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在虛實(shí),不在于眾寡。
韓非及后人 《韓非子·安?!?/div>名句出處
摘自《韓非子·安?!?/p>
解釋:國家的生存和滅亡,在于國力的強(qiáng)與弱,而不在于人員的多與少。
原文摘要:
人主不自刻以堯而責(zé)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盡如比干;盡如此干,則上不失,下不亡。不權(quán)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盡如比干,故國不得一安。廢堯、舜而立桀、紂,則人不得樂所長而憂所短。失所長,則國家無功;守所短,則*民不樂生。以無功御不樂生,不可行于齊民。如此,則上無以使下,下無以事上。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強(qiáng)弱。存亡在虛實(shí),不在于眾寡。故齊萬乘也,而名實(shí)不稱,上空虛于國,內(nèi)不充滿于名實(shí),故臣得奪主。殺,天子也,而無是非;賞于無功,使讒諛以詐偽為貴;誅于無罪,使傴以天性剖背。以詐偽為是,天性為非,小得勝大。明主堅內(nèi),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遠(yuǎn)者無有。故周之奪殷也,拾遺于庭,使殷不遺于朝,則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況敢易位乎?明主之道忠法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存亡
生存和死亡,存在和滅亡
關(guān)系生死存亡的戰(zhàn)爭
虛實(shí)
(1) 虛假和真實(shí)
(2) 多指對方的內(nèi)部情況或勢力
探聽虛實(shí)
虛實(shí)盡知。——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jì)》
料其虛實(shí)。——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以北虛實(shí)告。——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在于
(1) 正是;就是
他們的錯誤就在于輕敵
(2) 取決于;決定于
一年之計在于春
眾寡
多或少?!墩撜Z·堯曰》:“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薄秾O子·謀攻》:“識眾寡之用者勝?!薄度龂尽侵尽O韶傳》:“ 權(quán) ( 孫權(quán) )問 青 徐 諸屯要害遠(yuǎn)近,人馬眾寡, 魏 將姓名。” 宋 歐陽修 《讀<徂徠集>》詩:“不量敵眾寡,膽大身幺么?!?/p>
韓非及后人名句,韓非子·安危名句


猜你喜歡:
- 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fēng)之末,力不能漂鴻毛。司馬遷《史記·七十列傳·韓長孺列傳》
- 木蘭舟上珠簾卷,歌聲遠(yuǎn),椰子酒傾鸚鵡盞。
-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 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左丘明《國語·越語·范蠡進(jìn)諫勾踐持盈定傾節(jié)事》
- 再謝周颙之句張耒〔宋代〕
- 有懷新筠州揚(yáng)秘監(jiān)寄贈八絕兼桂隱茶張镃〔宋代〕
- 高渭南席上燭照牡丹趙孟堅〔宋代〕
- 呈王子蒙隱者華岳〔宋代〕
- 春盡舍舟,余杭雨后山行二首楊萬里〔宋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