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百科介紹
拼音:lǐ yōng
人物介紹
唐朝人牛肅在其所著的筆記《紀聞》中,為我們披露了一件跟日本遣唐使團有關(guān)的秘聞
李邕石刻像
:唐江夏李邕之為海州也,日本國使至海州,凡五百人,載國信。有十船,珍貨數(shù)百萬。邕見之,舍于館。厚給所須,禁其出入。夜中,盡取所載而沉其船。既明,諷所館人白云:“昨夜海潮大至,日本國船盡漂失,不知所在?!庇谑且云涫伦嘀k废络?,令造船十艘,善水者五百人,送日本使至其國。邕既具舟具及水工。使者未發(fā),水工辭邕。邕曰:“日本路遙,海中風浪,安能卻返?前路任汝便宜從事?!彼腿讼?。行數(shù)日,知其無備,夜盡殺之,遂歸。邕又好客,養(yǎng)亡命數(shù)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則殺之。后竟不得死,且坐其酷濫也。七十時,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殺。他工文,尤長碑頌。善行書,變王羲之法,筆法一新;并繼李世民《晉祠銘》后以行書書寫碑文,名重一時。其書風豪挺,結(jié)體茂密,筆畫雄勁。傳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法華寺碑》、《云麾將軍李思訓(xùn)碑》、《云麾將軍李秀碑》等。唐竇蒙在《述書賦注》中說:時議云:“論詩則曰王維、崔顥;論筆則王縉、李邕;祖詠、張說不得預(yù)焉?!崩铌柋^之書中仙手。其為文,長于碑頌,多自書。唐人說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杜甫詩曰:“干謁滿其門,碑版照四裔。豐屋珊瑚鉤,麒麟織成罽。紫騮隨劍幾,義取無虛歲?!?P> 李邕的書法從“二王”入手,能入乎內(nèi)而出乎其外。
法華寺碑
李后主說:“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于體格。”恰道出李邕善學(xué)之處?!缎蜁V》說:“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xué)右將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fù)擺脫舊習(xí),筆力一新?!蔽簳x以來,碑銘刻石,都用正書撰寫,入唐以后,李邕改變用行書,寫碑。書法的個性非常明顯,字形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他提倡創(chuàng)新,繼承和發(fā)揚古代書藝。曾說:“似我者欲俗,學(xué)我者死?!碧K東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點,元代的趙孟頫 fǔ也極力追求他的筆意,從中學(xué)到了“風度閑雅”的書法境界。他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2008年七月,浙江省教育廳在小學(xué)高年級和初中的寫字課本就采用李邕的書法字體,作為浙江省義務(wù)教育教科書《寫字》課本。相信不遠的將來,李字也像王字一樣豐美全國。能詩善文,工書法
李邕能詩善文,工書法,尤擅長行楷書。當時的中朝
李邕《晴熱帖》
衣冠以及很多寺觀常以金銀財帛作酬謝,請他撰文書寫碑頌。他一生共為人寫了八百篇,得到的潤筆費竟達數(shù)萬之多。但他卻好尚義氣,愛惜英才,常用這些家資來拯救孤苦,周濟他人。李邕撰文書寫的碑文,常請伏靈芝,黃仙鶴和元省己鑴刻。據(jù)明代楊慎的《丹鉛錄》考證,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他的傳世作品有《葉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東林寺碑》、《法華寺碑》、《云麾將軍李思訓(xùn)碑》、《云麾將軍李秀碑》。傳世書跡以《岳麓寺碑》、《李思訓(xùn)碑》最為世人重視。“北海如象”——李邕的書法
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稱“李北?!薄@铉叩臅ㄋ囆g(shù),在當時與
李邕行楷書《麓山寺碑》
