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初夏雜興》
全文:
自斷殘年莫問天,吾儕何處不隨緣。
家貧卻得身差健,夜短何妨?xí)兪烀摺?br>未歷名山采靈藥,且從同社樂豐年。
賣絲糶麥償逋負(fù),猶有余錢買釣船。
參考注釋
殘年
(1) 晚年;暮年
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列子·湯問》
肯將衰朽惜殘年。——唐· 韓愈《左遷至藍(lán)關(guān)示侄孫湘》
風(fēng)燭殘年
(2) 年終
殘年短景
問天
謂心有委屈而訴問于天。 漢 王逸 《<楚辭·天問>序》:“《天問》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 唐 王維 《偶然作》詩之一:“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p>
吾儕
我輩;我們這類人
吾儕同說書者。——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吾儕悶來村店飲村酒
何處
哪里,什么地方?!稘h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dú)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gè)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yīng)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bǔ)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p>
(2).順應(yīng)機(jī)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薄豆沤裥≌f·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郭沫若 《圣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陸游名句,初夏雜興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