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林壑圖原文
逶迤十里平溪路,滴瀝三重下漱泉。為底時(shí)來策黎杖,春衣要試浴沂天。
詩詞問答
問:暮春林壑圖的作者是誰?答:唐寅
問:暮春林壑圖寫于哪個(gè)朝代?答:明代
問:唐寅的名句有哪些?答:唐寅名句大全
唐寅暮春林壑圖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逶迤
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文選·劉峻·廣絕交論》
逶迤退食。——《后漢書·楊秉傳》
五嶺逶迤騰細(xì)浪。——毛 * 《長征》
溪路
溪谷邊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張九齡 《赴使瀧峽》詩:“溪路日幽深,寒空入兩嶔?!?唐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詩之一:“欲訪 桃源 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p>
谿路:山間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詩:“寥寥遠(yuǎn)天靜,谿路何空濛?!?/p>
滴瀝
雨水下滴的聲音
三重
(1).三種隆重的禮儀。指祭祀儀式中獻(xiàn)用祼、聲用升歌、舞用《武宿夜》?!抖Y記·祭統(tǒng)》:“夫祭有三重焉:獻(xiàn)之屬莫重於祼,聲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 周 道也?!?/p>
(2).三種隆重的禮儀。指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禮?!抖Y記·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鄭玄 注:“三重,三王之禮?!?孔穎達(dá) 疏:“謂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禮,其事尊重,若能行之,寡少於過矣?!?/p>
三層?!抖Y記·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p>
為底
治足繭?!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玄龜﹞佩之不聾,可以為底?!?郭璞 注:“底,躪也;為猶治也?!?袁珂 校注:“底同胝,足繭也??梢詾榈?,可以治足繭也。”
為什么。 唐 唐彥謙 《越城待旦》詩:“為底朱顏成老色,看人青史上新名?!?宋 楊萬里 《憩楹塘驛》詩:“松鳴竹嘯響千崖,為底炎蒸吹不開。” 宋 沉遼 《答林夫五頌次元韻》之四:“世間明闇一毫端,為底忙時(shí)不肯閑?!?/p>
黎杖
用藜的老莖制成的手杖。黎,通“ 藜 ”。《韓詩外傳》卷一:“ 原憲 楮冠黎杖而應(yīng)門。” 宋 王十朋 《記夢》詩:“夜夢隨先君, 梅溪 策黎杖?!?/p>
春衣
春季穿的衣服。 北周 庾信 《春賦》:“ 宜春苑 中春已歸, 披香殿 里作春衣?!?唐 施肩吾 《長安春夜吟》:“露盤滴時(shí)河漢微,美人燈下試春衣?!?宋 陸游 《雨》詩:“紙帳光遲饒曉夢,銅爐香潤覆春衣。”
浴沂
語出《論語·先進(jìn)》:“浴乎 沂 ,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敝^在 沂水 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種怡然處世的高尚情操。 宋 林逋 《溪上春日》詩:“獨(dú)有浴 沂 遺想在,使人終日此徘徊。” 元 馬祖常 《寄舒真人》詩:“伊我逢休澣,從茲詠浴 沂 ?!?明 李東陽 《卜樹村新莊約方石先生不至》詩:“浴 沂 真樂許同尋,過眼春光次第深?!?/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