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萬里的《正月十二日游東坡白鶴峰故居,其北思無邪齋》
全文:
詩人自古例遷謪,蘇李夜郎并惠州。
人言造物困嘲弄,故遣各捉一處囚。
不知天公愛佳句,曲與詩人為地頭。
詩人眼底高四海,萬象不足供詩愁。
帝將湖海賜湯沐,堇堇可以當(dāng)冥搜。
卻令玉堂揮翰手,為提椽筆判羅浮。
羅浮山色濃潑黛,豐湖水光先得秋。
東坡日與群仙游,朝發(fā)昆閬夕不周。
云冠霞佩照宇宙,金章玉句鳴天球。
但登詩壇將騷雅,底用蟻冗封王侯。
元符諸賢下石者,秪與千載掩鼻羞。
我來剝啄王粲宅,鶴峰無恙江空流。
安知先生百歲后,不來弄月白蘋洲。
無人挽住乞一句,猶道雪乳冰湍不。
當(dāng)年醉里題壁處,六丁已遣雷電收。
獨(dú)遺無邪四個(gè)字,鸞飄鳳泊蟠銀鉤。
如今亦無合江樓,嘉佑破寺風(fēng)颼颼。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詩人
作詩的名人
生來就是一個(gè)詩人,不是造就出來的
眼底
(1) 用某種器械通過瞳孔所能觀察到的眼內(nèi)構(gòu)造。如:脈絡(luò)膜、視網(wǎng)膜、視神經(jīng)乳*頭等
(2) 眼前;眼里
登樓一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
(3) 豪放、豁達(dá)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萬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p>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詩愁
詩心;詩情。 宋 楊萬里 《詠十里塘姜店水亭前竹林》:“客思方無那,詩愁得共論。” 宋 楊萬里 《正月十二日游東坡白鶴峰故居其北思無邪齋真跡猶存》詩:“詩人眼底高四海,萬象不足供詩愁?!?/p>
楊萬里名句,正月十二日游東坡白鶴峰故居,其北思無邪齋名句


猜你喜歡:
- 劍河風(fēng)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 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
- 不義不昵,厚將崩。左丘明《左傳·隱公·隱公元年》
-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 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
- 失調(diào)名·樓頭飲宴·嵌曲名敦煌曲子〔唐代〕
- 蝦蟆山王冕〔元代〕
- 代送別趙使君敖陶孫〔宋代〕
- 踏莎行(壬午元宵戲呈元汝功參議)侯置〔宋代〕
- 和游南臺(tái)釋德洪〔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