玄謨?yōu)樽蠊獾摯蠓?、開府儀同三司。辛酉,罷南豫州并豫州。壬戌,以太子詹事袁粲為尚書仆
射。六月乙酉,以侍中劉韞為湘州刺史。秋七月壬子,以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玄謨?yōu)樘剡M(jìn)、左光祿大夫、護(hù)軍將軍。薛安都子伯令略據(jù)雍州四郡,刺史巴陵王休若討斬之。八月丁酉,詔曰:“古者衡虞置制,蝝蚳不收;川澤產(chǎn)育,登器進(jìn)御。所以繁阜民財,養(yǎng)遂生德。頃商販逐末,競早爭新。折未實之果,收豪家之利,籠非膳之翼,為戲童之資。豈所以還風(fēng)尚本,捐華務(wù)實。宜修道布仁,以革斯蠹。自今鱗介羽毛,肴核眾品,非時月可采,器味所須,可一皆禁斷,嚴(yán)為科制。”壬寅,以中領(lǐng)軍沈攸之行南兗州刺史,率眾北討。癸卯,詔曰:“法網(wǎng)之用,期世而行,寬惠之道,因時而布。況朕尚德戡亂,依仁馭俗,宜每就弘簡,以隆至治。而頻罹兵革,徭賦未休,軍民巧偽,興事甚多。蹈刑入憲,諒非一科。至乃假名戎伍,竊爵私庭,因戰(zhàn)散亡,托懼逃役。且往諸淪逼,雖經(jīng)累宥,逋竄之黨,猶為實繁。宵言永懷。良兼矜疚。思所以重播至澤,覃被區(qū)宇??纱笊馓煜隆!奔有鲁蠊獾摯蠓蛲跣冘囼T將軍。丙午,遣吏部尚書褚淵慰勞緣淮將帥,隨宜量賜。戊申,以新除右衛(wèi)將軍劉勔為豫州刺史。九月癸丑,鎮(zhèn)西將軍、雍州刺史巴陵王休若進(jìn)號衛(wèi)將軍,平西將軍、郢州刺史蔡興宗進(jìn)號安西將軍。乙卯,以越騎校尉周寧民為兗州刺史。戊午,以皇后六宮以下雜衣千領(lǐng),金釵千枚,班賜北征將士。庚申,前將軍兼冀州刺史崔道固進(jìn)號平北將軍。甲子,曲赦徐、兗、青、冀四州。冬十月壬午,改封新安王延年為始平王。戊子,芮芮國遣使獻(xiàn)方物。辛丑,復(fù)郡縣公田。鎮(zhèn)西大將軍、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渾拾寅進(jìn)號征西大將軍。十一月,立建安王休仁第二子伯猷為江夏王,改封義陽王昶為晉熙王。乙卯,分徐州置東徐州,以輔國將軍張讜為刺史。高麗國、百濟(jì)國遣使獻(xiàn)方物。十二月庚辰,以寧朔將軍劉休賓為兗州刺史。
四年春正月己未,車駕親祠南郊,大赦天下。庚午,衛(wèi)將軍巴陵王休若降號左將軍。乙亥,零陵王司馬勖薨。二月辛丑,以前龍驤將軍常珍奇為平北將軍、司州刺史,珍奇子超越為北冀州刺史。乙巳,右光祿大夫、車騎將軍、護(hù)軍將軍王玄謨薨。三月乙未,以游擊將軍劉懷珍為東徐州刺史。戊辰,以軍司馬劉靈遺為梁、南秦二州刺史,南譙太守孫奉伯為交州刺史。交州人李長仁據(jù)州叛,妖賊攻廣州,殺刺史羊南,龍驤將軍陳伯紹討平之。夏四月己卯,復(fù)減郡縣田租之半。東海王祎改封廬江王,山陽王休祐改封晉平王,改晉安郡為晉平郡。辛丑,芮芮國及河南王并遣使獻(xiàn)方物。甲辰,以豫章太守張辯為廣州刺史。五月乙未,曲赦廣州。癸亥,以行雍州刺史巴陵王休若行湘州刺史。會稽太守張永為雍州刺史,湘州刺史劉韞為南兗州刺史。秋七月乙巳朔,以吳郡太守王琨為中領(lǐng)軍。丙辰,始平王延年薨。己未,以侍中劉襲為中護(hù)軍。庚申,以驍騎將軍齊王為南兗州刺史。八月戊子,以南康相劉勃為交州刺史。辛卯,分青州置東青州,以輔國將軍沈文靖為東青州刺史。丁酉,安南將軍、江州刺史王景文進(jìn)號鎮(zhèn)南將軍。