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劉向 《說苑·雜言》名句出處
摘自《說苑·雜言》
解釋:用鞭子抽打來教育孩子,孩子就會不聽從父親的教訓。
原文摘要:
儉,無禁則淫,無度則失,縱欲則敗。飲食有量,衣服有節(jié),宮室有度,畜聚有數(shù),車器有限,以防亂之源也。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善言不可不聽也。”孔子曰:“巧而好度必工,勇而好同必勝,知而好謀必成;愚者反是,夫處重擅寵,專事妒賢,愚者之情也。志驕傲而輕舊怨,是以尊位則必危,任重則必崩,擅寵則必辱?!笨鬃釉唬骸?span style="color:#009688;">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從君之政,言疾之難行。故君子不急斷,不意使,以為亂源?!笨鬃釉唬骸敖K日言不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遺己之患,唯智者有之。故恐懼所以除患也,恭敬所以越難也;終身為之,一言敗之,可不慎乎!”孔子曰:“以富貴為人下者,何人不與?以富貴敬愛人者,何人不親?眾言不逆,可謂知言矣,眾向之,可謂知時矣。”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鞭撲
見“ 鞭撲 ”。
亦作“ 鞭樸 ”。亦作“ 鞭撲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鄧析子·轉(zhuǎn)辭》:“圣人逍遙一世,罕匹萬物之形,寂然無鞭樸之罰,莫然無叱咤之聲?!薄秶Z·魯語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笮,薄刑用鞭撲,以威民也。” 韋昭 注:“鞭,官刑也,撲,教刑也?!薄稘h書·刑法志》:“薄刑用鞭撲?!?顏師古 注:“撲,杖也?!薄端螘ど俚奂o》:“親執(zhí)鞭撲,毆擊無辜,以為笑樂?!?唐 元稹 《哭子》詩之五:“鞭樸校多憐校少,又緣遺恨哭三聲?!?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四:“夫人奴蓄之,無禮已甚;聞又鞭撲之?!?鄭振鐸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七》:“她是這樣掙扎的挨過畜類的生活,一天又一天的,受了多少的鞭撲?!?/p>
之子
這個人?!对姟ぶ苣稀h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馬?!?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p>
不從
(1).不服從;不聽從。《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薄逗鬂h書·韓棱傳》:“ 棱 復(fù)上疏諫,太后不從?!?/p>
(2).不追隨。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陋 蒼梧 之不從兮,遵 鮒隅 以同壤?!?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 沉 吏部 傳師 ,性和易,不從流俗?!?/p>
(3).指占卜不吉。《左傳·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薄斗Y梁傳·哀公元年》:“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時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從,則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從,則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從,則不郊矣?!?范寧 注:“意欲郊而卜,不吉,故曰不從。”
劉向名句,說苑·雜言名句


猜你喜歡:
-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及其弟子《孝經(jīng)·圣治》
-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 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韓非及后人《韓非子·二柄》
- 夫見亂而不惕,所殘必多,其飾彌章。左丘明《國語·周語·太子晉諫靈王壅谷水》
- 欲剪箱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李賀《羅浮山父與葛篇》
- 游龍門分題十五首石筍歐陽修〔宋代〕
- 念奴嬌鄭達可〔宋代〕
- 虞美人 勸世尹志平〔元代〕
-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陸游〔宋代〕
- 贈武昌太守夏少明詩六章陸機〔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