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2位李 舊百家姓排名:第4位
三、族譜
李姓族譜種類繁多,數(shù)量驚人,據(jù)說美國猶他家州譜學會存有115種,北京圖書館收藏有67種,民間保存者不計其數(shù)。從時間上說,李姓族譜始于宋代,盛于明、清,還有一些是近現(xiàn)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續(xù)修、再修等版本。修譜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對宗族成員進行“尊尊親親之道”的 * 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強宗族團結,明確怎樣為人處事。族譜的主要內容是記載李姓世系(即世代相傳的統(tǒng)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跡,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後記祠堂、祖塋、輩分、族規(guī)、家訓等。序文介紹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譜編修宗旨等。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王曾、歐陽修分別為《李氏族譜》寫的序說:“臯陶大理氏支孫征,相夏,避難于長安李樹坡,指李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隴西公、唐公、臨淮王光弼、隴西郡火德以來,王侯、尚書、宰相一時貴顯,世英與倫;其後,暫經離亂、遷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長安、長沙、洪州、吉安、撫州、福建、廣東、云南,莫非金陵之派……聞譜之為制,所以別世系、辨尊親而教愛之道存焉?!薄胺怖闭f明本譜的體例及收錄范圍。例如,文川(今福建連城縣蓬峰鎮(zhèn))《李氏七修族譜》有這樣一些記載:“族譜橫圖所以明世次也,故每為一世為一層,條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幾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為一截,自後十一世至數(shù)十世,俱照此式”;“橫圖書法先大書名諱,旁行細字分書某之幾子,次書字、書號及行履歷、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繼娶某氏,俱書生卒及葬所”;“凡字號、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實則書,無考則闕”;“凡本族先世仕有清節(jié)雅望者,必詳傳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學行事功,可為世法者,亦傳其實”;“婦有美行及苦節(jié)可稱者,亦各為書”。
祠堂、祖塋,有文字敘述,還配有圖。李姓輩分排列有序,用字講究,為了便于記誦,大都編成詩、聯(lián)。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譜》列李金脈派的輩次為:“榮升芳建定,萬代承宗明;世時乾坤太,子文應必興”;清光緒《隴西郡李氏族譜》列李觀脈派班次(班列的次序)為:“紹祖隆先澤,道德傳家良;學士登魁首,榮華萬載香”;“光宗思繼述,世代發(fā)籍長;久遠綿祖德,永賴振綱?!?。這些詩、聯(lián),按先後順序拆開的每一個字,就是這一脈派下傳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輩。
四、李氏政權
李氏先后建立的政權及其領導人有:
政權全名 | 存在時期 | 創(chuàng)始人姓名 | 歷代李姓領導人 |
淮南 | 23年-34年 | 李憲 | 李憲 |
于闐 | 尉遲氏 | 李圣天(本名尉遲僧烏波) 李從德(本名尉遲輸羅) | |
147年 | 李堅 | 李堅 | |
太初 | 154年 | 李伯 | 李伯 |
龍興 | 337年 | 李子揚 | 李子揚(原名侯子光) |
成漢帝國 | 304年——343年 | 李雄 | 李雄、李班、李期、李壽、李勢 |
弘漢王國 | 370~370 | 李弘 | 李弘 |
西涼帝國 伊吾西涼 | 400年——421年 422年——442年 | 李皓 李寶 | 李皓、李歆、李恂 李寶 |
429年 | 李禹 | 李禹 | |
涼 | 618年-619年 | 李軌 | 李軌 |
魏 | 617年-618年 | 李密 | 李密 |
616年 | 李公逸 | 李公逸 | |
616年 | 李士才 | 李士才 | |
616年 | 李德謙 | 李德謙 | |
616年 | 李文相 | 李文相 | |
大唐帝國 | 618年——907年 | 李淵 | 李淵、李世民、李治、李顯、(李重茂)、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適、李誦、李純、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漼、李儇、李曄、李拀 |
唐 | 710-710 | 李重福 | 李重福 |
吳 | 619年——621年 | 李子通 | 李子通 |
楚 | 784-786 | 李希烈 | 李希烈(原姓董) |
齊 | 782-784 | 李納 | 李納 |
614年-617年 | 李弘芝 | 李弘芝 | |
岐 | 901年-924年 | 李茂貞 | 李茂貞(原名宋文通) |
后唐帝國 | 923年——936年 | 李存勖 | 李存勖(原為朱邪氏)、李嗣源、李從厚、李從珂 |
梁 | 947年 | 李從益 | 李從益 |
蜀 | 994年 | 李順 | 李順 |
南唐帝國 | 937年——975年 | 李昪 | 李昪、李璟、李煜 |
1127年 | 李合戎 | 李合戎 | |
1130年 | 李婆備 | 李婆備 | |
羅平 | 1179年 | 李接 | 李接 |
西夏國 | 1038年——1227年 | 嵬名曩霄(李元昊) | 原為拓跋氏,曾被賜姓李、趙,后改嵬名: 李繼遷(又名趙保吉)、李德明()、嵬名曩霄(李元昊、趙元昊)、嵬名諒祚(李諒祚)、嵬名秉常(李秉常)、嵬名乾順(李乾順)、嵬名仁孝(李仁孝)、嵬名純佑(李純佑)、嵬名安全(李安全)、嵬名遵頊(李遵頊)、嵬名德旺(李德旺)、嵬名睍(李睍) |
1218年-1226年 | 李全 | 李全 | |
