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久久人妻白浆|精品国产仑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四区|中文在线一区精品


  • <dd id="kqay2"><nav id="kqay2"></nav></dd>
    <abbr id="kqay2"></abbr>
    輸入如:李,查詢百家姓
    首頁 >> 百家姓>> 魯百家姓介紹

    魯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115位魯 舊百家姓排名:第49

    一、姓氏源流
    魯(Lǔ 魯)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國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是為魯公。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于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戰(zhàn)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其后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魯氏。
    2、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來:
    ① 據(jù)《通鑒》所載,東晉時烏桓人有魯姓。
    ② 金時女真人孛術魯氏漢姓為魯。
    ③ 清時甘肅平番縣土司鞏卜失加(元蒙古人后裔),明時賜姓魯。
    ④ 清滿洲八旗姓秦楚魯氏、博都里氏有改魯姓者。
    佤族姓木依庫氏,子孫分別以三子之名為姓,其一曰魯。
    ⑥ 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者有魯姓。
    ⑦ 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鮮等民族均有魯姓。

    得姓始祖: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滅紂時的主將,居功至偉。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周公旦被封魯國(都城在今山東省曲阜),為天下最富饒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輔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魯國。下傳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王頃公時,魯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魯姓。他們尊姬旦為魯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古時的魯國,擁有較大的封地,包括現(xiàn)在的山東滋縣及江蘇沛縣、安徽泗縣一帶。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為楚所滅,子孫被迫遷居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后此地被齊國所占,魯姓開始在山東大地緩慢繁衍。如戰(zhàn)國末期的著名學者魯仲連即為齊國人,后義不仕秦。秦漢之際,魯姓開始向當時政治文化的中心——關中遷徙。王莽篡權時,有扶風平陵人魯匡在朝中任職,號為“智囊”,其子在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其孫魯恭為東漢名相,恭之弟魯丕任侍中高職,由于此支扶風魯姓歷代顯貴,族大人眾,于是形成了魯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扶風郡。東漢中期以后,魯姓開始向河南新蔡一帶遷衍,后昌盛壯大為魯姓新蔡郡望。并以新蔡為中心,向安徽、江蘇的北部緩慢遷衍。東漢末年,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省定遠)人魯肅為避戰(zhàn)亂,舉家先遷曲阿,后渡江定居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其子魯淑,孫魯睦均為將于東吳,三家歸晉后,子孫散居江南各處。西晉時,著名學者魯勝為代郡(今山西省陽高)人,魯褒為南陽人。因永嘉之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至隋唐以前,魯姓已廣布江東一帶。唐代前期,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yè),魯姓得以平穩(wěn)發(fā)展,除繼續(xù)繁衍播遷于江南一帶外,在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陜西都得以發(fā)展。宋元之際,居江蘇、江西、安徽、浙江一帶的魯姓為避兵火南遷入閩粵,西遷入湖廣。元末起義軍四起,后為爭皇權互相攻伐,致使兩江、兩湖、兩河、皖魯之地成為 * 戰(zhàn)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形成“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之凄涼景象。于是明初洪武年間,魯姓作為明朝 * 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山東、河南、北京、天津、江蘇、湖南等地。清中葉以前,山東魯姓發(fā)展迅速,并隨闖關東之風潮到東北謀生,亦有臨海之魯姓赴臺,進而播遷海外。如今,魯姓在全國分布廣泛,尤以山東、安徽之魯姓為多,上述兩省之魯姓約占全國漢族魯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三、歷史名人 魯班:春秋時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建筑家。本公輸氏,名般,后人稱為魯班。他不僅能建筑“宮室臺榭”,而且在征戰(zhàn)頻繁的年代,曾造“云梯”、“勾強”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傳他創(chuàng)造了“機關備具”的“木馬車”;發(fā)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制工具;還發(fā)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機巧的匠工,受到社會普遍的贊揚,稱他是“機械之圣”。對后世影響很大,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稱他為“魯班爺”。
    魯恭:扶風平陵(今陜西扶風)人,東漢名臣。章帝時宰中牟,專以德化為理,不使刑罰,后擢侍中,直言不諱,累官至大司徒?!暗禄癁橹巍笔侵袊粋€傳統(tǒng)的崇高政治理想,數(shù)千年來想而往之,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卻的確有人辦到了,那就是魯恭。據(jù)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jié)果出現(xiàn)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心?!比绱说恼?a href="/cd/j/jingjie5275.htm">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夸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學,兼通五經(jīng)。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jīng)復興魯叔陵”。
    魯峻:昌邑(今屬山東省)人,東漢官吏、學者。專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三國東吳名將。家富于財,好施與,的鄉(xiāng)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故過候,且求資糧,肅有米六千斗,以一半與之。瑜遂薦于孫權,獨建議結(jié)劉備拒曹操。權甚重視。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魯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學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極為豐富的古代邏輯思想發(fā)展和邏輯對象爭論的歷史情況。著作僅存《墨辯注序》。
    魯瀚:清江(今屬浙江省)人,宋代詩人。涉獵廣泛,尤精于易,善詩。有林園二十畝,塢內(nèi)有含笑花數(shù)十株,自號笑塢老人。
    魯貞:元浙江省開化人,字起元,號桐山老農(nóng)。元統(tǒng)舉人,隱居不仕,其邃于理學,胸懷夷曠,著有《桐山老農(nóng)文集》、《春秋按斷》、《中庸解》、《易注》等。
    魯治: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明代畫家。善畫花卉、翎毛,美倫精巧,著色天然,饒有風韻,落筆瀟灑脫俗,活潑有生趣。
    魯仲連:齊國人,戰(zhàn)國末期學者。不任官職,好持高節(jié),堅持儒家道德觀點,反對尊秦為帝,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其肯定事物的兩重性,反對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片面性。
    魯伯能:安吉(今屬浙江?。┤?,宋代學者。博學強記,九歲通五經(jīng),日讀萬言。夜乘月光誦讀達旦,生平以翰墨自娛,歷官處州太守。
    魯宗貴: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畫家。工花竹、禽鳥、窠石,用筆意趣有余,描染佳妙,尤長于寫生,雞雛乳鴨,頗有生意。傳世作品有《春韻鳴喜圖》。
    魯?shù)弥哄X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代書畫家。善書,工寫竹,發(fā)竿爽勁,掃葉清利,縱筆自如,備見瀟灑。著有《墨君題語》、《竹史》、《細香居集》。
    魯九皋:清代江西省新城人,字潔非,號山木。乾隆進士,出選山西夏縣知縣,有惠政。著有《山木居士集》。
    魯迅:本姓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學著作主要有《吶喊》、《彷徨》、《野草》等。他的評論文章尖銳深刻地剖析了當時 * 和政治,對其進行了無情的揭露,由此遭到了當時反動政府的仇視。同時,他的詩作也非常出色,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充分表現(xiàn)了其滿腔救國家于危難中的愛國熱誠。他雖然沒有加入 * 黨,但卻是中國 * 黨最親密和最可信賴的朋友。毛 * 對魯迅的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br />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扶風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槐里(今陜西省興平東南),晉移治池陽(今陜西省涇陽西北),北魏移治好疇(今陜西省乾縣東)。
    新蔡郡:即今河南省新蔡。蔡國自蔡遷此,故名。晉惠帝從汝陰郡分出置新蔡郡,即治新蔡(在今天河南省新蔡縣一帶)。北齊改廣寧郡。
    2、堂號
    三異堂:源出東漢宰相魯恭,魯恭以德化為治,天下出現(xiàn)三異:“蟲不入境、野鳥化為家禽、童子有仁心。”
    魯姓的主要堂號有:“琴書堂”、“扶風堂”、“敦厚堂”、“五經(jīng)堂”、“孝思堂”等。

