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楷書《嚴仁墓志》
作者:張旭 書體:楷書 2016-11-13 10:25:38
標簽:張旭,楷書,嚴仁墓志
此碑于1992年元月發(fā)現(xiàn)于河南省洛陽市邙山腳下偃師縣磷肥廠擴建改造工地發(fā)掘的一處唐墓。墓志青石質(zhì),有蓋,近方形,右上角已殘缺。橫55,縱53厘米。志文楷書,共21行,滿行21字,共計430字。
志銘后部署“前鄧川內(nèi)鄉(xiāng)縣令吳郡張萬頃撰 吳郡張旭書”?!秶廊誓怪尽肥想m然刻有界格,但格子中寫的字大小有著差異,書丹只是基本上守著界格,運筆雄健,可以看出書寫時每一點劃的行筆感覺。字的點劃,有的飽滿,有的卻瘦硬,并不一律,字形結(jié)構(gòu)的變化出入明顯,甚至有的字形出現(xiàn)了不穩(wěn)定感。但志石上全篇文字的精氣神是一致的,通篇渾然一體,整體看上去有著一種痛快淋漓的行筆氣勢。
此碑與《郎官石柱記》書寫時間僅相隔一年,雖不如《郎官石柱記》渾厚,但字形方整,氣息相通,也應系張旭所書。
釋文附后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張旭書法,可方便查詢。


張旭書法欣賞:
- 張旭·古詩四帖
- 張旭《晚復帖》
- 張旭草書《十五日帖》
- 張旭《肚痛帖》
- 張旭草書《李青蓮序》
- 張旭《心經(jīng)》
- 張旭草書《斷千字文》
- 張旭草書《終年帖》
- 張旭楷書《郎官石記》拓本
- 張旭《肚痛帖》神一樣的存在!
猜你喜歡:
- 懷素草書藏真律公二帖 縱140厘米,橫49厘米 陜西西安碑林 石為豎方形,宋元祐八年(1093年)重刻。
- 唐高宗《李勣碑》,全稱《贈太尉英貞武公李勣碑》,鐫于儀鳳二年(677年)在陜西醴泉縣,為昭陵陪葬碑之一。高宗(李治)撰并
- 青釉褐彩“嶺上平看月”詩文碗 高4.5 口徑14.4厘米 湖南省博物館藏 坦腹,通體施青釉,釉色稍泛黃,碗心釉下褐彩書寫
- 《隋龍藏寺碑》講述了龍藏寺碑,隋開皇六年(公元五八六年)恒州刺史王孝零為勸造龍藏寺所立。原碑現(xiàn)在河北正定龍興寺內(nèi)。此碑未著書寫人姓名,其書體
- 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傳本,自署書于建中元年(780年)八月二十八日??瑫埍?,告文一篇, 凡33行,計255字。日本中村不折
- 唐玄宗李隆基《鹡鸰頌》,疑雙鉤本,或出自宮廷書手。紙本??v26厘米,橫192厘米。行書,40行,計337字。鈐有“宣和”、“政和”、“內(nèi)府圖
- 宋拓元次山碑《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結(jié)碑》,全稱《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jīng)略使元君表墓碑銘并序》。碑原在河南魯山縣城北
- 顏真卿《湖州帖》(宋仿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紙本 縱27.6厘米 橫50.2厘米是帖無書寫年月。帖云:“江外唯湖
-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體,是智永傳世代表作,也是我國書法史上的留傳千古名跡。傳智永曾寫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間,江東諸寺各施一本?,F(xiàn)傳世的有墨
- 碑陽碑陰《大智禪師碑》此碑亦名《義福禪師碑》,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刻碑身高二百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