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閏四月即事原文
相馬須相骨,探水須探源。君如識此理,知人若神仙。
可以千歲下,坐照萬古前。
有時(shí)陰求人,得意初無言。
如聞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鮮,求一於百千。
豈獨(dú)今世歟,自古皆已然。
我欲授此法,其誰可與傳。
詩詞問答
問:辛未閏四月即事的作者是誰?答:張九成
問:辛未閏四月即事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宋代
問:張九成的名句有哪些?答:張九成名句大全
張九成辛未閏四月即事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相馬
觀察品評馬之優(yōu)劣
伯樂學(xué)相馬。——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探水
探測水的深淺。 清 夏燮 《中西紀(jì)事·庚申換約之月》:“駕小火輪杉板等船,探水而入?!?/p>
探源
尋求源頭;探求本源。 宋 張九成 《辛未閏四月即事》詩:“相馬須相骨,探水須探源?!?明 袁宗道 《刻<玉海>序》:“而此書繇天地及經(jīng)籍制度,探源遡流,櫛比鱗次,萬無漏一。”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蓋其探源泝流,自《風(fēng)》《騷》以及 漢 、 魏 、六朝諸才人,無不悉其才力而默相比較?!?/p>
知人
(1).謂能鑒察人的品行、才能?!稌じ尢罩儭罚骸爸藙t哲,能官人。”《史記·宋微子世家》:“ 宋宣公 可謂知人矣,立其弟以成義,然卒其子復(fù)享之?!?宋 曾鞏 《贈黎安二生序》:“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 蘇君 固可謂善知人者也?!?清 錢謙益 《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徐日久授承德郎制》:“擇將如擇醫(yī),以知人為能事?!?/p>
(2).謂懂人事?!妒酚洝ぺw世家》:“ 趙簡子 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p>
(3).謂懂得人事變化之道?!抖Y記·中庸》:“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鄭玄 注:“知天、知人,謂知其道也。”
有智慧的人?!蹲髠鳌は骞哪辍罚骸扒曳蚣鹊牵蠼惦A者,知人也?!?林堯叟 注:“明智之人,乃能思降。知,音智。” 唐 韓愈 《贈太傅董公行狀》:“公之將薨也,命其子三日歛。既歛而行,於行之四日, 汴州 亂。故君子以公為知人?!?/p>
神仙
(1) 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shí)未嘗死。——《梅花嶺記》
(2) 道家指人所能達(dá)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yù)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xiàn)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語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閑得可以
千歲
(1) 千年。泛指年代長久
(2) 對天子(皇帝)所封諸王的直接稱呼,小說和戲劇中常用
千歲爺
(3) 對天子(皇帝)所封諸王的間接稱呼
坐照
猶寂照。謂通過禪定止息妄念,觀照正理。 清 曾國藩 《復(fù)陳虎臣書》:“蓋不善言靜,恐入坐照之門;善言靜,猶是存養(yǎng)之道?!?/p>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有時(shí)
(1).有時(shí)候。表示間或不定。《周禮·考工記·序》:“天有時(shí)以生,有時(shí)以殺;草木有時(shí)以生,有時(shí)以死?!?唐 張喬 《滕王閣》詩:“疊浪有時(shí)有,閒云無日無。”《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滿生 心里反悔 鳳翔 多了 焦 家這件事,卻也有時(shí)念及,心上有些遣不開?!?周而復(fù)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從一個(gè)游樂場帶到另一個(gè)游樂場,有時(shí)坐下來看一陣,有時(shí)站在那里停一會?!?/p>
(2).謂有如愿之時(shí)。 唐 李白 《行路難》詩之一:“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shí),直掛云帆濟(jì)滄海。” 唐 劉云 《婕妤怨》詩:“秋扇尚有時(shí),妾身永微賤!”
求人
央求他人為自己辦事
得意
滿意,感到滿足時(shí)的高興心情
得意的男孩
十二分得意
食不下咽
食物在嘴里但咽不下去。形容心中憂煩不安、不思飲食
人才
(1) 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
爭奪高科技人才
(2) 指美麗的容貌
頗有幾分人才
(3) 也作“人材”
何其
多么(多帶有不以為然的口氣)
何其壯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何其衰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何其糊涂
百千
成百上升,極言其多
俄而百千人大呼。——《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賞賜百千強(qiáng)。——《樂府詩集·木蘭詩》
豈獨(dú)
難道只是;何止?!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熬ú贿z德刑,以伯諸侯,豈獨(dú)遺諸敝邑,敢私布之。”《莊子·胠篋》:“然而 田成子 一旦殺 齊 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dú)其國邪?并與其圣知之法而盜之?!?唐 杜甫 《有感》詩之四:“終依古封建,豈獨(dú)聽簫韶?”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四:“使朝廷與 夏國 歡好如初,生民重見太平,豈獨(dú) 夏國 之幸,乃天下之幸也?!?清 黃遵憲 《四用前韻》:“豈獨(dú) 漢 唐 無此禍,五洲驚怪國人狂?!?/p>
今世
(1) 這一輩子
今生今世
(2) 現(xiàn)代;當(dāng)代
自古
(1).從古以來?!对姟ば⊙拧じμ铩罚骸拔胰∑潢悾澄肄r(nóng)人,自古有年?!薄墩撜Z·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fēng)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p>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p>
已然
已經(jīng)如此;已經(jīng)成為事實(shí)
與其補(bǔ)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