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冰篆書《三墳碑》
作者:李陽冰 書體:篆書 2017-07-22 11:33:41
日本早稻田文庫--唐代李陽冰篆書鐵線描《三墳記碑》,唐李季卿撰文,李陽冰篆書代表作。
《三墳記》唐李季卿撰文,李陽冰篆書。唐大歷二年(七六七)立。碑文兩面,共二十三行,行二十字,原石早佚。宋代有重刻本,現(xiàn)存陜西省西安碑林。此碑承李斯《峰山碑》玉筋筆法,以瘦勁取勝。通碑結(jié)體縱勢而修長,字劃規(guī)整而婉曲,運筆流暢,綫條遒勁,矩法森嚴(yán),筆法峭拔,飛動若神。清人孫承澤評曰:『篆書自秦漢以後,推李陽冰為第一手?!?/p>
釋文:
先侍郎之子曰曜卿,字華,名世才也。宏毅樂易,機(jī)符朗徹。既冠,遭家不造,諸季種藐。植之以(闕一字)藝,博之以文行。始調(diào)秘書正字,授右衛(wèi)騎曹,轉(zhuǎn)新(闕一字)尉。豪猾未孚,立信以示之禮。浮窳未復(fù),本仁以示之義。領(lǐng)長安尉,直京師浩穰,決賊曹繁劇,有立斷焉。焯見焉,左遷普安郡戶掾,賦古樂府廿四章,左史韋良嗣為之?dāng)ⅲ募?。(闕一字)卿字萬,天骨瑯瑯,德(闕一字)文蔚。識度標(biāo)邁,弱冠以明(闕一字)觀國,蒞鹿邑虞鄉(xiāng)二尉。巍守崔公沔洎相國晉公(闕二字)甲科第之進(jìn)等舉之,嘗游嵩少,夜聞山鐘,賦云(闕二字)繼也,洪爐沸鼎火半死,巨壑重林風(fēng)稍止。無間(闕三字)未已詞人珍之。轉(zhuǎn)金城尉,曹無受謝,吏不敢(闕四字)卷行於世。(闕一字)卿字榮,寬栗柔立,於穆不瑕,起家拜靈昌主簿。己丑歲,小冢宰李公彭年尚其文翰,暑朝邑簿。時漆沮決溢,馮翊昏墊。釃渠楗英,股引脈散。下土為潮,上腴成賦。人到於令賴之,文集百一十二篇。
於戲!三英孝友,曾閔儔也。文學(xué)繼(闕一字),業(yè)(王睿)碧產(chǎn)也。純固含章,札梓材也。昊穹生德,宜受封福,僅逾強(qiáng)仕,以講陰堂。未盈一紀(jì),三墳相比。思其咎職,訊之逢占。占者邵權(quán)曰:霸陵故塋,葬不違禁,害于而家。歲攝提格,乃貞陽卜而祔大墳,三墳以東南為伯仲叔,貤之若雁行然。大歷建元之明年,於斯刻石,恐夫溟海為陸,老沙防焉。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李陽冰書法,可方便查詢。


李陽冰書法欣賞:
- 李陽冰篆書《千字文》(楷篆對照版)
- 李陽冰篆書《般若臺銘》
- 李陽冰·滑臺新驛記
- 李陽冰篆書《千字文》
- 李陽冰篆書《三墳記》
- 李陽冰篆書《顏家廟碑額》
- 李陽冰篆書《謙卦碑》
- 李陽冰篆書《城隍廟碑》
- 李陽冰篆書《拪先塋記》
猜你喜歡:
- 【釋文】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上。懷素《苦筍帖》卷,草書,絹本,無年款??v25.1厘米,橫12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 唐玄宗李隆基《鹡鸰頌》,疑雙鉤本,或出自宮廷書手。紙本。縱26厘米,橫192厘米。行書,40行,計337字。鈐有“宣和”、“政和”、“內(nèi)府圖
- 【釋文】鹡鸰頌,俯同魏光乘作。朕之兄弟,唯有五人,比為方伯,歲一朝見。雖載崇藩屏,而有睽談笑,是以輟牧人而各守京職。每聽政之后,
- 唐太宗得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命歐陽詢臨摹,刻石于學(xué)士院,拓賜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遼耶律德光破晉后攜此石北去,德光中途病死,石棄于殺虎林。
- 《 * 仙壇記》顏真卿書于大歷六年(771年)四月,時年六十三歲。拓本??瑫?,文一篇。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 * 山仙壇記》。是顏真卿晚年
- 懷素《小草千字文》 絹本 縱33.7cm 橫1730.0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小草千字文墨跡。貞元十五(公
- 【釋文】世南聞大運不測,天地兩平;風(fēng)俗相承,帝基能厚;道清三百,鴻業(yè)六超;君壽九宵,命周成算;玄無之道,自古興明。世南。虞世南《大運
- 碑陽:碑陰:《三墳記》,唐李季卿撰文,李陽冰篆書。唐大歷二年(767年)立。碑文兩面,共23行,行20字
- 初拓靈飛經(jīng) ,鍾紹京書. 翻刻. [China : s.n., 淸, between 1644 and 1911] 淸拓本. 拓本, 經(jīng)摺裝
- 《汝南公主墓志》此帖無款,傳為虞世南書,亦有人認(rèn)為是舊摹本。貞觀十年(636)十一月作,行草書,墨跡。18行,行12-15字不等。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