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294位
一、姓氏源流冀(Jì)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國名為氏。相傳唐堯的后代,在西周時有被封在冀國(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的,后來,冀國被虞國所滅,冀國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國名命姓,稱冀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晉獻公滅掉了虞國,冀遂成晉邑。后來晉國大夫郄芮因迎立晉惠公有功,被封于冀,世稱冀芮。他的子孫以封邑命姓,稱冀姓。
得姓始祖:冀芮。冀姓是唐堯的后代,得姓于春秋時期,是一個以國為姓的姓氏。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地理名詞,古代九州中就有一個冀州,領(lǐng)域就在現(xiàn)在的河北、山西兩省以及遼寧省遼河以西、河南省黃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冀國大約是3000年前周朝的一個諸侯國,由唐堯后裔所傳。到了春秋時期,冀國被晉國所滅,唐堯這一支后裔,依照當(dāng)時的習(xí)慣,就以國為姓,稱為冀氏。當(dāng)年冀國的國都,就在現(xiàn)在的山西省河津縣東北一處叫冀亭的地方。冀國滅國后變成了晉國的一個邑,后來被晉君封給大夫冀芮,冀芮的后代子孫,后來就“以邑為姓”而姓了冀。這在《路史》上有記載,說唐堯的后裔有冀氏。而根據(jù)《元和姓纂》上記載,晉國大夫冀芮,食采于冀邑,他的子孫后來就以冀為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即現(xiàn)在的河北省淪縣一帶。故冀氏后人尊冀芮為冀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冀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西周時有冀國(今山西省稷山縣一帶),冀國人后來以冀為姓氏。另外,春秋時期,冀附屬于晉國,晉國大夫谷芮被晉王封在冀,稱為冀芮,他的后代也稱為冀氏。冀姓中人在我國歷史上也有上佳的表現(xiàn)。譬如,北周冀俊,“性沉謹,善隸書”,因功累遷昌樂郡守及湖州刺史,為官每年以清約恬靜自處,而且前后年所歷俱有政聲;金代詩人、尚書省都事冀錫;明代理學(xué)家冀亭;現(xiàn)代政治家冀朝鼎等,都為冀姓名人。
三、歷史名人
冀 ?。罕敝茯婒T大將軍。為人沉著謹慎,善隸書,特工模寫。當(dāng)時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書法,寫成敕書,與真無異。歷任襄樂郡守,遷湖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昌樂侯。清正廉潔,所歷頗有政績。
冀如錫:清代刑部主事。以進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年間升為監(jiān)察院左都御史,以所諫多切中時弊聞名。他殫心研究理學(xué),以躬行實踐為務(wù)。晚年尤愛鉆研《周易》,學(xué)以致用,持己接物。通過象征天地風(fēng)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的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人事的變化;以陰陽二氣的交感作用為產(chǎn)生萬物的本源。這是我國古代有哲學(xué)思想的占卜術(shù)。
冀禹錫:金代進士。幼時聰慧,工詩善畫,弱冠時即在太學(xué)有聲望。
冀元亨:明代學(xué)者。正德舉人,從學(xué)于王守仁,為濂溪書院主講。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渤??ぃ何鳚h時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ぃ喈?dāng)于現(xiàn)在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一帶。
渤??禾拼鷸|北靺鞨族等建立渤???,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qū)。
2、堂號
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明朝時冀綺任戶部主事,后來又任應(yīng)天府府尹,后改為京兆尹。他在為官期間,先到民間了解情況,凡是不利于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冀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冀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望出渤海;
姓啟冀國。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冀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作清靜吏;
留端恪名。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南北朝時北周陽邑人冀攜,字僧?dāng)y,性情沉穩(wěn)謹慎,擅長寫隸書,又善于模仿他人字跡,曾奉文帝命令仿寫魏帝敕書。歷官襄樂郡守、湖州刺史、驃騎大將軍,封昌樂侯。為官廉潔而清靜。所到之處,頗有政聲。下聯(lián)典指明代益都人冀練,字純夫,嘉靖年間進士,由長安知縣升任戶部主事,因耿直很久不得升遷,神宗時官至戶部侍郎。以清廉勤奮著稱,死后謚端恪。
