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
韓非及后人 《韓非子·二柄》名句出處
摘自《韓非子·二柄》
解釋: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huì)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huì)弄虛作假來迎合。
原文摘要:
得朋黨相為矣。人主有二患:任賢,則臣將乘于賢以劫其君;妄舉,則事沮不勝。故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要群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則人主無以異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xì)腰而國中多餓人;齊桓公妒外而好內(nèi),故豎刁自宮以治內(nèi);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進(jìn)之;燕子噲好賢,故子之明不受國。故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人主欲見,則群臣之情態(tài)得其資矣。故子之托于賢以奪其君者也,豎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噲以亂死,桓公蟲流出戶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愛其君也,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緣以侵其主,則群臣為子之、田常不難矣。故曰:"去好去惡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見惡
看到壞的事物?!蹲髠鳌る[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nóng)夫之務(wù)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p>
被憎嫌。《左傳·哀公二十年》:“ 黯 也進(jìn)不見惡,退無謗言?!薄墩撜Z·陽貨》:“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p>
匿端
掩蓋真相或?qū)嵡椤!俄n非子·二柄》:“故君見惡則羣臣匿端,君見好則羣臣誣能?!?漢 王充 《論衡·答佞》:“讒人以直道不違,佞人依違匿端?!?/p>
見好
(1) 病勢減輕,有好轉(zhuǎn)
他的病見好了
(2) 得到好評;贏得好感
見好就收
誣能
謂虛夸其才能。《管子·法法》:“明君不以祿爵私所愛,忠臣不誣能以干爵祿?!薄俄n非子·二柄》:“故君見惡則羣臣匿端,君見好則羣臣誣能?!?陳奇猷 集釋引舊注:“誣其能,欲見用?!?/p>
韓非及后人名句,韓非子·二柄名句


猜你喜歡:
- 諸禪人散灰·其二釋懷深〔宋代〕
- 四絕秦觀〔宋代〕
- 浴日亭(在南海廟前。)蘇軾〔宋代〕
- 次韻竹溪題達(dá)卿后坡劉克莊〔宋代〕
- 晚秋集晏太尉西園宋祁〔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