后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他的為人和才情更為世人所敬重。他的父親李善是一位正直博學(xué)的人,為官遭貶,后專心學(xué)術(shù),所注蕭統(tǒng)(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李邕天資聰慧,幼承家學(xué),少年時以擅長辭章而聞名。但他在仕途上,卻因為人耿介磊落,不畏權(quán)貴,屢遭貶謫。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獄,竟被酷吏活活打死。書如其人
“書如其人”,李邕的書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他的人格的寫照
唐李邕書臧懷亮墓志
。他的書法初學(xué)右軍,又參以北碑及唐初諸家楷書及行書筆意,變法圖新,形成了他自己鮮明的風格特征?!缎蜁V》云: 邕初學(xué),變右軍行法,頓挫起伏,即得其妙,復(fù)乃擺脫舊習(xí),筆力一新。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裴休見其碑云:“觀北海書,想見其風采?!狈蛉酥哦嗖患娣Q:王羲之以書掩其文,李淳風以術(shù)映其學(xué)。文章書翰俱重于時,惟邕得之。當時奉金帛而求邕書,前后所受鉅萬余,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觀邕之墨跡,其源流實出于羲之。議者以謂骨氣洞達,奕奕如有神力,斯亦名不浮于實也。杜甫作歌以美之曰:“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睘槭乐瞿剑式匀缡?。創(chuàng)新風格和在當時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

李邕《出師表》局部
這可以說反映了李邕書法的創(chuàng)新風格和在當時所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李邕的書法主要以碑版為多,高似孫《緯略》記載他所書碑版達八百通之多。而且,他所書碑版幾乎都是自己撰文,甚至還有說他親自鐫刻的說法(見何良俊《四友齋書論》)。杜甫有詩云:“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底。聲華當健筆,灑落富清制。風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銳。情窮造化理,學(xué)貫天人際。干謁走其門,碑版照四裔。名滿深望還,森然起凡例?!保ā栋税г姟べ浢貢O(jiān)江夏李公邕》)杜甫與李邕是同時代人,其詩決非過譽。自撰自書碑八百通
李邕有自撰自書碑八百通,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數(shù)種碑帖,影響最大的要數(shù)《李思訓(xùn)碑》和《麓山寺碑》?!独钏加?xùn)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wèi)大將軍
李邕書李思訓(xùn)碑
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又稱《云麾將軍碑》。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立碑在陜西蒲城縣。此碑用筆瘦勁,方圓兼?zhèn)洌煮w略呈斜勢,而不失莊嚴,奇險中更見其穩(wěn)健。這種豪爽雄健之氣是東晉二王以來的行書所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 《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碑額有陽文篆書“麓山寺碑”四字,原石在長沙岳麓書院。今有宋拓本傳世,此碑是最能體現(xiàn)李邕成熟的行書風格的代表作。古人有“右軍如龍,北海如象”(明董其昌《跋李北梅縉云三帖》中語)的說法,這是唐代書法家中惟一一位讓后人將其與書圣王羲之比肩并立的人物。所謂“北海如象”,大概就是指他的《麓山寺碑》這一類行書的風格特征。如果說《李思訓(xùn)碑》于豪爽雄健之氣中尚透出一股風流瀟灑之氣;那么,《麓山寺碑》則可說是雄放蒼老,穩(wěn)健奇崛。