〖冀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著作擅詞壇之譽;
太原蜚循牧之聲。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唐·冀重,字子泉,定州容城人事典,下聯(lián)典指漢·冀簡事典。
〖冀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lián)〗
善畫工詩,弱冠有聲太學(xué);
研經(jīng)窮理,壯年傳名濂溪。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金代進士冀禹錫,字京用,龍山人。幼聰慧,工詩善畫,弱冠有聲太學(xué)。下聯(lián)典指明代學(xué)者冀元亨,字惟乾,武陵人。正德舉人,師王守仁,主講濂溪書院。
聲著湖州,雅持清約恬靜;
書編冀子,足征學(xué)識文才。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北周驃騎大將軍冀俊,字僧俊,陽邑人。善隸書,特工模寫,與真無異。后歷襄樂郡守,遷湖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昌樂侯。性廉靜,所歷頗有聲。下聯(lián)典指唐代學(xué)者冀重事典。
清代刑部主事,以諫享譽;
北周驃騎將軍,持廉聞名。
——佚名撰冀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清代刑部主事冀如,廣平人。以進士授刑部主事,后升工部尚書,以所諫多切時弊
聞名。下聯(lián)典指北周驃騎大將軍冀俊,字僧俊,陽邑人。


猜你喜歡:
- 稅[shui]【姓氏源流】 稅姓源流純正,起源主要有一:源于古國名。據(jù)《中華姓氏大詞典》所載:“源古稅國,在蜀?!焙卑蜄|《稅氏家譜》載:
- 相里相里(xiang li) 出自"理"氏,商末有理徵孫仲師,遭難改為"里"氏,至?xí)x國大夫里克,被惠公所殺,其妻攜小兒子季連逃居相城,以
- 蘆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尋根溯源 蘆姓來源有二:1、出自姜姓,齊桓公之后?;腹?/div>司馬[司馬,讀音作sīmǎ(ㄙㄇㄚˇ)]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官職,出自西周掌管軍事大權(quán)的大臣程伯休父,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上古時有人重黎丹[丹,讀音作dān(ㄉㄢ)]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尹祁姓,出自堯帝之子丹朱,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以血緣背景論,丹氏追本溯源,源頭乃耶律望出契丹國。 耶律楚材(1190一1244),蒙古成吉思汗、窩闊臺汗時大臣。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契丹族,遼皇族之后。世居金中都(一、姓氏源流元(Yuán)姓源出有五:1、出自殷商元銑之后,世代相傳姓元。元姓之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姓氏,最具體的證明,就是殷商名臣元銑里為滿族鑲藍旗之后哈什納哈什納氏,出自東北科爾沁蒙古部族,游牧于韃靼海峽一帶,明末建州女真興起時歸附建州,因當(dāng)時的部落首領(lǐng)名為哈什納,后代即以哈什納為姓氏札拉楚特蒙古族姓氏,現(xiàn)漢姓為陶、秦氏。【一、姓氏源流】惠(xi)姓源出有三:1、源于黃帝的后代,以祖字為氏。遠古時,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有個兒子叫陸終,陸終的第二眾浙江余姚有眾姓。造造姓相傳為周穆王時名臣造父的后代,他以善于駕車和養(yǎng)馬著名,曾駕車助周穆王平定徐偃王叛亂。他的后代,便有人以他的名字為姓。另外,相傳古代枯枯姓源于西羌。蘭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三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蘭[蘭、闌、欄、斕,讀音作lán(ㄌㄢˊ)]一.姓氏yuè樂姓在中國的姓氏當(dāng)中屬于比較罕見的姓氏,但在中國古代史上樂姓人士卻是武將輩出,戰(zhàn)國時有魏國著名的大將樂羊,燕國則有名將樂毅,到三國時期敦[敦、憞、𢼪、𠧈,讀音作dūn(ㄉㄨㄣ)]←“𢼪、𠧈”可能顯示不出來,需要毅姓苑上有記載來源有三:1、出自姬姓,為橋姓所改,是一個以山命名的姓氏。據(jù)《元和姓纂》及《萬姓統(tǒng)譜》所載,相傳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黃帝死后葬于橋山(在今陜西族譜介紹姓氏考略:漢官有侍中常侍,后人以官為氏;又,侍其氏改為侍氏,其后盛于泰縣。明朝有侍錦,清河人,正德年間任福寧州訓(xùn)導(dǎo)。侍①姓氏考略:漢
評論
發(fā)表評論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下載詞典網(wǎng)APP
用手機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