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圖行書《書米芾西園雅集圖記十二條屏》
作者:張瑞圖 書體:行書 2016-12-07 12:57:59
張瑞圖《書米芾西園雅集圖記十二條屏》 絹本行書 207×54.6cm×12條 年代不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釋文:西園雅集。
李伯時(shí)效唐小李將軍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妙絕動(dòng)人,而人物秀發(fā),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風(fēng)味,無一點(diǎn)塵埃氣。不為俗筆也,其烏帽黃道服捉筆而書者,為東坡先生;仙桃巾紫裘而坐觀者,為王晉卿;幅巾青衣,據(jù)方杌而凝佇者,為丹陽蔡天啟;捉椅而眎(同“視”)者,為李端叔;后有 * ,云環(huán)翠飾侍立,自然富貴風(fēng)韻者,乃晉卿之家姬也。孤松盤郁,后有凌霄纏絡(luò),紅綠相間。下有大石案,陳設(shè)古琴瑤器,芭蕉圍繞。坐于石磐旁,道帽紫衣,右手倚石,左手執(zhí)卷而觀書者,為蘇子由。團(tuán)巾繭衣,手秉蕉箑而熟視者,為黃魯直。幅巾野褐,據(jù)橫卷畫淵明歸去來者,為李伯時(shí)。披巾青服,撫肩而立者,為晁無咎。跪而作石觀畫者,為張文潛。道巾素衣,按膝而俯視者,為鄭靖老。后有童子執(zhí)靈壽杖而立。二人坐于磐根古檜下,幅巾青衣,袖手側(cè)聽者,為秦少游。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為陳碧虛。唐巾深衣,昂首而題石者,為米元章。袖手而仰觀者,為王仲至。前有髯頭頑童捧古硯而立,后有錦石橋、竹徑,繚繞于清溪深處,翠陰茂密。中有袈裟坐 * 而說無生論者,為員通大師。旁有幅巾褐衣而諦聽者,為劉巨濟(jì)。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潨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風(fēng)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間清曠之樂,不過于此。自東坡而下,凡十有六人,皆以議論文章,博學(xué)辨識(shí),英辭妙墨,好古多聞,雄豪絕俗之資,高僧羽流之杰,卓然高致,名動(dòng)四夷,后之覽者,不獨(dú)圖畫之可觀,亦足仿佛其人耳!果亭山人瑞圖。
【資料參考】《中國書法全集》55-張瑞圖卷(榮寶齋)
《張瑞圖書法精選》(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hào):詞典網(wǎng),回復(fù):張瑞圖書法,可方便查詢。


張瑞圖書法欣賞:
- 張瑞圖行書《五絕詩》軸
- 張瑞圖行書《“尋幽并轡入仙家”七言律詩軸》
- 張瑞圖行楷《西園雅圖集軸》
- 張瑞圖《草書杜甫秋興八首》
- 張瑞圖楷書《王蒼坪墓志》
- 張瑞圖《草書杜甫西郊詩軸》
- 張瑞圖草書《李夢(mèng)陽夏日過序公詩扇》
- 張瑞圖《草書燕子磯放歌行詩卷 》
- 張瑞圖《行書不知圓通老詩》
- 張瑞圖《草書王維終南山詩》軸
猜你喜歡:
- 葉向高《草書賦別七律詩軸》,綾本,草書,尺寸: 199.5×5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釋文:乍違紫禁不勝情,又向江干
- 王寵《夜燕石湖草堂等詩卷》卷 紙本 行草書 31.5 × 760 cm 天津博物館藏【釋文】夜燕石湖草堂。風(fēng)竹泠泠虛草堂。春
- 黃道周《鵬鳩豈有五言詩軸》 行書 1642年釋文:鵬鳩豈有常,各自喻適意。當(dāng)其控榆枋,亦具一天地。羽生負(fù)文藻,澹然足真致。不過侯鯖門
- 吳寬《致歐信為唐寅乞情札》紙本行書 上海博物館藏釋文:自使斾到吳中不得一書,聞敕書已先到,亦未審何時(shí)赴浙中,極是懸懸。茲有囗今歲科場(chǎng)
- 張瑞圖《桃源洞口詩冊(cè)卷》,綾本草書,書于明天啟七年(1627)釋文:貴人諱丘壑。絜(?)我抱微尚。常愿就藪澤。逍遙老閑曠。失足落
- 李勗題《趙孟頫飲馬圖卷》,行書,紙本,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宛國來廷日,滎河貢篚年。赤墀騰紫電,金將護(hù)非煙。表自殊方進(jìn)
- 黃道周《大滌山中贈(zèng)孟閬庵詩軸》 絹本行草書 147.9×49.7cm 南京博物院藏釋文:諒無煙驛累,莫責(zé)此山堂。林壑形猶昨,蘇門嘯
- 陳淳《致研山老弟尺牘》紙本草書 26.7×23.8cm 臺(tái)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 文徵明行書《苦瘍帖》釋文:瘍勢(shì)比日稍損,然未能解脫,夜臥不安,兼苦舊逋迫促,情況殊惡。治內(nèi)云云,都無頭緒
- 這件書法立軸的內(nèi)容是張瑞圖為一位姓杜的詩人寫的一首詩。 作品上的字距緊湊而行距較寬。張瑞圖的典型書寫風(fēng)格:用毛筆的側(cè)鋒,斜握毛筆書寫。字形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