    五、宗族特征
    1、魯姓來源比較純正。
    2、歷史上,魯姓人濟濟多才,多為文人雅士,縱有武將,亦為儒將,與其姓氏截然相反。
    3、魯姓人源出曲阜,望出扶風,可能有某種根深蒂固的情結(jié),現(xiàn)今魯姓以山東人為最多
    4、堂號來歷發(fā)人深省。如三異堂源出東漢宰相魯恭,魯恭以德化為治,天下出現(xiàn)三異:“蟲不入境、野鳥化為家禽、童子有仁心?!?br />


    【魯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魯姓宗祠四言通用聯(lián)〗
    源自曲阜;
    望出扶風。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魯姓源流和郡望。
    平陽世澤;
    譙國家聲。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同上。
    中牟循吏;
    東海高賢。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東漢平陵人魯恭,字仲康,十五歲時,與弟弟魯丕一同在太學學《魯詩》。章帝時任中牟令,專以德政治理,教育感化百姓。當時遭蝗災,只有中牟得免。河南尹袁安派人去察看,他隨行田間,見有雉鳥飛過小孩身邊,來人問:“你為什么不去捕捉雉鳥?”孩子答道:“它將要育雛,不能害它。”那人回去向袁安報告說見到了三異:蝗蟲不入中牟縣境,德化能及于禽獸,童子具有仁愛之心。下聯(lián)典指戰(zhàn)國時齊國人魯仲連,隱居不做官,善于謀劃,常周游各國,為人排難解紛。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時,魏國使者新垣衍請求尊秦昭王為帝,他找到平原君,極力勸阻,并對新垣衍說:“如果尊秦昭王為帝,我只有跳東海而死!”后來,齊國要收復被燕國占據(jù)的聊城,多次攻打不勝,他寫信勸說燕軍將領撤去防守。著有《魯仲連子》十四篇。
    馳聲豪族;
    抗節(jié)朝廷。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西晉郿縣人魯芝,字世英,三國魏時舉孝廉,官天水太守,齊王曹芳時,曹爽執(zhí)政,任他為司馬。司馬懿起兵發(fā)動政變時,他找到曹爽,建議保住許昌,但未被采納。曹氏兄弟被殺后,他既不爭辯,也不求饒,很受司馬懿敬佩,得以免死。后官至光祿大夫。下聯(lián)典指北宋譙郡人魯宗道,字貫之,進士出身,天禧年間任右正言,提過不少建議,真宗曾在殿中壁上寫“魯直”。仁宗時官參知政事(副相),多次當百彈劾驕橫的權貴,被視為“魚頭參政”(根據(jù)他的姓“魯”為魚字頭,又因為他鯁直如魚頭。此聯(lián)另有版本上聯(lián)二字“聲”為“名”。
    指囷濟急;
    論錢懲貪。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三國時吳國名將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家中富裕,好施舍,周瑜任居巢長時,求他資助糧食,當時他有兩囷米,各三千斛,便指一囷給周瑜。后隨周瑜到江南,為孫權所敬重。東漢建安年間,曹操率大軍南下,嚴重威脅孫氏政權,他與周瑜堅決主戰(zhàn),并建議聯(lián)合劉備共拒曹操。孫權采納了他的建議,任為贊軍校尉,助周瑜在赤壁大敗曹軍。周瑜死后,他帶領軍隊,先后任奮武校尉、橫江將軍,極力主張與劉備和好。下聯(lián)典出西晉南陽人魯褒,字元道,好學博聞,自甘貧困。元康年后,朝 * 敗,貪官橫行,他有感于時事,隱姓埋名著《錢神論》,以諷刺現(xiàn)實。當時,此文被廣為流傳。
    工匠鼻祖;
    笑塢老人。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春秋時魯國的巧攻魯班,又名公輸班,敦煌人。傳說,他是“木鳶”和一些木工工具的發(fā)明者,被后世工匠奉為鼻祖。下聯(lián)典指宋代詩人魯瀚,字子明,清江人。力學強記,尤精于易,善詩,有林園二十畝,塢內(nèi)有含笑花數(shù)十株,自號笑塢老人。
    義姑存侄;
    妙典游仙。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出《列女傳》載,齊攻魯,一婦人棄其子,而抱其侄逃,齊將喜其義,領兵退,魯君賜號“義姑”。下聯(lián)典指宋·魯妙典,女道人,入九嶷山成仙而去。
    義姑棄子;
    妙典游仙。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同上。
    地封曲阜;
    政異中牟。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魯?shù)涓房h,以國為氏。下聯(lián)典指東漢魯恭,宰中牟,境內(nèi)現(xiàn)三奇。
    魚頭參政;
    笑塢老人。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宋魯宗道,剛正不阿,人切其姓,曰為“魚頭參政”。下聯(lián)典指宋魯澣,以塢內(nèi)有含笑花,自號“笑塢老人”。
    揮戈**;
    解紛拒金。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戰(zhàn)國魯陽公與韓構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為之返三舍。下聯(lián)典指戰(zhàn)國魯仲連喜為人排難解紛,平原君以千金為賀壽,仲不受金而去。

