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99位
洪姓人口雖然不多,但是來源相當復雜,源于黃帝的有兩支,具體情況如下:一、出自翁姓。周昭王姬瑕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子孫后代便以翁為氏,世代沿襲。下傳至宋朝翁乾度,生有六個兒子,人人都有出息,先后進士及第,他便讓六個兒子一個人姓一個姓,除老三繼續(xù)姓翁之外,其他五個兒子都改了姓,從老大到老六依次姓洪、江、翁、方、龔、汪,老大處厚易姓為洪,并繁衍至今。這六個姓的血緣關(guān)系,被姓氏學者稱為“六桂聯(lián)堂”。很顯然,出自翁乾度長子之后的這一支洪姓,理所當然是黃帝后裔。
二、山東省汶上縣、河南省偃師市《姬氏志》都介紹:“洪姓,系出安樂郡,姬姓,衛(wèi)大夫弘演之后。到唐始避高宗子李弘之諱,改為洪姓?!贝酥Ш樾诊@然也是黃帝后裔。
三、其他來源:1、出自共氏,為炎帝之后。2、古代共工氏部落后裔,由祁連山一帶逐步往東遷徙至河南靈寶以至朝鮮、日本,有的姓共,后來又有的加一個三點水,姓了洪。譬如:漢武帝時,共工氏后裔共勛之子共普,為躲避朝廷內(nèi)亂,去敦煌后改為洪姓,叫洪普,洪普被不少洪氏人信封為始祖。3、唐朝豫章宏姓,為避諱唐太子宏而改為洪姓。4、宋朝宋太祖的祖父叫趙弘,江西、江蘇的弘姓人、劉姓人因避諱,改為洪姓。
洪姓鼎盛于閩、粵、臺。唐朝長安人洪扈遷居福建仙游;宋朝慶歷年間又有洪忠去福建;傳至洪浩之孫遷居廣東。太平天國革命領(lǐng)袖洪秀全以及妹妹洪宣嬌、兄長洪仁達、洪仁發(fā),親屬洪仁政、洪全福、洪和元,兒子洪天貴福,都是廣東花縣人。起義失敗后,紛紛逃至南洋、美國。
洪姓名人還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妹妹嫁給洪家生第四子,長子洪朋隨黃庭堅學詩法,弟弟洪芻、洪炎、洪羽的詩文都不錯,被譽為“四洪”。洪普后裔、宋朝洪皓與金人談判,被扣留10年,他的三個兒子洪適、洪遵、洪邁,都有成就,洪邁擔任龍圖閣學士,著有歷代政治家所鐘愛的《容齋隨筆》。宋代重臣洪咨夔、學者洪興祖,明朝萬歷進士、崇禎時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清朝文學家洪亮吉,戲曲家洪升,出任德國、澳大利亞、荷蘭大使的洪鈞,當代將軍洪學智,黨政要員洪虎、洪蘭友、洪陸東、洪紱(音伏)曾、洪峰,等。
洪姓郡望:敦煌郡(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宣城郡(今安徽省東南部)、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
洪姓堂號:雙忠堂(宋朝洪皓,以禮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扣留了他,皓堅決不屈服。被扣15年,他經(jīng)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金國的情況,人們把他比作蘇武。他的兒子洪邁,又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強迫他稱“陪臣”,他堅決拒絕,因此被金人扣留。他父子都為了祖國恪盡忠誠,人稱“父子雙忠”)。
洪姓適用楹聯(lián):文章高天下;姓字列榜頭(明朝左都御史洪英,永樂中會試第一)。宗山拱秀隆偉業(yè);星斗長明映畫堂(臺灣南頭縣洪姓家廟聯(lián))。由嘉應徙楊梅祖德宗功經(jīng)之營之力圖官祿之基礎;藉花峰貫花邑光前裕后耕地學也恢弘敦煌之遺風(洪姓祖公棚對聯(lián)。此聯(lián)記述了洪秀全的祖先由嘉應州徙居花縣官祿布村的艱苦歷程)。事可對人語;心常如水平(南宋詩人洪咨夔自撰聯(lián))。三洪名滿天下(宋朝名醫(yī)洪適、洪遵、洪邁,先后中詞科,由“三洪”名滿天下);一軍功安社稷(宋朝衛(wèi)州知府洪夢炎,寶慶進士,高沙兵變時,他開自新之路,使一軍得以平安)。天帝次子聲威遠(太平天國起義領(lǐng)袖洪秀全自稱天帝次子);共工水神源脈長(洪姓始祖共工有水德,被奉為神明)。兄弟俱才爭比謝家之四(宋朝洪適兄弟三人的事典);父子皆宜竟夸寧海之三(宋朝政和進士洪皓及其子洪適高中詞科的事典)。九重早見長楊賦;一世先傳短李詩(清朝學者兼文學家洪亮吉書贈聯(lián))。六桂家聲(指洪、江、翁、方、龔、汪六姓氏聯(lián)緣);敦煌世澤(指共普避禍去敦煌后改名為洪普)。才稱四子(指北宋洪朋、洪芻、洪炎、洪羽四兄弟);書列三奇(指書法出奇的洪覺范)。