這種風格的形成,得之于他對魏晉南北朝書法藝術(shù)的學(xué)習(xí)和理解,更在于他有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他將二王一派行書的靈秀與北碑的方正莊嚴巧妙地糅合起來,吸收南帖的靈活多變,而不取其柔弱的一面;除卻魏碑的呆板,而保留其厚重的一面,在廣泛接受前人成果的同時,或者是不自覺地將他自己的性情和人格外化到筆墨之中。董其昌以“北海如象”來比喻李邕書法的力度,亦可謂形象傳神。 李邕的行書對后世行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宋元的幾位大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趙孟?等無不受其影響。李邕之死
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這一年,中國詩壇上的兩位巨星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齊州(即今濟南市),并且游蹤齊魯,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詩篇。 杜甫到來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北海,即今山東
李邕《法華寺碑》
的益都。時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連日趕往齊州與杜甫會面。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時李邕68歲,早已名滿天下,杜甫此時才是個33歲的后生,名聲遠沒有達到詩圣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識珠,他已經(jīng)預(yù)見到了這顆新星的萬丈光焰??上麤]有看到。 會見的歡宴就安排在新建的歷下亭上。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還有許多齊州的知名人士出來作陪。特別應(yīng)該提到的是李白這時也在齊州。天寶三年,他與杜甫在洛陽相遇,結(jié)伴東游。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極宮受道錄,不知是道規(guī)使然,還是沒有接到請?zhí)?,或許還有其他原因,這位極善飲的詩人沒有來喝這杯酒,否則歷下亭上一定會留下李白的詩作了。李邕與杜甫把酒長談,論詩論史,也談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審言,這讓杜甫十分感激。就在這次歡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歷下名士多”的佳句。 李邕愿意結(jié)交名士是出了名的。史載:“邕素負美名,頻被貶斥,皆以邕能文養(yǎng)士。”李邕鬻文獲金,可以用來支付他結(jié)友交游的巨大開銷,可是鬻文的事也不是常有的,總有手頭拮據(jù)的時候。每逢這種時候,他就有挪用公錢之嫌。杜甫和李白在天寶四年分別見到李邕的時候,他身上剛剛發(fā)生了一段死里逃生的故事。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禪回歸長安,車駕路過汴州。李邕從陳州趕過來謁見,并接連獻上幾篇辭賦,深得玄宗賞識。于是李邕就有點飄然,自我吹噓憑自己的才華“當居相位”。那時李邕只是陳州刺史,這話說得忒大了點。偏偏這話叫中書令張說聽見了,不久李邕在陳州任上挪用公錢事發(fā),張說將舊賬端出。兩筆賬一塊算,下獄鞫訊:罪當死。這時候幸虧有個叫孔璋的許州人上書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寫的真是好,打動了唐玄宗,免去李邕死罪,貶為欽州遵化縣尉。而孔璋流配嶺西(現(xiàn)今廣東)而死。這兩個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終沒有見上一面??阻暗淖嗍杌靖爬死铉叩纳焦^。這篇情真義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李邕身上的傳奇色彩,尤其讓仕途失意、蔑視權(quán)貴的李白景仰。李白也深懷濟人之心,有著散盡千金的豪爽,來到齊魯之邦,他自然要去拜訪這個傳奇中人。