    〖魯姓宗祠五言通用聯(lián)〗
    三齡即帝位;
    九歲諳經(jīng)書。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春秋時魯袞公,名午,即位時三歲,在位三十一年卒,謚襄。下聯(lián)典指宋代學者魯伯能,安吉人。博學強記,九歲通五經(jīng),日讀萬言,夜乘月光誦讀達旦。生平無所嗜好,惟以翰墨自娛。歷官處州太守。有文集百余卷。
    圖書生計足;
    風月舉家清。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佚名集漢代魯峻碑字聯(lián)。魯峻,字仲嚴,東漢昌邑人。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歷拜屯田校尉。

    〖魯姓宗祠六言通用聯(lián)〗
    揮戈足以返日;
    解紛豈在受金。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戰(zhàn)國魯陽公與韓構難,戰(zhàn)酣,日暮,援戈而麾之,日為之返三舍。下聯(lián)典指戰(zhàn)國魯仲連喜為人排難解紛,平原君以千金為賀壽,仲不受金而去。

    〖魯姓宗祠七言通用聯(lián)〗
    橫江將軍排眾議;
    奮武校尉定三分。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全聯(lián)典指三國吳名將魯肅(172-217),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人。出士族。初率部屬百余人從周瑜到江南,為孫權所敬重,充橫江將軍。曹操兵臨赤壁,進逼江東。他獨排眾議,建議聯(lián)劉拒曹,被孫權采納。遂敗曹兵于赤壁,奠定三分于下的局面。拜奮武校尉。
    中牟賢令有三異;
    關左名儒通五經(jīng)。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東漢司徙魯恭,字仲康,平陵人。章帝時宰中牟,專以德化為理,時螟蝗傷稼,獨不入中牟。恭行阡陌,有雉過童子旁,掾曰:“何不捕之?童子曰:”雉將雛,不可害之。掾歸,稱為“三異”。下聯(lián)典指東漢中郎將魯丕。字叔陵,陵平人。好學,兼通五經(jīng)。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jīng)復興魯叔陵”。

    〖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lián)〗
    家無長物,琴書自樂;
    天生高人,風雅之宗。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佚名集漢代魯峻碑字聯(lián)。

    巧奪天工日益求精,尤須即物窮理;
    圣參造化,神乎其技,豈止畫棟雕梁。
    ——佚名撰魯姓宗祠通用聯(lián)
    此聯(lián)為臺灣省臺中市魯班廟聯(lián)。


    附錄:【魯姓典故、趣事】
    〖魯班的傳說〗
    魯班本名公輸般,即公輸子,公孫般.因為“般”與“班”同音,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魯國人,所以稱之為魯班。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為木匠的祖師。
    《墨子》中提到,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三日不下。他還造了能載人的大木鳶,在戰(zhàn)爭中擔任偵查的任務。據(jù)《渚宮舊事》記載:“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歷史上還記載了魯班因為自己的才干,竟然使得父母葬送了性命。這又是怎么回事呢?王允的《論衡·卷第八·儒增篇》說:“巧工為母作木馬車,木人御者,機關備具,載母其上,一驅(qū)不還,遂失其母?!蹦赣H就這樣不見了蹤影。而父親呢,命運更慘。根據(jù)唐朝一本《酉陽雜俎》記述,魯班曾遠離家鄉(xiāng)做活,因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只木鳶,只要騎上去敲幾下,木鳶就會飛上天,飛回家去會妻子。沒多久,妻子就懷孕了。魯班的爸爸覺得很奇怪媳婦怎么會懷孕呢,于是魯班的太太一五一十告訴了父親。后來有一次,魯班的父親趁魯班回家時偷偷地騎上木鳶,照樣也敲了幾下,木鳶也飛了起來。但哪知一飛竟然飛到了蘇州,當?shù)厝艘姷接商焐辖迪聜€人來,當他是妖怪,便將魯班的父親給活活打死了。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魯班師傅誕,上架行木藝工會最重視這個節(jié)日,木藝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奠師重道精神,他們最奠崇的師傅,就是魯班先師了。木藝這一行可說是最古老的行業(yè),木工在建筑業(yè)中一直占有很重要地位。每年祝賀師傅誕,還有一項很特別的傳統(tǒng)活動,就是派“師傅飯”,所謂“師傅飯”,其實只是在師傅誕那天,用大鐵鑊煮的白飯,再加上一些粉絲,蝦米,眉豆等。由于相傅吃了師傳飯的小孩子,不僅能像魯班那么聰明,而且快高長大,健康仱俐,以前,在賀誕這一天,請一班藝人回來唱八音,或者請一臺木偶戲來演出,視乎當年的經(jīng)濟情形而定,總之是隆重其事。

