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哲的《無調(diào)名 誓丹陽》
全文:
子孫入道,七祖出離地獄。
子孫得道,九祖生天。
如退道,累祖先。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子孫
(1) 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列子·湯問》
(2) 泛指后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zhàn)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入道
(1) 合于圣賢之道
(2) 加入道教或某些會道門
七祖
(1).七代祖先。 前蜀 杜光庭 《中元眾修金箓齋詞》:“臣等九玄七祖,受福諸天,貽祚流祥,傳休無極?!?/p>
(2).佛教稱傳法相承的七代。華嚴宗以 馬鳴 、 龍樹 、 杜順 、 智儼 、 法藏 、 澄觀 、 宗密 為七祖。禪宗南宗以 達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 神會 為七祖。禪宗北宗以 弘忍 的另一弟子 神秀 為六祖, 普寂 為七祖。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 唐 呂巖 《與潭州智度寺慧覺》詩:“請師開説西來意,七祖如今未有人。”參閱《景德傳燈錄·弘辯禪師》。
出離
(1).猶佛家所謂涅槃?!度A嚴經(jīng)》五:“調(diào)伏眾生,令究竟出離?!?唐 慧能 《壇經(jīng)·行由品》:“ 五祖 曰:‘……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門人,終日供養(yǎng),祇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明 李贄 《與周友山書》:“古人以有身為患,故欲出離,以求解脫?!?/p>
(2).走出;離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二:“一齊觀瞻,見個書生,出離人羣?!薄端疂G傳》第五六回:“此時天色未曉,敲開店門,去房里取出行李,拴束做一擔(dān)兒挑了,計算了房錢,出離店肆,投東便走?!?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后》:“我裝作無所聞見模樣,以圖欺騙自己,總算已從地獄出離?!?/p>
(3).猶超出。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記念劉和珍君》:“而此后幾個所謂學(xué)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
地獄
(1) 某些宗教的說法,指人死后靈魂在地下受折磨的地方,跟“天堂”相對
(2)
(3) 比喻受苦受難的地方
(4) 黑暗、喧鬧、混亂和壞人無法無天的地方
王哲名句,無調(diào)名 誓丹陽名句


猜你喜歡:
- 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 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三》
- 散關(guān)三尺雪,回夢舊鴛機。
- 想得此時情切,淚沾紅袖黦。韋莊《應(yīng)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
-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后的惠澤要流得長,使人有不匱之思。洪應(yīng)明《菜根譚·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