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yīng)教原文
帝子遠(yuǎn)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隔窗云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
林下水聲喧語笑,巖間樹色隱房櫳。
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詩詞問答
問: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yīng)教的作者是誰?答:王維
問: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yīng)教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唐代
問: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yīng)教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問:王維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維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帝子
帝王的子女
丹鳳闕
帝闕;京城。《水滸傳》第七一回:“正是猛虎直臨丹鳳闕,殺星夜犯臥牛城?!?/p>
天書
(1) 天上神仙寫的書或信(迷信)
對(duì)我來說,這本書就跟天書一樣難懂
(2) 比喻難認(rèn)的文字或難懂的文章
這封信字太潦草,像天書似的
(3) 古代帝王的詔書
翠微宮
唐 宮名。 高祖 武德 八年,于 終南山 造 太和宮 。 太宗 貞觀 十年廢。二十一年重行修建,改名 翠微宮 。后常泛指山間宮殿。 唐 王維 《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yīng)教》詩:“帝子遠(yuǎn)辭丹鳳闕,天書遙借 翠微宮 ?!?唐 沉亞之 《秦夢記》:“ 亞之 於宮,題其門曰‘翠微宮’,宮人呼‘沉郎院’?!?明 何景明 《鏡光閣》詩:“翠華無復(fù)到,長鎖 翠微宮 。”
云霧
云和霧,多比喻遮蔽或障礙的東西
生衣
(1).指物體表面寄生的菌藻類植物。 唐 杜甫 《寄韋有夏郎中》詩:“歸楫生衣臥,春鷗洗翅呼。” 王嗣奭 釋:“楫生水衣,而猶臥波。” 宋 陳師道 《酬智叔見贈(zèng)》詩:“過逢為説 侯芭 在,臥楫生衣犢有孫?!?/p>
(2).夏衣。 唐 王建 《秋日后》詩:“立秋日后無多熱,漸覺生衣不著身。” 宋 陸游 《晨起獨(dú)行綠陰間》詩:“不恨過時(shí)嘗煮酒,且欣平旦著生衣?!?清 納蘭性德 《天仙子》詞:“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
山泉
山地涌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dú)此林下意,杳無區(qū)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語笑
談笑?!赌鲜贰ぴ觽鳌罚骸翱つ弦患翌H有竹石, 粲 率爾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嘯詠?zhàn)缘?。主人出,語笑款然?!?宋 陳師道 《春懷示鄰里》詩:“剩欲出門追語笑,卻嫌歸鬢著塵沙。” 清 吳偉業(yè) 《吳門遇劉雪舫》詩:“忽然語笑合,與我談生平?!?/p>
樹色
樹木的景色。 南朝 梁 何遜 《日夕出富陽浦口和朗公》:“山煙涵樹色,江水映霞暉。” 唐 盧綸 《與從弟瑾同下第后出關(guān)言別》詩:“孤村樹色昏殘雨,遠(yuǎn)寺鐘聲帶夕陽?!?明 陳所聞 《念奴嬌序·云住閣題》套曲:“千巖萬井,見樹色江光,須臾龍變?cè)普簦鲠稛o心?!?/p>
房櫳
亦作“ 房籠 ”。1.窗欞?!稘h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fēng)泠泠?!?顏師古 注:“櫳,疏檻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園籬》:“數(shù)年成長,共相蹙迫,交柯錯(cuò)葉,特似房籠?!?繆啟愉 校釋:“籠…… 明 清 刻本及輯要引作‘櫳’”。 黃麓森 校記:“櫳、籠古通?!?南朝 宋 謝惠連 《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落日隱櫩楹,升月照房櫳?!?/p>
(2).泛指房屋?!段倪x·張協(xié)<雜詩>之一》:“房櫳無行跡,庭草萋以緑?!?李周翰 注:“櫳亦房之通稱?!?唐 王維 《桃源行》:“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云中鷄犬喧?!?明 陸采 《懷香記·鞫詢香情》:“房櫳深暮,侍夫人挑燈將臥,忽聞得牕外人行,我兩個(gè)呵,急出去週圍尋顧?!?清 王韜 《淞濱瑣話·魏月波》:“忽見瓶花大放,其長若人,自幾躍地,彳亍效人行,竟出房櫳。”
仙家
(1).仙人所住之處?!逗?nèi)十洲記·元洲》:“ 元洲 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里,上有五芝玄澗……亦多仙家。” 唐 牟融 《天臺(tái)》詩:“洞里無塵通客境,人間有路入仙家?!?/p>
(2).指仙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三:“癸卯春,余游 黃山 ,見絶壁之上,刻‘ 江麗田先生 彈琴處’,疑是古之仙家者流?!薄独蠚堄斡洝返诰呕兀骸斑@屏上詩是何人做的?看來只怕是個(gè)仙家罷?” 葉圣陶 《記金華的兩個(gè)巖洞》:“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jù)形狀想象成仙家、動(dòng)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p>
(3).舊時(shí)迷信,用以稱狐仙。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渠畏怖不出,我亦實(shí)不忍火攻。茍無大罪,乞仙家捨之?!痹ⅲ骸袄锼缀艉幌杉?。”
未必
不一定;不見得
未必有其實(shí)也。——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清· 劉開《問說》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過此已忘。——《聊齋志異·促織》
他未必去北京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唐 方干 《經(jīng)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dú)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fā)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薄缎绿茣こ良葷?jì)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bǔ)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diào)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癡呆漢,到處逢佳麗?”