    〖魯班學藝〗
    魯班是我國民間神話傳說中的能工巧匠,被譽為木工的祖師。
    清水河向東拐了個大彎子,彎子里有個堡子叫魯家灣。魯家灣里住著一個姓魯?shù)睦夏窘场@夏窘?a href="/cd/y/yijing12245.htm">已經(jīng)五十八歲了,十幾歲學藝跟班,算起來已經(jīng)做了四十多年的木匠活。勤勞的老木匠一生蓋了兩個堡子:魯家南灣,魯家北灣。老木匠有個怪脾氣,做了一輩子的木匠活沒有收過一個徒弟。當別人要拜他為師學藝的時候,他總是推辭說:“跟我能學出個什么手藝來,你沒看看我蓋的那些歪歪扭扭的房子,打出的不周不正的箱柜?”常了,人們都知道他這個怪脾氣,要學木匠手藝的人也就不向他學了。
    老木匠一生都不滿意自己的技藝,他不但不教別人,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教。一輩子省吃儉用,一個銅錢都能摸出水,就這樣他積攢了三百兩銀子和三匹快馬,準備留給自己的兒子長大投師學藝用。
    老木匠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叫魯拴,十八歲了;二兒子叫魯賓,十五歲;最小的兒子十二歲,就是魯班。
    魯拴和魯賓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漢,從下生到長天,錛子倒了不知扶,斧子掉了不知撿,鑿斧鋸動都沒有動過一下。爹爹和媽媽都不喜歡這哥倆。
    魯班從小就勤快好學,常常跟在爹爹后頭,幫著拉線和做些零活,瞅著爹爹揚錛使斧砍木頭。有一次晌午吃飯的時候,媽媽忽然發(fā)現(xiàn)魯班大半天沒在家,便有點慌神了,連忙出外去找,找了大半天才在一家新房子門前找到了他。魯班正蹲在一邊,兩手托著下巴頰,呆呆地瞅著幾個木匠做窗子哩。
    魯班六七歲就愿意動斧動鋸,把圓木頭砍成方條,粗粗的木頭鋸成薄板子。長到了十歲的時候,所有的“家把什”(工具)他都會使喚了,斧子鑿子在手上亂轉(zhuǎn)。魯班成天不閑手,做了很多的小木柜、小板凳、小車……,房檐子底下,堂屋地上都擺滿了,象小家俱鋪一樣。魯班看見媽媽坐在炕上打線很吃力,便從南山上砍了一棵柳樹做了一把椅子,說:“媽,坐在椅子上打線吧,省得腰痛。”魯班見姐姐的針線籮筐沒有地方放,便從北山上砍了一棵榆樹,給姐姐做了一個木箱,說:“姐姐,把針線籮筐放到箱子里去吧,省得亂放丟針掉線?!笨墒钱敶蟾纭⒍缜笏鳇c木活的時候,他不但不給做,還要申斥說:“有木頭有斧子,自己不能去做嗎!”爹爹、媽媽和姐姐都喜歡魯班。
    三個兒子一天比一天大了。
    一天,老木匠把大兒子喚到跟前說:“孩子,你也不小了,不能總指著爹爹養(yǎng)活你們?!龤q牤牛(公牛)十八歲漢子’,你應該學點手藝了。還是學個木匠吧,不過爹爹不能教你,我的手也拙,藝也粗,從來連一個徒弟都沒有收過。你帶上一百兩銀子,騎上一匹快馬,上終南山去找隱居的木匠祖師吧!”老頭說完瞅了瞅魯拴;閑懶成性的魯拴哭喪著臉,一句話也沒有說,接過銀子騎上馬,扭扭晃晃地走了。
    魯拴走出大門,心想:“終南山離這十萬八千里,上哪去找?guī)煾等ァ庇谑撬T著馬,東蹓西逛了三年,銀子花光了,馬也賣掉了,光桿回來了。老木匠氣的沒說二話,就把魯拴趕出了大門。
    老木匠又把魯賓叫來?!昂⒆影?,你也長到十八歲了,拿上一百兩銀子,騎上一匹快馬,上終南山去尋找?guī)煾等グ?!千萬別象你哥那樣?!崩项^說完又瞅了瞅魯賓;魯賓的嘴都要噘上天,哭哭啼啼地接過銀子,懶懶地騎上馬走了。
    魯賓走了一天一夜,一打聽,終南山離這有一萬多里的路程,便泄氣了。他信馬由韁地混過了三年,花光了銀子,賣掉了馬,披著麻袋回來了。老木匠氣的更厲害,拿起榆木拐棍,一頓棍子又把魯賓打出去了。
    老木匠喚來了魯班,流著眼淚摸著魯班的頭說:“孩子,你那沒有出息的兩個哥哥都被我趕出去了,爹爹一生的希望這回都放到你一個人的身上。你不能讓爹爹的這顆心一涼到底,千萬千萬不要象你兩個哥哥那樣……”沒等爹爹把話說完,魯班就接過話頭說:“爹,你放心吧!兒子早就包好銀子,備好了馬,只等你吩咐了。找不到師傅,學不好手藝,我決不回來見你!”
    魯班拜別了爹媽,騎上馬,便向西方奔去。老木匠瞅著兒子的背影,揩著眼淚,嘴里不住地叨咕著:“還是我的魯班啊……”
    魯班揚鞭打馬,人急馬也急,一天就跑了三百多里路程。魯班走了十天,趕過三千里路,光光的大道走到盡頭了,前面出現(xiàn)了一座高山。山又高又陡,道又彎又窄,道上長滿了刺棘和狼牙石。魯班勒住馬犯愁了。這時忽然從山腳下走過來一個老樵夫。魯班牽馬上前作了個揖,問:
    “老大爺,終南山離這還有多少里路程?”老樵夫捋了捋胡須,慢吞吞地說:“嗯,直走六千里,彎走一萬二千里,要找簡便道走就得跨過這座大山。”魯班又問:“大爺,你有沒有什么辦法幫我跨過這座大山?”老樵夫晃了晃頭:“這樣高的山,一年也爬不到半山腰。”魯班說:“一年爬不過去爬二年,二年爬不過去爬三年,爬不到山頂我死也不下山!”
    老樵夫聽他說得這樣堅決,也很佩服,笑著說:“你拿我這把鐮刀吧,用它砍刺撥石很快就能上去。”魯班一聽可樂壞了,接過鐮刀便向山上走去。鐮刀輕輕地向地上一拉,刺棘和尖石都撥開了,他很快的就登到山頂。魯班把鐮刀掛在一棵大樹上,騎上馬又向西方的大路跑去。
    魯班又走了十天,又趕過三千里的路程,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盡頭,前面橫淌過來一條大河。又黑又綠的河水,扔下一塊石頭子兒,半天都翻不上水花來。魯班勒住馬又愁住了。這時從河對岸劃過一只小船來,船頭上坐著一個年輕的漁夫。魯班牽馬上前作了個揖,問:“大哥,這兒到終南山還有多少里?”漁夫屈指算了算,說:“嗯,直走三千里,彎走六千里,要找簡便道走就得橫跨過這條大河?!濒敯嘟又鴨枺骸按蟾纾懿荒芟朕k法把我渡過河去?”漁夫皺著眉頭說:“這不行!河又寬水又深,自古以來這條河淹死過無數(shù)過路的人!”魯班說:“不怕水深探不到底兒,不怕大河寬到天邊,不跨過這條河我死也不轉(zhuǎn)回頭!”漁夫見魯班很剛強,笑著說:“兄弟,牽馬上船吧,我把你渡過河去。”
    魯班渡過了河,又奔上大道,追風趕日又走了十天,三千里路程甩在腦后頭。光光的大道又走到了盡頭,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高山。魯班心想:“這座大山恐怕就是終南山了?!鄙椒搴芏?,曲曲彎彎一千多條小道。從哪一條道上山呢?魯班又愁住了。這時他發(fā)現(xiàn)山腳下有一處小房,房門口坐著個打線的老大娘。魯班牽馬上前作了個揖向:“老奶奶,終南山離這還有多少里?”老奶奶張口就答:“直走一百里,彎走三百里;三百座山頭,三百個神仙,你要找哪一個?”魯班一聽樂壞了,連忙回答:“我要投奔木匠祖師,從哪一條小道上去?”老大娘說:“九百九十九條小道,正中間那一條路就是!”魯班連忙道謝,左數(shù)四百九十九條,右數(shù)四百九十九條,踏上正中間的小路,打馬向山上跑去。