天順 | 1457年 | 李珍 | 李珍 |
1460年 | 李添保 | 李添保 | |
太平 | 1470-1471 | 李原 | 李原(李胡子) |
1619年 | 李新 | 李新 | |
1619年 | 李文 | 李文 | |
大順 | 1644年-1645年 | 李自成 | 李自成(西夏李繼遷后裔) |
1705年 | 李天極 | 李天極 | |
明 | 1853年 | 李明先 | 李明先 |
1859年—1862年 | 李永和 | 李永和 | |
越南前李朝 | 544-602 | 李賁 | 李賁、李天寶、李佛子 |
?~967 | 李奎 | 李奎(越南十二使君之一) | |
越南李朝 | 1010年——1125年 | 李公蘊 | 李公蘊、李佛瑪、李日尊、李乾德、李陽煥、李天祚、李龍翰、李旵、李佛金 |
朝鮮王朝 大韓帝國 | 1392年——1910年 | 李成桂 | 李成桂、李芳果、李芳遠、李祹、李珦、李弘暐、李瑈、李晄、李娎、李隆、李懌、李峼、李峘、李昖、李琿、李倧、李淏、李棩、李焞、李昀、李昑、李祘、李玜、李奐、李升、李熙、李坧、(李垠) |
大韓民國 | 1948年至今 | 李承晚 | 總統(tǒng):李承晚、李明博 |
中華民國 | 1912- | 代總統(tǒng)李宗仁、 * (臺灣地區(qū))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年至今 | 國家主席李先念 | |
新加坡共和國 | 1965年至今 | 總理李光耀 | 總理:李光耀、李顯龍 |


猜你喜歡:
- 饒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之一,《百家姓》也有收錄此姓。饒姓源起華北,出現(xiàn)時間約在戰(zhàn)國,至今已有2200年以上的歷史,而后由北向南發(fā)展,并在江西繁衍
- 姓氏源流岳(Yuè 岳)姓源出有二:1、出自姜姓,為帝顓頊之臣伯夷的后代,以官職稱謂為氏。據(jù)《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史記》、《姓苑》等
- 一、姓氏起源1、商代有諸侯國邊國(今地不詳),為伯爵,稱邊伯,其后以邊為氏。至周王朝時,有大夫亦名邊伯。2、出自子姓。周朝時,宋國國君的兒子
- 胡母胡母(wu,陽平), 春秋時,陳國胡公滿的后人公子完出奔齊國,改姓田氏,后人逐漸掌握朝政,代姜齊為田齊,齊宣王的弟弟受封于鄉(xiāng),其后人
- 丹[丹,讀音作dān(ㄉㄢ)]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尹祁姓,出自堯帝之子丹朱,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以血緣背景論,丹氏追本溯源,源頭乃
- 樂王古姓,后簡化為王。簡化為王姓的古姓據(jù)統(tǒng)計至少有14個,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孫、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
- 忻氏始見于宋代著作考忻氏本是稀見姓氏,在現(xiàn)代又因人才濟濟而為人們所熟見,但忻氏見諸文獻始于何時呢?我們查找了目前所能見到的宋代人名索引,雖有
- 姓氏源流 閔(Mǐn)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謚號為氏。上古周朝時,魯國君魯莊公死后,他的兒子名叫啟,后繼位為君,是為泯公。啟繼位不到兩
- 臺姓一、姓氏來由:1.臺(tái,繁體字為臺):風俗通:金天氏裔孫曰臺(臺)駘,其后氏焉,歷來是常見姓。臺駘為少□之苗裔,世為水官之長,顓頊
- 佳[佳,讀音作jiā(ㄐㄧㄚ)]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錫伯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①錫伯族
- [幸氏來歷] 據(jù)《通志·氏族略》記載,望出南昌、雁門?!锻ㄖ尽窂堜疲浩湎鹊眯沼诰蛞詾樾?。如寵氏、賞氏。也就是說,幸姓起源于“寵”、“
- 一 姓氏源流1、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炎帝的孫有人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所在地不詳),建立了逄國。也稱為逄伯郡。到了西周武王的時候,逄
- 姓氏來源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媯姓,即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顓頊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東菏 * 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媯汭
- 郤一、尋根溯祖1、出自姬姓,以封地為姓。春秋時,晉獻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奮勇當先,帶領晉軍攻破翟人營壘,打敗了翟人。事后晉獻公把
- 一、尋根溯祖 1、春秋時,鄭國有個大夫居住在鄭國都城的西門,他的后代子孫就以西門命姓,稱西門氏。 2、戰(zhàn)國時,有魏國鄴(今河北鄰漳縣西南鄴鎮(zhèn)
- 伶源于上古黃帝的樂官泠倫,泠倫的后人以泠為氏,古時泠與伶通用,后又寫成伶氏。
- 崇[崇,古音讀作sōng(ㄙㄨㄥ),亦可讀作zhōng(ㄓㄨㄥ),今音讀作chóng(ㄔㄨㄥˊ)]一.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妊姓,出自夏
- 一、姓氏源流刁(Diāo)姓源出有六:1、出自姬姓,以國為氏。周文王時,有同姓國雕國,其國人多姓雕氏,后簡稱刁。2、以技為氏?!稘h書》所載:
- 姓氏源流賴(Lài 賴)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國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
- 一、姓氏源流查(Zh?。┬赵闯鲇兴模?、出自姜氏,為炎帝的后裔,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齊國公族,以邑名為氏。齊國的君主齊頃公的兒子被封于楂,他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