吹笙
喻飲酒。 宋 張?jiān)?《浣溪沙》詞題曰:“諺以竊嘗為吹笙云。” 遼 李齊賢 《鷓鴣天·飲麥酒》詞:“飲中妙訣人如問,會(huì)得吹笙便可工?!?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三:“竊嘗,嘗酒也……《織餘瑣述》云:‘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恆輕,故以喻竊嘗?!?/p>
碧空
蔚藍(lán)色的天空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唐·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
詩文賞析
此詩作于開元六年(公元718年),王維在長安游歷,曾隨岐王在九成宮避暑。
如果說,摩詰的“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王維《從岐王過楊氏別業(yè)應(yīng)教》)自然入妙,別有思致,“澗花輕粉色,山月少燈光”(王維《從岐王夜讌衛(wèi)家山池應(yīng)教》)使人感覺山澗清新,夜色迷人,那么在這首詩里的“隔窗云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林下水聲喧語笑,巖間樹色隱房櫳。”則是詩中有畫,畫中有人,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這首詩中“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句,引用了《列仙傳》中的典實(shí):“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顛。’至?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shí)人,數(shù)日而去?!倍湟庵^,仙家的居處未必能勝過九成宮,為什么要像太子晉那樣成仙而去?充滿了濃郁的仙風(fēng)道氣,頌贊了岐王的神仙風(fēng)致。
雖然摩詰這三首“應(yīng)教”詩都是應(yīng)制之作,頌圣之品,但皆鮮潤清朗,充滿了自然野趣,仙風(fēng)道氣,展示了摩詰似仙山瓊閣般的精神世界。


精彩推薦:
- 依山傍水蓋茅齋,旋買奇花賃地栽。深耕淺種無災(zāi)害,學(xué)劉伶死便埋,促光陰曉角時(shí)牌。新酒在槽頭醉,活魚向湖上買,算天公自有安排。雪晴天地一冰壺,竟往西湖探老逋。騎驢踏雪溪橋路,笑王維作畫圖,揀梅花多處提壺。對(duì)酒看花笑,無錢當(dāng)劍沽,醉倒在西湖。壽陽宮額得魁名,南浦西湖分外清。橫斜疏影窗間印,惹詩人說到今,萬花中先綻瓊英。自古詩人愛,騎驢踏雪尋,忍凍在前村。閑時(shí)高臥醉時(shí)歌,守己安貧好快活。杏花村里隨緣過,勝堯夫安樂窩,任賢愚后代如何。失名利癡呆漢,得清閑誰似我,一任他們外風(fēng)波。六神和會(huì)自安然,一日清閑自在仙。浮云富貴無心戀,蓋茅庵近水邊,有梅蘭竹石蕭然。趁村叟雞豚社,隨斗牛兒沽酒錢,直吃到月墜西邊。黃金
-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 《論語·子罕》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萬物備,歷心于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樸,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俄n非子·大體》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xué),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勢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dòng),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徐子
- 暢幽哉,春風(fēng)無處不樓臺(tái)。一時(shí)懷抱俱無奈,總對(duì)天開。就淵明歸去來,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酸齋是我,我是酸齋?! 〕淹?,忠臣跳入汨羅江?!峨x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傷心來笑一場,笑你個(gè)三閭強(qiáng),為甚不身心放?滄浪污你,你污滄浪?! ∮X來評(píng),求名求利不多爭。西風(fēng)吹起山林興,便了余生。白云邊創(chuàng)草亭,便留下尋芳徑,消日月存天性。功名戲我,我戲功名?! ∨挛黠L(fēng),晚來吹上廣寒宮。玉臺(tái)不放香奩夢,正要情濃。此時(shí)心造物同,聽甚《霓裳》弄,酒后黃鶴送。山翁醉我,我醉山翁?! ∨孪喾辏孪喾旮枇T酒樽空。醉歸來縱有陽臺(tái)夢,云雨元蹤。樓心月扇底風(fēng),情緣重,恨不似釵頭鳳。東陽瘦損,羞對(duì)青銅。 怕秋來,怕秋來秋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