    魯班到了山頂,只見一片樹林子里露出幾疙瘩(在這里是“塊”或“片”的意思)房脊,走近看是一溜三間房子。魯班輕輕地推開了門,屋子里橫豎放了一地破錛子爛鑿子,連腳都插不進去。魯班向床上一看,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頭子伸著兩條腿正在睡大覺,象雷一般地打著呼嚕。魯班心想:“這個老頭子一定就是木匠祖師了?!濒敯鄾]有驚動師傅,把破錛子爛鋸收拾起來放在木頭箱子里,便規(guī)規(guī)矩矩地在長凳上坐下,等著老師傅醒來。
    老師傅的覺可真沉,翻了好幾次身都沒有醒,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才睜開眼睛坐了起來。
    魯班走上前,跪在地當心,說:“老師傅呀,徒弟今天拜上門,請求師傅能收我學藝?!?br />老師傅問:“你叫什么名字?。繌哪膬簛淼??”
    魯班回答:“我叫魯班,從一萬里地外魯家灣來的。”
    老師傅又向:“學藝為什么來找我呀!”
    “因為你是木匠的祖師!”魯班回答得很干脆。
    老師傅停了一下,說:“我要考問你一下,答對了我就把你收下;回答不對可別怪師傅不收你,怎樣來的還怎樣回去?!?br />魯班的心跳了一下,說:“如果今天回答不上來,明天來回答;哪天回答上來,哪天讓師傅收留!”
    老師傅說:“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幾根大柁幾根二柁?多少根檁(Lǐn)子(屋上托住椽子的橫木)多少根椽(Chuán)子(放在檁上架著屋頂?shù)哪緱l)?”
    魯班張口就答:“普普通通的三間房子,三根大柁,三根二柁,大小二十根檁子,一百根椽子。五歲的時候我就數(shù)過它?!?br />老師傅把頭輕輕地點了一下,接著問:“一件技藝,有的人三個月就能學去,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學去,三個月和三年都扎根在哪里?”
    魯班想了想回答:“三個月學去的手藝,扎根在眼睛里;三年學去的手藝,扎根在心里?!?br />老師傅又輕輕地點了一下頭,接著提出第三個問題
    “一個木匠師傅教好了兩個徒弟,大徒弟的一把斧子,掙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的一把斧子,在人們的心里刻下了一個名字。如果你學好了手藝,跟哪個徒弟學?”
    魯班馬上回答:“跟第二個學?!?br />老師傅不再問了,“好吧,既然你都回答了上來,我就得把你收下。不過可有一件,要向我學藝就得使用我的‘家把什’,我已經(jīng)有五百年沒使喚這些玩藝兒了,你拿過去修理修理吧!”
    魯班站起身來,把盛“家把什”的木箱放到磨刀石旁,一樣樣地拿了出來。這時候他才仔細地看清:斧子長了牙,長鋸連一個齒都沒有留下,兩把鑿子又彎又禿,長滿了銹。魯班連一口氣都沒有喘,挽起袖子便磨了起來。白天磨,晚上磨,膀子磨酸了,兩手磨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彎彎的月牙。魯班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利了,長鋸磨出了尖齒,鑿子也磨出刃了,所有的“家把什”都磨得又快又光又亮。魯班一樣樣地送給老師傅看了;老師傅看完了只是點了點頭,連一句“行”或是“不行”的話都沒有說。
    “為了試試你磨的這把鋸,要你把門前那棵大樹鋸倒,它已經(jīng)生長五百年了。”
    魯班扛著鋸走到大樹下,大樹可真粗,兩只胳膊沒抱住,往上一瞅,呀!樹尖都快要頂天了。魯班坐在大樹下鋸起大樹來,足足地鋸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大樹鋸倒。魯班扛著大鋸進屋去見師傅。
    老師傅又吩咐說:“為了試試你磨的這把斧子,要你把這棵大樹砍成一只大柁。要它光得不留下一根毛刺兒,圓得象十五的月亮?!?br />魯班轉(zhuǎn)過身提著斧子就出去了。一斧子砍去大樹的枝丫,削去了樹疤,足足地砍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才把一根大柁砍好,他提起斧子進屋去見師傅。
    老師傅接著又吩咐:“還不行,為了試試你磨的鑿子,要你把大柁鑿出二千四百個眼子:六百個方的,六百個圓的,六百個三楞的,六百個扁的。”
    魯班提起鑿子便鑿了起來,只見一陣陣木花亂飛,他越鑿越有勁兒。足足地鑿了十二個白天十二個黑夜,二千四百個眼子鑿好了,魯班提著鑿子又去見師傅。
    這回老師傅可高興了。他離開花藤椅子,接下魯班手里的鑿子,揩去了魯班臉上的汗珠,夸獎說:“好孩子,什么也難不倒你,我一定把我全部的技藝都傳授給你:”說完便把魯班領到西間屋里去。一進屋,魯班的眼睛就睜大了,眼神也不夠用了。原來這間屋子里擺了好多的模型,里面有各式各樣的樓閣橋塔、椅凳箱柜,制造得都特別的精致。老師傅笑著說:“你就一個個地拆下來再安上,每一件模型都要拆下一遍,安上一遍;拆安好了,你的手藝也就學好了。你自己就專心地學吧,我不在你的身邊嘮叨了?!崩蠋煾嫡f完就走了出去。
    魯班拿起模型,翻過來看掉過去看,拿在手里不舍得放下。老師傅讓拆安一遍,他拆安了三遍。每天只見他進屋不見他出屋。飯放涼了顧不得吃;胳膊腿累乏了,顧不得伸一伸。每天老師傅睡覺前來看看,魯班在房子里拆安;睡覺醒來看看,魯班還是在房子里拆安。當老師傅催促他睡覺的時候,他只是“嗯嗯”地信口回答,可是拿在手里的模型卻不放下。
    就這樣,魯班苦學了三年,手藝學成了。老師傅為了試試他學的如何,便把全部的模型都毀掉,魯班憑著牢固的記憶,一樣樣地又重新給做了出來。老師傅又提出好多新的樣式讓他制做,魯班細心地一琢磨,也能很快地按著老師傅的要求做出來。老師傅很滿意。
    一天,老師傅把魯班叫來,難分難舍地說:“徒兒,三年過去了,你的手藝也學好了,今天該下山了!”
    魯班一聽,心一下子就涼了半截,說:“那不行,我的手藝還沒有學成,我還要再學三年呢!”
    老師傅笑了?!耙院竽阕约簩W吧,今天說什么你也得下山!”徒弟要走了,師傅送給徒弟點什么東西呢?老師傅想了想說:“你磨的斧子、長鋸、鑿子就送給你用吧!”
    魯班呆呆地瞅著師傅,哭了:“窮徒弟留給師傅點什么東西呢!”
    老師一聽又噗哧地笑了:“師傅什么也不要你的,只要你不丟了師傅的名聲就夠了。”
    魯班含著眼淚拜別了師傅,下山了。
    魯班回來的路上,沒有找到指路的老奶奶、渡河的漁家大哥和賜刀跨山的老樵夫。為了報答他們的恩情,魯班在終南山下蓋了一座大廟,在大河上修了一座大橋,在第一次跨過的高山上造字一座大塔。據(jù)說這些東西直到今天還有哪。
    魯班回到家,拜見了爹媽,拿著師傅賜給的斧子,記著師傅的囑咐,給人們做了很多的好事,留下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后世人尊稱他為木匠的祖師。(瑣辰 搜集)

