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秋晚登城北門》
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fēng)滿眼愁。
一點烽傳散關(guān)信,兩行雁帶杜陵秋。
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橫槊賦詩非復(fù)昔,夢魂猶繞古梁州。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一幅頭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獨登上城北門樓:西風(fēng)卷地,百草凋零,滿眼秋色勾起我滿腹煩愁。
一點烽火,報傳著大散關(guān)口的敵情戰(zhàn)況,兩行雁陣,帶來了長安杜陵的秋意濃厚。
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頻頻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樓間百感交集涌上心頭。
如今,已不再是當(dāng)年橫戈馬上,軍中賦詩的光景,可時時刻刻魂繞夢縈的,仍是那古時的梁州!
注釋
幅巾:古代男子用絹一幅束頭發(fā),稱為幅巾。藜:草本植物,用它的莖做成的手杖叫“藜杖”。
卷地:貼著地面迅猛向前推進(jìn)。
散關(guān):即大散關(guān),位于寶雞市南郊秦嶺北麓。
杜陵: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詩人用杜陵借指長安,長安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這里既指季節(jié),也有歲月更替的意思。
山河興廢:指北方淪陷區(qū)至今還沒有收復(fù)。興廢,這里偏用“廢”字。供,令人,使人。
身世:指詩人所處的時代及自身的遭遇。
橫槊賦詩:意指行軍途中,在馬上橫戈吟詩。
夢魂:古人以為人的靈魂在睡夢中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梁州:古九州之一,這里指關(guān)中地區(qū)。
簡評
這首詩寫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九月。詩人當(dāng)時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門樓,遠(yuǎn)眺晚秋蕭條的景象,激起了對關(guān)中失地和要塞大散關(guān)的懷念。進(jìn)而寫了這首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和憂國傷時的深情的詩。
陸游名句,秋晚登城北樓名句


猜你喜歡:
- 當(dāng)年曾勝賞,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李清照《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
- 枯木逢春猶再發(fā),人無兩度再少年。佚名《增廣賢文·上集》
- 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劉向《戰(zhàn)國策·齊三·楚王死》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流水下灘非有意,白云出岫本無心。佚名《增廣賢文·上集》
- 雙投酒周麟之〔宋代〕
- 靜賞室口號室中以圓玻璃嵌窗外對喬松一株夭矯古茂致可愛率爾得句乾隆〔清代〕
- 金陵懷古柴隨亨〔宋代〕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蘇轍〔宋代〕
- 劍門道中遇微雨陸游〔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