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洪姓后裔分布于豫、魯、冀、京、津等地。


猜你喜歡:
- 夭夭永茂 彝族,1935年生于云南省大姚縣。1964年云南藝術(shù)美術(shù)學院系油畫專業(yè)畢業(yè)。
- 蒸蒸力娥 女,漢族,中 * 員。初中文化,婁底地區(qū)優(yōu)秀教師,雙峰縣杏子鋪鎮(zhèn)學區(qū)測水責任片龍塔技小教局級教師.1944年4月出生,1962年
- 道[道,讀音作dào(ㄉㄠˋ)]一.姓氏淵源:單一淵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時期諸侯國道國,屬于以國名為氏。道,周代姬姓小諸侯國國名。史籍《漢
- 寋位于四川省旺蒼縣東凡區(qū)的白龍鄉(xiāng)與蒼溪縣的石馬鄉(xiāng)交界的一帶擁有大量的該種姓氏存在。
- 見[見,不可讀作xiàn(ㄒㄧㄢˋ),讀音作jiàn(ㄐㄧㄢˋ)]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姜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峴山,屬于以居邑名稱
- 除除良棟 1941年3月出生,新聞記者。四川省古藺縣籍人。畢業(yè)于中華新聞(函授)學院,主任記者。專職從事新聞工作35年,在中央,省、市、
- 蛇蛇氏,出自南安(今江西大余),古代有建武將軍蛇元。
- 慈[慈,讀音作cí(ㄘˊ)]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帝顓頊高陽氏才子之后,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慈氏族人甚少,但由來已久,出自
- 一、姓氏源流戈(Gē)姓源出有二:1、出自夏朝東夷族的寒國,以國名為氏。伯明之子名浞,因?qū)俸畤?,故史稱寒浞。他殺死后羿當了國君,篡奪了夏朝
- 脂漢有脂習,曾為孔融收尸。
- 莽努特蒙古族姓氏,現(xiàn)漢姓為何氏。
- 1、馮姓來源:馮姓在中國也是一個大姓。 在百家姓中列第九位。馮姓在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百家姓氏中排名第27位。馮姓早在東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據(jù)
- 七(柒)[柒,讀音作qī(ㄑㄧ)]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吳國君主后裔,屬于以部落名稱字訛為氏。漆雕復姓是西周朝吳國的
- 閭本姓黎,為一將軍,被誣叛逆,逃亡過程中躲入一小巷門后,后改姓為閭。
- 廟[廟,讀音作miào(ㄇㄧㄠˋ)]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宗姬之巴(姬姓巴國),屬于以宗廟稱謂為氏。所謂宗姬之巴,
- 呈[呈、𠀤,讀音作zhèng(ㄓㄥˋ),亦可讀作chéng(ㄔㄥˊ)]←古“呈”字BOKEE顯示不出來,似叢,但不是兩個“人
- 一、姓氏源流伯(Bó)姓源出有四:1、出自嬴姓,起源于夏朝初年東夷族的后人,始祖為伯益,以祖名為氏。據(jù)《風俗通》載: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
- 一、姓氏源流酆(Fēng)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第十七子子于之后,以邑名為氏。據(jù)《姓篡》、《通志·氏族略》等所載,酆姓始
- 奇[奇,讀音作qí(ㄑㄧˊ)]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蒙古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載蒙古八旗姓》記載①
- 鄉(xiāng)廣東有鄉(xiāng)姓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