九月丙辰,以驃騎長史張悅為雍州刺史。戊辰,詔曰:“夫愆有小大,憲隨寬猛,故五刑殊用,三典異施。而降辟次網(wǎng),便暨鉗撻,求之法科,差品滋遠(yuǎn)。朕務(wù)存欽恤,每有矜貸。尋劫制科罪,輕重同之大辟,即事原情,未為詳衷。自今凡竊執(zhí)官仗,拒戰(zhàn)邏司,或攻剽亭寺,及害吏民者,凡此諸條,悉依舊制。五人以下相逼奪者,可特賜黥刖,投畀四遠(yuǎn),仍用代殺,方古為優(yōu),全命長戶,施同造物。庶簡惠之化,有孚群萌,好生之德,無漏幽品?!备纾鈸P(yáng)、南徐、兗、豫四州。冬十月癸酉朔,日有蝕之。發(fā)諸州兵北討。南康、建安、安成、宣城四郡,昔不同南逆,并不在征發(fā)之例。甲戌,割揚(yáng)州之義興郡屬南徐州。
五年春正月癸亥,車駕躬耕藉田。大赦天下,賜力田爵一級。二月丙申,分豫州、揚(yáng)州為南豫州。以太尉廬江王祎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三月乙卯,于南豫州立南義陽郡。丙寅,車駕幸中堂聽訟。己巳,河南王遣使獻(xiàn)方物。夏四月辛未,割雍州隨郡屬郢州。乙酉,割豫州義陽郡屬郢州,郢州西陽郡屬豫州。戊子,以寧朔將軍崔公烈為兗州刺史。戊戌,新除給事黃門侍郎杜幼文為梁、南秦二州刺史。六月辛未,晉平王休祐子宣曜為南平王。壬申,以安西將軍、郢州刺史蔡興宗為鎮(zhèn)東將軍。癸酉,以左衛(wèi)將軍沈攸之為郢州刺史。以軍興已來,百官斷俸,并給生食。丁丑,車騎將軍、南豫州刺史廬江王祎免官爵。戊寅,以左將軍、行湘州刺史巴陵王休若為征南將軍、湘州刺史。壬午,罷南豫州。丙戌,以新除給事黃門侍郎劉亮為益州刺史。秋七月己酉,以輔國將軍王亮為徐州刺史,東莞太守陳伯紹為交州刺史。甲寅,以山陽太守李靈謙為兗州刺史。壬戌,改輔國將軍為輔師將軍。八月己丑,以右將軍行豫州刺史劉勔為平西將軍、豫州刺史。壬辰,以海陵太守劉崇智為冀州刺史。九月甲寅,立長沙王纂子延之為始平王。戊午,中領(lǐng)軍王琨遷職。己未,詔曰:“夫箕、潁之操,振古所貴,沖素之風(fēng),哲王攸重。朕屬橫流之會,接難晦之辰,龕暴剪亂,日不暇給。今雖關(guān)、隴猶靄,區(qū)縣澄氛,偃武修文,于是乎在。思崇廉恥,用靜馳薄,固已物色載懷,寢興佇嘆。其有貞棲隱約,自事衡樊,鑿壞遺榮,負(fù)釣辭聘,志恬江海,行高塵俗者,在所精加搜括,時以名聞。將賁園矜德,茂昭厥禮。群司各舉所知,以時授爵。”乙丑,以新除平西將軍、豫州刺史劉勔為中領(lǐng)軍。冬十月丁卯朔,日有蝕之。十一月丁未,索虜遣使獻(xiàn)方物。閏月戊子,驃騎大將軍、荊州刺史晉平王休祐以本號為南徐州刺史,征南將軍、湘州刺史巴陵王休若為征西將軍、荊州刺史,輔師將軍孟陽為兗州刺史,義陽太守呂安國為司州刺史。十二月戊戌,司徒建安王休仁解揚(yáng)州刺史。己未,以征北大將軍、南徐州刺史桂陽王休范為中書監(jiān)、中軍將軍、揚(yáng)州刺史,吳興太守建平王景素為湘州刺史,輔師將軍建安王世子融為廣州刺史。庚申,分荊、益州五郡置三巴校尉。
