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兩漢兩漢樂府的《十五從軍行 / 十五從軍征》
全文: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參考注釋
羹飯
(1).羹湯和飯。《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 唐 韓愈 《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p>
(2).特指祭奠死者的飯菜?!端疂G傳》第二六回:“ 武松 叫士兵去安排羹飯。 武松 就靈床前,點起燈燭,鋪設(shè)酒肴?!?/p>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杰。——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后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
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阿誰
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稑犯娂M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tǒng)傳》:“ 先主 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元 李好古 《張生煮?!返诙郏骸皳苻D(zhuǎn)頂門關(guān)棙子,阿誰不是大羅仙?!?尹爟 《九月上越王臺》詩:“空教 陸賈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屬阿誰!”
出門
(1) 離家外出或遠行
(2) 〈方〉∶出嫁
東向
亦作“ 東鄉(xiāng) ”。亦作“ 東向 ”。1.面向東。古代以東為上方、尊位?!兑葜軙ね鯐罚骸吧品颊?,頭若雄雞,佩之令人不昧,皆東嚮?!?孔晁 注:“此東向列次也?!薄妒酚洝そ{侯周勃世家》:“ 勃 不好文學(xué),每召諸生説士,東鄉(xiāng)坐而責(zé)之:‘趣為我語。’” 宋 司馬光 《祔廟議》:“若 太祖 已正東嚮之位,則并三昭三穆為七世矣?!?/p>
(2).謂向東方進發(fā)?!妒酚洝ろn信盧綰列傳》:“士卒皆 山 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xiāng),可以爭天下。”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齊鋒東向,氣高志遠,似若無敵?!?/p>
見“ 東嚮 ”。
兩漢樂府名句,十五從軍行 / 十五從軍征名句


猜你喜歡:
- 三極彝訓(xùn),訓(xùn)深稽古。致化歸一,分教斯五。劉勰《文心雕龍·宗經(jīng)》
- 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韓非及后人《韓非子·功名》
- 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游之讎不同國。戴圣《禮記·曲禮上》
-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 離愁不管人飄泊。年年孤負黃花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