    〖魯班造傘〗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沒有傘。那時候,人們出門很不方便。夏天,太陽曬得皮膚 * 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濕漉漉的。魯班想幫人們解決這個困難,心里很著急。他心里想:要能做個東西,又能遮太陽又能擋雨,那才好呢。
    魯班動了好多腦筋。后來,他跟幾個木匠一起在路邊造了一個亭子,亭子的頂是尖尖的,四面用幾根柱子撐住。接著,他們隔一段路造一個亭子,造了許多亭子。這樣,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來了,躲一躲;太陽曬得難受了,歇一歇,喘口氣兒。
    魯班給大家辦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魯班自己挺不滿意。他想,要是雨下個不停,那該怎么辦呢?人總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哇。
    還得再想辦法!魯班心想: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讓大家?guī)г谏砩?,該多好??!可是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亭子做得輕輕巧巧呢?為了這個事兒,他吃飯不香,睡覺不安。
    魯班想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想出來。一天,天氣熱極了,他一邊做工,一邊抹汗。忽然看見許多小孩子在荷花塘邊玩,一會兒,一個孩子摘了一張荷葉,倒過來頂在腦袋上。
    魯班覺得挺好玩,就問他們:“你們頭上頂著張荷葉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魯班師傅,您瞧,太陽像個大火輪,我們頭上頂著荷葉,就不怕曬了?!?br />魯班抓過一張荷葉來,仔細瞧了又瞧,荷葉圓圓的,一面有一絲葉脈,朝頭上一罩,又輕巧,以涼快。
    魯班心里一下亮堂起來。他趕緊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許多細細的條條,照著荷葉的樣子,扎了個架子;又找了一塊羊皮,把它剪得圓圓的,蒙在竹架子上?!昂美?,好啦!”他高興得叫起來,“這東西既能擋雨遮太陽,又輕輕巧巧?!?br />魯班的妻子聽見他大呼小叫的,趕緊從屋里跑出來問他:“出了什么事了?”
    魯班把剛做成的東西遞給妻子,說:“你試試這玩意兒,以后大家出門去帶著它,就不怕雨淋太陽曬了?!?br />魯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說:“不錯不錯,不過,雨停了,太陽下山了,還拿著這么個東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攏起來,那才好呢?!?br />“對,對!”魯班聽了很高興,就跟妻子一起動手,把這東西改成可以活動的,用著它,就把它撐開,用不著,就把它收攏。這東西是什么呀?就是咱們今天的傘。