就在天寶四年,他們相見于益都李邕任上。李白時年44歲。李白在益都聽到了另一個李邕見義而舍己相助的傳奇故事。這里有一個女子,丈夫被人謀害。女子持刀復(fù)仇,刺殺真兇而獲獄,罪當極刑。這時候李邕奮不顧身上疏朝廷,救下女子,由此李白寫下了敘事樂府《東海有勇婦》:“學(xué)劍越處子,超騰若流星。捐軀報夫仇,萬死不顧生。白刃耀素雪,蒼天感精誠……豁此伉儷憤,粲然大義明。北海李使君,飛章奏天庭。舍罪警風俗,流芳播滄瀛。名在烈女籍,竹帛已榮光。”李白對于這位長輩的欽佩溢于言表。不惜用華彩樂章來贊頌他:“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見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睂铉叩淖鹁窜S然紙上。 送別杜甫和李白后兩年,李邕就遭到奸相李林甫的政治迫害。事情是這樣的,狂傲的李邕并沒有聽從孔璋“率德改行”的忠告,又一次把手伸向了公錢,“奸臟事發(fā)”,但這不足以斷送他的性命。真正的原因是,遠在長安京師的左驍衛(wèi)兵曹柳績與他的岳父杜有鄰不睦,污蔑杜有鄰?fù)Q有占驗之能,交構(gòu)東宮,指責皇帝。這本是信口開河之談,無憑無據(jù)之辭,卻被李林甫抓住,嚴令審訊,查出柳績是禍首,卻莫名其妙地將柳績連同他的岳父杜有鄰一同杖死。審訊中查出李邕曾送給柳績一匹馬,便以“厚相賂遺”受到牽連,又因李邕與淄川太守裴敦復(fù)有私交,裴敦復(fù)曾薦李邕于北海。裴敦復(fù)亦遭到株連。心狠手毒的李林甫立刻責令他的兩個爪牙馳往山東,將李邕、裴敦復(fù)“就郡決殺”。李邕已有七十高齡。 這已是天寶六年的事了。時李唐王朝被李林甫搞得朝野一片白色恐怖。李邕不畏懼死亡,屢出諍諫之言,武則天時他拜左拾遺,在朝堂之上當著則天皇帝的面,就敢于和御史中丞宋景一同指責則天皇帝的心腹張宗昌兄弟以權(quán)謀私。武則天想發(fā)火,但是沒有發(fā)作,沉吟了半天,竟應(yīng)允了宋景、李邕的批評。這就是孔璋所言,“往者張易之用權(quán),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梢娎盍指榕懦惣?,絕殺李邕等有識之士的殘酷,甚于武則天之于來俊臣。 對于李邕的死,杜甫悲痛欲絕,他哭道:“坡陀青州血,羌沒汶陽瘞”。 李白憤怒之極,感嘆之極,他大呼:“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 俱往矣,我們講敘一千二百年前發(fā)生在齊魯大地上的故事,仍是一歌三嘆!集評
唐宋時期
唐 竇 蒙:時議云:“論詩則曰王維、崔顥;論筆則王縉
李邕端州石室記
、李邕;祖詠、張說不得預(yù)焉?!保ā妒鰰x注》) 宋 歐陽修:余始得李邕書,不甚好之。然疑邕以書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為他書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篤。譬猶結(jié)交,其始也難,則其合也必久。余雖因邕書得筆法,然為字絕不相類,豈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見邕書,追求鍾、王以來字法,皆可以通,然邕書未必獨然。凡學(xué)書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從邕書而得之耳。(《試筆》) 宋 米 芾:李邕脫子敬體,乏纖濃。(《海岳名言》)元朝
元 劉有定:初行草之書,自魏晉以來,惟用簡札,至銘刻必正書之。故鍾繇正書謂之銘石,虞、褚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變右軍行法,勁拙起伏,自矜其能,銘石悉以行狎書之,而后世多效尤矣。(《衍極注》)明朝
明 項 穆:李邕初師逸少,擺脫舊習(xí),筆力更新,下手挺聳,終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變也。(《書法雅言》) 明 項 穆:逸少一出,會通古今。李邕得其豪挺之氣,而失之竦窘。(《書法雅言》)清朝
