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譯經(jīng)惣持大師致宗之泗上禮塔》
全文:
早傳心印得衣珠,不學(xué)聲聞證有馀。
犀柄屢登三殿講,瑯函新譯五天書。
蓮華塔下焚香去,竹箭波間解纜初。
隨順世緣無所住,經(jīng)行宴坐自如如。
參考注釋
犀柄
指犀柄麈尾。 唐 陸龜蒙 《村夜》詩之一:“遇敵舞虵矛,逢談捉犀柄?!?宋 蘇軾 《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不如從我游,高論發(fā)犀柄?!眳⒁姟?犀柄麈尾 ”。
三殿
(1).即 唐 大明宮 之 麟德殿 。《玉?!m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結(jié)鄰 鬱儀樓 即 三殿 之東西廊也?!?唐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詩:“詔從 三殿 去,碑到百蠻開。”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十三年,公與 忠武軍 節(jié)度使司空 光顏 、 邠寧 節(jié)度使尚書 釗 ,俱來朝,上為之燕 三殿 ?!?/p>
(2).指皇宮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宮。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國初定三院》:“至 順治 戊戌,始復(fù) 明 制,改設(shè)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華殿 、 文淵閣 、 東閣 諸大學(xué)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罷 中和殿 大學(xué)士,改為 體仁閣 ,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p>
(3). 宋 時太皇太后在世,與皇太后、皇后并稱三殿;若無太皇太后,則天子與太后、皇后亦稱三殿。 宋 錢愐 《錢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還內(nèi)?!?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宮三殿》:“國朝有太皇太后時,并皇太后、皇后稱三殿,其后,乘輿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p>
瑯函
(1).書匣的美稱。 前蜀 韋莊 《李氏小池亭》詩:“家藏何所寶,清韻滿瑯函。”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八四:“瑯函錦篋深韜襲,留付 松陰 后輩看?!?/p>
(2).指道書。 宋 晁補(bǔ)之 《引駕行·長春》詞:“待瑯函深討,芝田高隱去偕老,自別有壺中永日,比人間好?!?金 趙秉文 《魯直烏絲襕黃庭》詩:“《太清虛皇玉景經(jīng)》,瑯函瓊笈秘始清?!?明 楊慎 《藝林伐山·仙經(jīng)》:“瓊文、藻笈、琳篆、瑯函、皆指道書也。” 清 曹寅 《游仙詩三十韻》之二九:“詩成便返青天去,遺下瑯函第幾籤?!?/p>
(3).猶華翰。 清 顧炎武 《答李紫瀾》:“春來兩接瑯函,著作承明,紬書金匱,自不負(fù)平生之所學(xué)?!?/p>
新譯
新的譯本。佛教徒稱 唐 代以下的 漢 譯經(jīng)典。亦有將 后秦 高僧 鳩摩羅什 的譯經(jīng)稱作新譯者。 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五講:“他把 羅什 的翻譯稱為新譯,其前的翻譯,統(tǒng)名舊譯?!?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八講:“再就翻譯的文體說, 玄奘 也超過了各家,一般稱之為新譯?!?/p>
天書
(1) 天上神仙寫的書或信(迷信)
對我來說,這本書就跟天書一樣難懂
(2) 比喻難認(rèn)的文字或難懂的文章
這封信字太潦草,像天書似的
(3) 古代帝王的詔書
楊億名句,譯經(jīng)惣持大師致宗之泗上禮塔名句


猜你喜歡:
- 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 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孫道絢《憶秦娥·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閑書因以為寄》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 山夾水,澗。陵夾水,澞。山有穴為岫。佚名《爾雅·釋山》
-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佚名《上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