    〖上海電影制片廠一級導演——魯韌〗
    魯韌(1912-2002.11.23)男,上海電影制片廠一級導演。天津市人。魯韌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02年11月23日在上海華山醫(yī)院逝世,享年91歲。
    20世紀30-40年代魯韌參加《埋頭苦干》、《清宮外史》、《天國春秋》、《萬家燈火》、《希望在人間》等影片的拍攝,并開始在昆侖、中電、文華等影片公司任副導演。
    1951年他編導了第一部反映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影片《太陽照亮了紅石溝》,影片拍完后受到好評。
    1957年后魯韌相繼導演了《洞簫橫吹》、《鋼人鐵馬》、《今天我休息》、《李雙雙》等富有時代生活氣息和輕喜劇樣式的影片,顯示出他寓教于樂,幽默風趣,質(zhì)樸昂揚的導演風格。其中《李雙雙》最為成功,并于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李雙雙》也成為中國電影的經(jīng)典之作。由于魯韌善于導演輕喜劇,這些影片為演員仲星火喜劇表演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他們進行了前后長達九年的藝術合作已成為影壇佳話。
    70-80年代,魯韌又編導了《于無聲處》、《飛吧,足球!》、《車水馬龍》等片。由于魯韌堅持現(xiàn)實題材及喜劇樣式,因此他導演的影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濃烈的喜劇性。
    獲獎情況及代表作:《思想問題》(與黃佐臨合作)、《洞簫橫吹》、《新風歌》、《太陽照亮了紅石溝》(兼編?。ⅰ朵撊髓F馬》、《于無聲處》、《猛河的黎明》(與朱丹西合作)、《今天我休息》、《車水馬龍》、《飛吧,足球!》(兼編劇)、《李雙雙》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魯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魯加漢少將
    魯加漢(1916-1991),河南省新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同年加入中國 * 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zhuǎn)入中國 * 黨。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25軍第73師218團通信員,紅31軍政治部敵工部干事、科長、部長,軍供給部政治委員,軍政治部總務處處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衛(wèi)生部政治委員,第386旅政治部敵工科科長,師政治部總務處處長,太岳軍區(qū)供給部政治協(xié)理員,軍區(qū)后勤部副主任。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太岳軍區(qū)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18兵團辦事處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川西軍區(qū)政治部民運部部長,茂縣軍分區(qū)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成都軍區(qū)干部部部長,成都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成都軍區(qū)后勤部部長,四川省軍區(qū)政治委員,成都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1981年離職休養(yǎng)。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1年12月17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魯瑞林少將
    魯瑞林(1912-1999),甘肅省臨夏市人。1931年加入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 * 黨。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5軍團第13師1團班長、連政治指導員,第38團營長,紅31軍第91師政治部民干事、股長、民運科科長,第31軍供給部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qū)第四、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太行軍區(qū)第5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分區(qū)政治委員,第3軍分區(qū)司令員等職,參加了舊關、七亙村、神頭嶺、響堂鋪、安陽、白晉、磁縣、武安、涉縣、林縣、百團大戰(zhàn)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太行軍區(qū)副司令員、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qū)第13縱隊副司令員,第18兵團第61軍副軍長,第61軍政治委員,甘肅臨夏專員等職。先后參加了上黨、臨汾、晉中、太原、咸陽、扶眉和解放大西南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1軍政治委員,西康軍區(qū)副政治委員兼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軍區(qū) * 部隊司令員兼涼山工作委員會指揮部黨委書記,西南軍區(qū)司令部副參謀長,昆明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云南省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云南省委書記處書記,貴州省委第一書記, * 副司令員、顧問等職。為促進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建設、加強軍政軍民和民族團結(ji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加強部隊建設做出了貢獻。是中國 * 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7月14日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7歲。


