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左丘明 《左傳·昭公·昭公十八年》名句出處
摘自《左傳·昭公·昭公十八年》
解釋:天道遠離人間,人道則存在于身邊的社會人事之中,可以就近掌握。對于人所難及的事物,如何能知道呢?
原文摘要:
見。丙子,風。梓慎曰:「是謂融風,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風甚。壬午,大甚。宋、衛(wèi)、陳、鄭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庫以望之,曰:「宋、衛(wèi)、陳、鄭也。」數(shù)日,皆來告火。裨灶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灌嵢苏堄弥?,子產(chǎn)不可。子大叔曰:「寶,以保民也。若有火,國幾亡??梢跃韧?,子何愛焉?」子產(chǎn)曰:「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復火。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chǎn)曰:「將有大祥,民震動,國幾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國遷其可乎?」子產(chǎn)曰:「雖可,吾不足以定遷矣?!辜盎?,里析死矣,未葬,子產(chǎn)使輿三十人,遷其柩?;鹱?,子產(chǎn)辭晉公子、公孫于東門。使司寇出新客,禁舊客勿出于宮。使子寬、子上巡群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天道
自然規(guī)律
天道變化。——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人道
(1) 以愛護人的生命、關懷人的幸福、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的自由等為原則的人事或為人之道
(2) 中國古代哲學中與“天道”相對的概念。一般指人事、為人之道或社會規(guī)范
非所
(1).不按規(guī)定時間;不時?!盾髯印ね醢浴罚骸皞麌?,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王先謙 集解引 俞樾 曰:“非所,猶非時也?!?/p>
(2).不是人能夠正常生活的地方。指監(jiān)獄、邊荒之地等?!逗鬂h書·陳蕃傳》:“或禁錮閉隔,或死徙非所?!?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陰注陽受》:“先是 翱 典 合肥郡 ,有一道人詣 翱 ,自言能使鬼神。 翱 謂其妖……命繫於非所?!?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 康熙 癸未,狀元 王式丹 以 江南 科場事牽涉,卒於非所。”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為什么
何以出爾反爾
左丘明名句,左傳·昭公·昭公十八年名句


猜你喜歡:
- 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王永彬《圍爐夜話·第一六三則》
- 黃河水,水闊無邊深無底,其來不知幾千里。
- 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劉向《說苑·談叢》
- 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納蘭性德《河傳·春淺》
- 月色穿簾風入竹,倚屏雙黛愁時。
- 應天長(林鐘商)柳永〔宋代〕
- 元宮詞(一百三首)·其十周憲王〔明代〕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歐陽修〔宋代〕
- 龜堂雜題陸游〔宋代〕
- 任弘農(nóng)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李商隱〔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