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紀的《念奴嬌(釣鰲臺用東坡赤璧韻。臺在亭頭海濱)》
全文:
憑高眺遠,見凄涼海國,高秋云物。
島嶼沈洋萍幾點,漠漠天垂四壁。
粟粒太虛,蜉蝣天地,懷抱皆冰雪。
清風(fēng)明月,坐中看我三杰。
為愛暮色蒼寒,天光上下,艤棹須明發(fā)。
一片玻璃秋萬頃,天外去帆明滅。
招手仙人,拍肩居士,散我騎鯨發(fā)。
釣鰲臺上,叫云斷殘月。
參考注釋
粟粒
(1).谷物的顆粒。 唐 杜牧 《阿房宮賦》:“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p>
(2).粟粒狀之物。 唐 呂巖 《憶江南》詞之十:“光景斯須如夢里,還丹粟粒變金姿。” 宋 蘇軾 《荔支嘆》詩:“君不見 武夷 溪邊粟粒芽,前 丁 后 蔡 相籠加?!?/p>
太虛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學(xué)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實體氣
蜉蝣
亦作“ 蜉蝤 ”。1.蟲名。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四翅,生存期極短。《詩·曹風(fēng)·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 傳:“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薄稘h書·王褒傳》:“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陰。” 顏師古 注:“蝤音由,字亦作蝣?!?晉 郭璞 《游仙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柯靈 《香雪?!そo人物以生命》:“否則只好朝生而暮死,與蜉蝣同壽?!?/p>
(2).比喻微小的生命。 明 許自昌 《水滸記·聚義》:“云天誼,詎可量,匡救蜉蝣離虎狼,復(fù)垂憐閫內(nèi)荊釵,使夫妻團圓無恙。”
(3).比喻淺薄狂妄的人或文辭。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今人未窺 韓 柳 門戶,而先掃 六朝 ;未得 李 杜 皮毛,而已輕 溫 李 :何蜉蝣之多也?!?何啟 胡禮垣 《曾論書后》:“此而羣喙猶未息也,吾請質(zhì)諸圣訓(xùn)以掃俗學(xué)之蜉蝣,稽諸圣言以靖偽儒之簧鼓?!?/p>
(4).猶浮蟻。浮于酒面上的泡沫。 五代 譚用之 《貽費道人》詩:“碧玉蜉蝣迎客酒,黃金轂轆釣魚車?!?/p>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范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diào)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yǎng)人也。
懷抱
胸懷
多年來她生活在她的家庭的懷抱中
冰雪
比喻清純
陳紀名句,念奴嬌(釣鰲臺用東坡赤璧韻。臺在亭頭海濱)名句


猜你喜歡:
- 安上在于悅下,為己存乎利人。房玄齡《晉書·列傳·第二十四章》
-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 偶應(yīng)非熊兆,尊為帝者師。
-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
- 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云表《寒食詩》
- 王頤赴建州錢監(jiān)求詩及草書蘇軾〔宋代〕
- 元日示師文王冕〔元代〕
- 漏澤院四絕句陳造〔宋代〕
- 三衢效周雅作鹿鳴宴詩三章袁甫〔宋代〕
- 送普上人游雁蕩白玉蟾〔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