清 馮 班:董宗伯云王右軍如龍,李北海如象;不如云王右軍如鳳,李北海如俊鷹。(《鈍吟書要》) 清 吳德旋:學(xué)趙松雪不得真跡,斷無從下手。即有真跡臨摹,亦先植根柢。昔之學(xué)趙者無過祝希哲、文徵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徵仲根柢在歐陽渤海。(《初月樓論書隨筆》) 清 朱履貞:李北海正書筆畫遒麗,字形多寬闊不平;其行書橫畫不平,斯蓋英邁超妙,不拘形體耳。(《書學(xué)捷要》) 清 錢 泳:古來書碑者,在漢、魏必以隸書,在晉、宋、六朝必以真書,以行書而書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晉祠銘》,李北海繼之。(《書學(xué)》) 清 阮 元:李邕等亦皆北派,故與魏、劉諸碑相似也。(《南北書派論》) 清 包世臣:降及唐賢,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書碑版皆有橫格就中。九宮之學(xué),徐會稽、李北海、張郎中三家為尤密,傳書俱在,潛精按驗,信其不謬也。(《藝舟雙楫》) 清 包世臣:北海如熊肥而更捷。(《藝舟雙楫》 清 劉熙載:李北海書氣體高異,所難尤在一點一畫皆如拋磚落地,使人不敢以虛憍之意擬之。李北海書以拗峭勝,而落落不涉作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謂“似我者俗,學(xué)我者死”也。李北海、徐季海書多得異勢,然所恃全在筆力。東坡論書謂“守駿莫如跛”,余亦謂用跛莫如駿焉。(《藝概》)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回復(fù)如:李邕百科書法,即可方便查詢
資源下載
- 【PDF高清】清乾隆《寶典福書》冊下載_53.3M
- 【tif高清】唐柳公權(quán)《玄秘塔碑》整拓下載_528M
- 【PDF】清末王福庵《麋研齋印稿》及《麋研齋印存》印譜下載 _821M
- 元 趙孟頫行書《杜甫秋興八首》下載_337M
- 【jpg高清】董其昌78歲《臨淳化閣帖》第一冊下載_49M
- 【pdf高清】邊武《草書千字文冊》下載_43M
- 【jpg】啟功楷書《千字文》下載_16.9M
- 【PDF高清】日本今尾景年《景年習(xí)畫帖》下載_353M
- 【高清】元 趙孟頫行書《千字文》下載
- 【高清】元 趙孟頫行書《靈隱大川濟禪師塔銘》下載_554M
- 【jpg高清】唐顏真卿《顏勤禮碑》單字版下載_354M
- 【高清tif】唐 懷素草書《論書帖》全卷下載_414M
- 【高清】元 趙孟頫行書《歸去來并序》長卷下載_393M
- 【jpg】趙孟頫行書《二贊二詩卷》下載_13M
- 【高清tif】顏真卿行草《爭座位帖》宋拓下載_1.53G
- 【jpg】元 趙孟頫楷書《膽巴碑》下載_21M
書法欣賞
- 米芾·竹前槐后詩卷
- 黃道周行草《贈顧咸建武夷別諸子詩軸》
- 伊秉綬《行書七言詩軸》
- 被“寫爛了”的千字文
- 董其昌行書《自題贈稼軒山水圖軸》
- 蕭嫻草書《明月松間照五言聯(lián)》
- 王詵行書跋《煙江疊嶂圖卷》
- 文徵明《四體千字文》
- 何紹基《楷書“讀書延年”橫幅》
- 笪重光行書《擬白居易詩軸》
- 黃道周小楷《后死吟等三十首詩卷》
- 張伯英《行書手札》
- 柳公權(quán)行書《紫絲靸帖》
- 東漢隸書《魯峻碑》
- 黃侃《楷書幼輿司州六言聯(lián)》
- 鄭燮《行書七言詩軸》
- 文徵明小楷《四山五十詠》
- 唐璉草書《論書四條屏》
- 弘一《如來境界無有邊際八言聯(lián)》
- 茅坤《行草陸游劍南詩卷》
- 三國魏《漢廬江太守范式碑》
- 翁方綱行書《草木文章發(fā)地樞機八言聯(lián)》
- 齊白石閑章精選
書法推薦
- {$zd_sftj$}
評論
發(fā)表評論
- 王羲之書法(人氣1385004)
- 顏真卿書法(人氣684276)
- 曹全碑書法(人氣670937)
- 歐陽詢書法(人氣622982)
- 趙孟頫書法(人氣572591)
- 胡問遂書法(人氣471702)
- 田英章書法(人氣435423)
- 敬世江書法(人氣419732)
- 文征明書法(人氣295177)
- 柳公權(quán)書法(人氣269338)
- 馬王堆帛書書法(人氣248912)
- 孫過庭書法(人氣207971)
- 米芾書法(人氣203800)
- 啟功書法(人氣196952)
- 褚遂良書法(人氣186059)
- 懷素書法(人氣163524)
- 周慧珺書法(人氣162846)
- 劉炳森書法(人氣153583)
- 蘇軾書法(人氣142660)
- 黃庭堅書法(人氣139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