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第門行馬護清埃,拂席時時宴具開。安石風流今日是,平津賓客幾人來。
幄中謀熟君籌在,川上身閒汝檝回。
絕俗新章滿都紙,向時疏傅定無才。
詩詞問答
問:《丞相龐公歸政就第數(shù)有新詩傳播都下偶成拙句》的作者是誰?答:宋祁
問:該詩寫于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宋祁的名句有哪些?答:宋祁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門行
家世相傳的優(yōu)秀品行?!端螘ば⒘x傳·郭原平》:“ 原平 少長交物,無忤辭於人,與其居處者數(shù)十年,未嘗見喜慍之色。三子一弟,并有門行。”
拂席
拂拭坐席。表示尊敬?!稇?zhàn)國策·燕策三》:“ 田光 曰:‘敬奉教?!嗽煅?。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跪而拂席?!?唐 韓愈 《山石》詩:“鋪牀拂席置羹飯,疎糲亦足飽我飢?!薄杜f唐書·文苑傳下·王維》:“ 維 以詩名盛於 開元 、 天寶 間,昆仲宦游兩都,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
時時
常常。《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雖家居, 景帝 時時使人問籌策?!?唐 李咸用 《題劉處士居》詩:“溪鳥時時窺戶牖,山云往往宿庭除?!?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閃動著黑亮的波光,時時還有一點兩點潮濕的漁火浮動在水面上。”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yè)績突出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稘h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余韻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巍?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唐· 杜甫《詠懷古跡》
(8) 風韻,多指好儀態(tài)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都t樓夢》
今日
(1).本日;今天?!睹献印す珜O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p>
(2).目前;現(xiàn)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臺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臺 南 臺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p>
平津
(1).坦途;大道。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平津茍不由,棲遲詎為拙?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唐 曇翼 《招隱》詩:“連峯數(shù)千里,修林帶平津?!?/p>
(2).古地名。 漢 時為 平津邑 , 武帝 封丞相 公孫弘 為 平津侯 ,即此。后多用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級官僚。 前蜀 貫休 《酬韋相公見寄》詩:“空諷 平津 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門么?” 宋 歐陽修 《寄題相州榮歸堂》詩:“不須授簡樽前客,好學 平津 自有文。” 清 吳偉業(yè) 《東萊行》詩:“侍中叩閣數(shù)彊諫,上書對仗彈 平津 ?!?/p>
(3).舊時 北平 (今 北京 、 天津 )的并稱。 茅盾 《歡迎古物》:“ 平 津 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經(jīng)裝箱待運。”
賓客
(1)
(2) 客人的總稱
賓客盈門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會賓客。——《史記·魏公子列傳》
(3) 門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戰(zhàn)國策·燕策》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身
(1) 身體的上半部
上身穿一件格子花呢西服
(2) 上衣
姑娘穿著白上身、花裙子
(3) 新衣服初次穿在身上
我做了一件藍褂子,今天剛上身
向時
先前
非及向時之士也。——漢· 賈誼《過秦論》
何時云里諸峰。——《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疏傅
西漢 疏廣 、 疏受 叔侄分別為 宣帝 太子太傅、少傅,于榮顯中同時稱病引退。后遂以“疏傅”為急流勇退的典型。 唐 白居易 《春盡日天津橋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疏傅 心情老, 吳公 政化新?!?唐 鄭谷 《渭陽樓閑望》詩:“擾擾塵中猶未已,可知 疏傅 獨能休?!?宋 張耒 《登海州城樓》詩:“ 疏傅 里閭詢故老, 秦皇 車甲想東游?!?/p>
詩文賞析
【原題】:
丞相龐公歸政就第數(shù)有新詩傳播都下偶成拙句上紀盛德二首


精彩推薦:
- 辛苦事行役,風波倦晨暮。搖搖結遐心,靡靡即長路。別來如昨日,每見缺蟾兔。潮信催客帆,春光變江樹?;掠呜M云愜,歸夢無復數(shù)。愧非超曠姿,循此跼促步。笑言思暇日,規(guī)勸多遠度。鶉服我久安,荊釵君所慕。伊予多昧理,初不涉世務。適因擁腫材,成此懶慢趣。一身常抱病,不復理章句。胸中無町畦,與物且多忤。既非大川楫,則守南山霧。胡為出處間,徒使名利污。羈孤望予祿,孩稚待我餔。未能即忘懷,恨恨以此故。終當稅鞿鞅,豈待畢婚娶。如何久人寰,俯仰學舉措。衡茅去迢遞,水陸兩馳騖。晰晰窺曉星,涂涂踐朝露。靜聞田鶴起,遠見沙鴇聚。怪石不易躋,急湍那可溯。漁商聞遠岸,煙火明古渡。下碇夜已深,上碕波不駐。畏途信非一,離念紛難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