六年春正月乙亥,初制間二年一祭南郊,間一年一祭明堂。二月壬寅,司徒建安王休仁為太尉,領(lǐng)司徒。癸丑,皇太子納妃。甲寅,大赦天下,巧注從軍,不在赦例。班賜各有差。三月乙亥,中護(hù)軍劉襲卒。丁丑,以太子詹事張永為護(hù)軍將軍。夏四月癸亥,立第六皇子燮為晉熙王。五月丁丑,以前軍將軍陳胤宗為徐州刺史。丁亥,以冠軍將軍吐谷渾拾虔為平西將軍。戊子,奉朝請孔玉為寧州刺史。六月己亥,以第五皇子智井繼東平?jīng)_王休倩。庚子,以侍中劉韞為撫軍將軍、雍州刺史,前將軍、郢州刺史沈攸之進(jìn)號鎮(zhèn)軍將軍,揚(yáng)州刺史桂陽王休范為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癸卯,以鎮(zhèn)南將軍、江州刺史王景文為尚書左仆射、揚(yáng)州刺史,尚書仆射袁粲為尚書右仆射。己未,改臨賀郡為臨慶郡,追改東平王休倩為臨慶沖王。七月丙戌,第五皇子智井薨。九月乙丑,中領(lǐng)軍劉勔加平北將軍。戊寅,立總明觀,征學(xué)士以充之。置東觀祭酒。癸未,以第八皇子智渙繼臨慶沖王休倩。冬十月辛卯,立第九皇子贊為武陵王。乙巳,以前右軍馬詵為北雍州刺史。己酉,車駕幸東堂聽訟。十一月己巳,高麗國遣使獻(xiàn)方物。十二月癸巳,以邊難未息,制父母陷異域,悉使婚宦。戊戌,以始興郡為宋安郡。丙辰,護(hù)軍將軍張永遷職。
七年春正月甲戌,置散騎奏舉郎。二月癸巳,征南將軍、荊州刺史巴陵王休若進(jìn)號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戊戌,置百梁、隴蘇、永寧、安昌、富昌、南流郡,又分廣、交州三郡,合九郡,立越州。己亥,以前將軍劉康為平東將軍。妖寇宋逸攻合肥,殺汝陰太守王穆之,郡縣討平之。甲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晉平王休祐薨。戊午,以征西大將軍、荊州刺史巴陵王休若為征北大將軍、南徐州刺史,湘州刺史建平王景素為荊州刺史。三月辛酉,索虜遣使獻(xiàn)方物。壬戌,芮芮國遣使奉獻(xiàn)。夏四月辛丑,減天下死罪一等,凡敕系悉遣之。甲辰,于南兗州置新平郡。癸丑,金紫光祿大夫張永領(lǐng)護(hù)軍。五月戊午,司徒建安王休仁有罪,自殺。辛酉,以寧朔長史孫超之為廣州刺史,尚書左仆射、揚(yáng)州刺史王景文以刺史領(lǐng)中書監(jiān)。庚午,以尚書右仆射袁粲為尚書令,新除吏部尚書褚淵為尚書左仆射。辛未,監(jiān)吳郡王僧虔行湘州刺史。丙戌,追免晉平王休祐為庶人。六月丁酉,以征南大將軍、江州刺史桂陽王休范為驃騎大將軍、南徐州刺史,征北大將軍巴陵王休若為車騎大將軍、江州刺史。甲辰,芮芮國遣使獻(xiàn)方物。秋七月丁巳,罷散騎奏舉郎。乙丑,新除車騎大將軍、江州刺史巴陵王休若薨。桂陽王休范以新除驃騎大將軍,還為江州。庚午,以第三皇子準(zhǔn)為撫軍將軍。辛未,以太子詹事劉秉為南徐州刺史。戊寅,以寧朔將軍沈懷明為南兗州刺史。乙酉,于冀州置西???。八月戊子,第八皇子躋繼江夏文獻(xiàn)王義恭。庚寅,以疾愈,大赦天下。冀州刺史劉崇智加青州刺史。戊戌,立第三皇子準(zhǔn)為安成王。九月辛未,以越騎校尉周寧民為徐州刺史。冬十一月戊午,百濟(jì)國遣使獻(xiàn)方物。十二月丁酉,分豫州、南兗州立南豫州,以歷陽太守王玄載為南豫州刺史。
