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雖在鬢如絲。登山尋水應(yīng)無力,不似江州司馬時(shí)。
漸伏酒魔休放醉,猶殘口業(yè)未拋詩。
君行過到爐峰下,為報(bào)東林長老知。
詩詞問答
問:《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的作者是誰?答:白居易
問:該詩寫于哪個(gè)朝代?答:唐代
問:該詩是什么體裁?答:七律
問: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書法欣賞
全唐詩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shí)間長久?!蹲髠鳌べ夜哪辍罚骸耙晦挂皇~,十年尚猶有臭?!?楊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p>
草堂
草廬。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而今
現(xiàn)在,目前
而今邁步從頭越。——毛 * 《憶秦娥·婁山關(guān)》
登山
徒步爬山;體育運(yùn)動(dòng)的一種
它的計(jì)劃包括幾次登山
無力
(1) 沒有力氣
四肢無力
(2) 沒有力量
無力解決
江州司馬
(1). 唐 代詩人 白居易 曾被貶為 江州 司馬,其詩《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 司馬青衫濕!”后因以“江州司馬”代稱 白居易 。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一折:“你比著 東晉 謝安 才藝淺,比著 江州司馬 淚痕多?!?/p>
(2).借指失意的文人。 郁達(dá)夫 《屯溪夜泊記》:“可惜我們中間的那位‘江州司馬’沒有同來,否則倒又有一篇《琵琶行》好做了。”
酒魔
傳說中的酒蟲。 唐 馮贄 《云仙雜記·酒魔》:“ 常元載 不飲,羣僚百種強(qiáng)之,辭以鼻聞酒氣已醉;其中一人謂可用術(shù)治之,即取針挑 元載 鼻尖,出一青蟲如小蛇,曰:‘此酒魔也,聞酒即畏之;去此何患!’ 元載 是日已飲一斗,五日倍是?!焙笥脼椴簧骑嬛洹?唐 白居易 《齋戒》詩:“酒魔降服終須盡,詩債填還亦欲平?!?唐 白居易 《寄題廬山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詩:“漸伏酒魔休放醉,猶殘口業(yè)未拋詩。”
放醉
縱情醉酒。 唐 白居易 《初到洛下閑游》詩:“趁伴入朝應(yīng)老丑,尋春放醉尚粗豪。”
口業(yè)
(1).佛教語。佛教以身、口、意為三業(yè)??跇I(yè),指妄言、惡口、兩舌和綺語。《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十九:“有一種人,早晨看經(jīng)念佛懺悔,晚間縱口業(yè)駡詈人。” 宋 蘇軾 《勝相院藏經(jīng)記》:“結(jié)習(xí)口業(yè),妄言綺語,論説古今是非成敗?!?明 李贄 《與周友山書》:“況於文字上添了許多口業(yè),平生愛國憂民上又添了許多善業(yè)。”
(2).指詩文的創(chuàng)作。 唐 宋 人以詩文類綺語,故相比附。 唐 白居易 《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詩:“漸伏酒魔休放醉,猶殘口業(yè)未拋詩?!?宋 蘇軾 《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詩之二:“口業(yè)向詩猶小小,眼花因酒尚紛紛。”
(3).藉以為生的產(chǎn)業(yè)?!肚迨犯濉な雷婕o(jì)一》:“其令所在有司廣加招徠,給以荒田,永為口業(yè),六年之后,方議徵租?!?/p>
過到
謂犯過失到了惡的地步?!冻o·東方朔〈七諫·哀命〉》:“痛 楚國 之流亡兮,哀 靈脩 之過到。” 王逸 注:“言 懷王 之過,已至於惡?!?洪興祖 補(bǔ)注:“到,至也。”一說,指過分倒行逆施。 徐復(fù) 《洪誠<訓(xùn)詁學(xué)>序》:“余謂到為古倒字, 屈原 《九章·懷沙》:‘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w謂 懷王 行事上下倒逆耳,過為‘過甚’之義。及檢《管子·君臣下》:‘君有過而不改謂之倒,臣當(dāng)罪而不誅謂之亂。君為倒君,臣為亂臣,國家之衰也,可坐而待之?!湔h倒君, 楚懷王 當(dāng)之矣,又言其過甚,故謂之‘過倒’也?!?/p>
爐峰
江西省 廬山 香爐峰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詩:“曾住 爐峯 下,書堂對藥臺(tái)?!?宋 梅堯臣 《送余駕部江州》詩:“內(nèi)史 九江 行,潦收波已清。何時(shí)鷁舟上,遠(yuǎn)見 爐峯 迎?!?明 王守仁 《書扇贈(zèng)從吾》詩:“莫遣扁舟成久別, 爐峯 秋月望君來。”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 爐峰 ,即 廬山 香爐峰 ?!?/p>
鑪峯:爐峰 。 江西省 廬山 香爐峰 的省稱。 隋煬帝 《與峰頂寺僧書》:“ 鑪峯 香氣,煙霞共遠(yuǎn)?!?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 鑪峯 生轉(zhuǎn)盻, 橘井 尚高褰。” 唐 李賀 《勉愛行送小季之廬山》詩之一:“小雁過 鑪峯 ,影落 楚 水下?!?/p>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鳥驚東林?!?唐 杜甫 《舍弟占?xì)w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p>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币喾褐干?。 唐 司空曙 《閑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眳⒁姟?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shí),時(shí)共 攀龍 講學(xué),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魯迅 《墳·論“費(fèi)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yán)’,‘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diǎn)傾敗?!眳⒁姟?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xiàng)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biāo)榜, 鄒 顧 屹山斗?!?清 黃遵憲 《己亥續(xù)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眳⒁姟?東林書院 ”。
長老
(1) 年紀(jì)大的人
(2) 對和尚的尊稱
小長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