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行書《跋顏真卿祭侄文稿》
作者:乾隆 書體:行書 2019-04-11 18:00:10
標(biāo)簽:乾隆,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乾隆《跋顏真卿祭侄文稿》,行書,書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丙午),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顏真卿祭侄文稿記
內(nèi)府所收顏真卿真跡凡四入石渠寶笈者一(真卿書建中三年朱巨川告身) 待續(xù)入者三(真卿自書告身卷,又書建中元年朱巨川告身卷,又裴將軍詩卷),別有一爭座位帖似屬贗,鼎列之石渠次等不以為珍爾。茲乃得其祭侄季明文稿真跡披閱,一再嘆其一家舍身盡節(jié)而為其君者如不知也,又嘆其經(jīng)千年滄桑之變而故紙宛存,誠有所謂神物呵護者也。
昔張旭觀公孫大娘之舞,而悟書法得端莊流麗之妙。若自書告身帖及朱巨川告身帖所為端莊者也,若裴將軍詩帖所謂流麗者也,合端莊流麗為一,而更出以無心其再此祭侄文稿乎。
此卷之顯晦流傳王頊齡、徐乾學(xué)論之詳矣,茲不復(fù)贅。獨是二人者,皆本朝世家,亦當(dāng)叮嚀其子弟善守希珍矣。今其子弟不能守而鬻之鹽商,搉鹽者從而貰之以登之內(nèi)府。撫卷三嘆,知忠烈之可以永存而聲華之未必恒保,更思時有忠烈之臣其世必多喪亂之事,是可畏之甚也。且此數(shù)卷獨非宣和書譜中所有之真跡乎,其輾轉(zhuǎn)流落民間又將六百余歲矣,然則弆此卷于禁中,胥足以為殷鑒之警,是不可不記。
乾隆丙午(乾隆五十一年)孟秋月御筆。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乾隆書法,可方便查詢。


乾隆書法欣賞:
- 乾隆弘歷行書《八徵耄念之寶卷》
- 乾隆行書《麥色詩軸》
- 乾隆行書《臨蘇軾霜余帖軸》
- 乾隆題《李白上陽臺帖》
- 乾隆《御臨王羲之袁生帖》
- 乾隆行書《題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
- 乾隆行書《題蘇軾寒食帖》
- 乾隆弘歷行書《喇嘛說卷》
- 清拓《蘭亭八柱帖》乾隆弘歷臨董其昌仿柳公權(quán)書蘭亭詩
- 乾隆御題《王寵行草千字文》
猜你喜歡:
- 何紹基《行書側(cè)身獨立七言聯(lián)》 行書 湖南省長沙博物館藏釋文:側(cè)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钭R:蔭潭二十兄屬
- 袁枚《致尤蔭手札》。此致尤蔭(字貢父)札內(nèi)容為謝尤贈畫,并贊其畫,記述朋友間切壁畫藝及朋友間相互激賞、互贈禮物之韻事。其書法靈動清雅,不
- 王鐸行書《京中春日留蘇州友人作五律》立軸,美國紐約楊思勝私人收藏 釋文:汝欲蛇門去,春來失所依。櫻桃思舊賜,芍藥感新暉。
- 李瑞清《節(jié)臨禮器碑扇》紙本隸書 18.5×53cm 常州博物館藏釋文:略 款署:節(jié)臨宋拓《禮器碑》。笑如仁兄大人正之。
- 趙之謙《楷書憩雲(yún)槎橫幅》紙本楷書 54.1×170.5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釋文:憩雲(yún)槎。 款署:澹
- 沈曾植《行書杜甫秋盡詩扇面》紙本行書 18×52cm 平湖市博物館藏 釋文:秋盡東行且未回,茅齋寄在少城隈。
- 王鐸《行書俗氛軸》, 書于順治八年(辛卯1651年),絹本, 尺寸不詳 ,上海朵云軒藏。釋文:俗氛重,便不暇經(jīng)丘探壑,窮林泉之趣
- 清 王文治行書《跋定武蘭亭序》(宋拓定武柯九思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據(jù)《快雨堂題跋》記載,乾隆五十八年(1793),王文
- 吳昌碩《行書荒山商盤七言聯(lián)》紙本行書 133.5×32.5cm×2 1912年 南京博物院藏 釋文:荒山野水破茅屋,商盤夏
- 陳澧行書《致子暉札》之一, 廣州美術(shù)館藏,刊于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書藝.卷二》(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9.10)。釋文:《天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