泰豫元年春正月甲寅朔,上有疾不朝會。以疾患未痊,故改元。賜孤老貧疾粟帛各有差。戊午,皇太子會萬國于東宮,并受貢計。二月辛丑,以給事黃門侍郎王瞻為司州刺史。三月癸丑朔,林邑國遣使獻(xiàn)方物。己未,中書監(jiān)、揚(yáng)州刺史王景文卒。夏四月辛卯,以撫軍司馬蔡那為益州刺史。癸巳,以右衛(wèi)將軍張興為雍州刺史。己亥,上大漸。驃騎大將軍、江州刺史桂陽王休范進(jìn)位司空,尚書右仆射褚淵為護(hù)軍將軍,中領(lǐng)軍劉勔加尚書右仆射,鎮(zhèn)東將軍蔡興宗為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鎮(zhèn)軍將軍、郢州刺史沈攸之進(jìn)號安西將軍。詔曰:“朕自臨御億兆,仍屬戎寇,雖每存弘化,而惠弗覃遠(yuǎn),軍國凋弊,刑訟未息。今大漸維危,載深矜嘆,可緩徭優(yōu)調(diào),去繁就約。因改之宜,詳有簡衷。務(wù)以愛民為先,以宣朕遺意。”袁粲、褚淵、劉勔、蔡興宗、沈攸之同被顧命。是日,上崩于景福殿,時年三十四。五月戊寅,葬臨沂縣莫府山高寧陵。
帝少而和令,風(fēng)姿端雅。早失所生,養(yǎng)于太后宮內(nèi)。大明世,諸弟多被猜忌,唯上見親,常侍路太后醫(yī)藥。好讀書,愛文義,在籓時,撰《江左以來文章志》,又續(xù)衛(wèi)瓘所注《論語》二卷,行于世。及即大位,四方反叛,以寬仁待物。諸軍帥有父兄子弟同逆者,并授以禁兵,委任不易,故眾為之用,莫不盡力。平定天下,逆黨多被全;其有才能者,并見授用,有如舊臣。才學(xué)之士,多蒙引進(jìn),參侍文籍,應(yīng)對左右。于華林園芳堂講《周易》,常自臨聽。末年好鬼神,多忌諱,言語文書,有禍敗兇喪及疑似之言應(yīng)回避者,數(shù)百千品,有犯必加罪戮。改“騧”為馬邊瓜,亦以“騧”字似“禍”字故也。以南苑借張永,云“且給三百年,期訖更啟”。其事類皆如此。宣陽門,民間謂之白門,上以白門之名不祥,甚諱之。尚書右丞江謐嘗誤犯,上變色曰:“白汝家門!”謐稽顙謝,久之方釋。太后停尸漆床先出東宮,上嘗幸宮,見之怒甚,免中庶子官,職局以之坐者數(shù)十人。內(nèi)外常慮犯觸,人不自保。宮內(nèi)禁忌尤甚,移床治壁,必先祭土神,使文士為文詞祝策,如大祭饗。泰始、泰豫之際,更忍虐好殺,左右失旨忤意,往往有斮刳斷截者。時經(jīng)略淮、泗,軍旅不息,荒弊積久,府藏空竭。內(nèi)外百官,并日料祿俸;而上奢費(fèi)過度,務(wù)為雕侈。每所造制,必為正御三十副,御次、副又各三十,須一物輒造九十枚,天下騷然,民不堪命。其余事跡,別見眾篇。親近讒慝,剪落皇枝,宋氏之業(yè),自此衰矣。
史臣曰: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稱先王,蓋由遺訓(xùn)余風(fēng),足以貽之來世也。太祖負(fù)扆南面,實有君人之懿焉,經(jīng)國之義雖弘,而隆家之道不足。彭城王照不窺古,本無卓爾之資,徒見昆弟之義,未識君臣之禮,冀以此家情,行之國道,主猜而猶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訓(xùn)之微行,遂成滅親之大禍。開端樹隙,垂之后人。雖天倫之重,義殊凡戚,而中人以下,情由恩變。至于易衣而出,分苦而食,與夫別宮異門,形疏事隔者,宜有降矣。太宗因易隙之情,據(jù)已行之典,剪落洪枝,愿不待慮。既而本根無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勢弱傾移,靈命隨樂推回改。斯蓋履霜有漸,堅冰自至,所從來遠(yuǎn)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