    【中國人民解放軍魯姓當代將軍生平簡介】
    魯玉昆中將
    魯玉昆(1929-——),湖南省岳陽縣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 * 黨。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第一野戰(zhàn)軍連副政治指導員。參加了宜川、扶眉、蘭州戰(zhàn)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1年畢業(yè)空軍航空學校。后任空軍飛行員、飛行大隊大隊長、師技術檢查主任、團長、副師長。1963年入空軍學院指揮系學習。后任空軍師長、軍副參謀長、副軍長、軍長, * 空軍副司令員。
    1988年被授予空軍中將軍銜。
    0
    糾錯

    猜你喜歡:

    • 1.公元1115-1234年,女真人完顏旻(阿骨打)及世系十帝在東北建立了金朝,立國120年。因此,完顏為金朝國姓. 根據(jù)史書記載,女真人姓
    • 洪姓人口雖然不多,但是來源相當復雜,源于黃帝的有兩支,具體情況如下:一、出自翁姓。周昭王姬瑕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子孫后代便以翁為氏,世
    • 延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zhèn)延集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為延姓,傳為山西省洪桐縣遷來.續(xù)有族譜
    • 帥[shuai]  【姓氏源流】  帥姓源流純正,起源主要有一:  出自師姓,為春秋時師昺之后,為避晉景帝司馬師的名諱而改姓帥?!皫洝备皫?/div>
    • 一、姓氏源流召(Shào)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后,以封邑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周文王第五子召公奭(音shì),食
    • 修魚古姓,現(xiàn)在大多簡為“修”
    • 贠(員)[貟(員),讀音作yùn(ㄩㄣˋ),不可讀作yuán(ㄩㄢˊ)]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公子伍子胥,屬于
    • 超超世鑄舞臺美術家。男,1930年12月出生,四川綿竹人,中 * 員,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F(xiàn)好職于全總文工團,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中
    • 宰(Zǎi)宰姓源于姬姓,春秋時期,周公孔曾經(jīng)在周朝任太宰,人稱宰孔,其后世子孫就以“宰”作為了姓氏。此外,在周朝太宰是掌管王家內(nèi)外事務的官
    • 姓氏起源出自風姓。春秋時期有風姓國叫須句國(在今山東東平縣西北),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國人稱為須句氏,后來改稱須氏?! 〕鲎粤d姓。商代有個小
    • 衣姓起源據(jù)衣氏族譜記載先世相傳為尚衣局官,故因衣賜姓。衣姓目前在山東棲霞市有一部分,比較興旺,有“先有衣馬營,后有棲霞城"之說,歲月滄桑,后
    • 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師曠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jù)史籍《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記載:“云:師曠之后。宋潭州曠元
    • 炅 炔姓氏源流 桂姓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后裔。據(jù)《桂氏家乘序》的記載,周王的后裔姬季楨曾經(jīng)任過秦國的博士。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姬季楨被
    • 一、姓氏源流韶(Sháo)姓源出有二:1、出自有虞氏,以樂曲名為氏。上古舜為部落首領時,他的樂官作了一首名叫《韶》的曲子,優(yōu)美動聽《論語》中
    • 一、姓氏源流扈(Hù)姓源出有二:1、源于姒姓,為大禹王的后代,以國名為氏。據(jù)《風俗通》、《左傳》、《漢書》等載,大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了
    • 兀有代北復姓。北魏有兀有晟。
    • 赫舍里[赫舍里,讀音作hè se lǐ(ㄏㄜˋ ㄙㄜ ㄌㄧˇ),滿語為Heseri Hala]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滿族,出自唐朝時
    • 了了治鵬 男,1940年8月生,海南瓊山人。海南省瓊山市十字路中學校長。
    • 奐奐大琚 號圣壽子,男,現(xiàn)年54周歲,四川劍閣人,省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
    • 衷“衷”姓乃江西、福建等南方地區(qū)一常見姓氏,是漢哀帝劉欣的后代。

    評論

    發(fā)表評論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
    詞典網(wǎng)app
    下載詞典網(wǎng)APP
    用手機掃一掃
    手機版 百家姓 詞典網(wǎng)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