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龐謙孺的《古詩》
全文:
處身乾坤中,適意乃其常。
貧賤亦天然,尤怨徒自傷。
平生曲命薄,守已豈不良。
量分稍過差,神理翻百殃。
荀無濟(jì)世具,希進(jìn)未免狂。
鄙哉綿上人,遠(yuǎn)跡空潛藏。
市朝車馬喧,不礙松菊芳。
何妨著衣冠,用舍姑逢場。
儻無僥倖心,世亦不見戕。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量分
思量自己的本分。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老翁不量分,累月笞其兒。” 唐 元稹 《有鳥》詩:“當(dāng)時(shí)何不早量分,莫遣輝光深照泥。”參見“ 量己審分 ”。
過差
過分;失度?!稌へ氛鳌贰?羲和 湎淫,廢時(shí)亂日” 孔 傳:“沉湎於酒,過差非度。”《三國志·蜀志·張飛傳》:“ 飛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 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p>
過失;差錯(cuò)。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yáng)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陳書·陸山才傳》:“坐侍宴與 蔡景歷 言語過差,為有司所奏,免官?!?宋 司馬光 《進(jìn)士策問》之二:“夫 唐堯 圣人之盛者,舉事興為,豈容過差,顧后之學(xué)者不能辨明耳?!?清 曾國藩 《箴言書院記》:“或有過差,方圖蓋覆,譴亦及之,曰:‘此猶小眚,過是,誅罰重矣?!?/p>
過往的差役。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定買辦》:“遇衝途供應(yīng)過差,用印票發(fā)買?!?/p>
神理
(1).猶神道。謂冥冥之中具有無上威力,能顯示靈異,賜福降災(zāi)的神靈之道?!段倪x·謝靈運(yùn)<從游京口北固應(yīng)詔>詩》:“事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注:“《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設(shè)教,而天下服?!薄段倪x·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設(shè)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yuǎn)。” 李善 注:“神理,猶神道也?!?宋 范成大 《讀<甘露遺事>》詩:“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憐鼠輩倖元功?!薄冻蹩膛陌阁@奇》卷四:“吾術(shù)豈可用來傷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p>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妒勒f新語·言語》“ 晉武帝 每餉 山濤 ” 劉孝標(biāo) 注引《謝車騎家傳》:“ 玄 ( 謝玄 )字 幼度 ,鎮(zhèn)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君之業(yè),妾思過半矣;但未盡其神理,請為妾再鼓之?!薄都t樓夢》第八四回:“以后作文,總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動(dòng)筆?!?嚴(yán)復(fù) 《譯<天演論>例言》:“此在譯者將全文神理融會(huì)於心,則下筆抒詞,自善互備?!?/p>
(3).靈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戴公 見 林法師 墓,曰:‘德音未遠(yuǎn),而拱木已積,冀神理緜緜,不與氣運(yùn)俱盡耳?!?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嗚呼,爾魂在幾,爾骨在棺,吾親奠酹於爾牀前,茍神理之有知,豈不聞吾此言?!?/p>
百殃
各種災(zāi)難?!稌ひ劣?xùn)》:“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唐 劉言史 《苦婦詞》:“哀哉苦婦身,夫死百殃纏?!?清 方文 《石臼湖訪邢孟貞》詩之一:“胡天降百殃,覆用亡其親?!?/p>
龐謙孺名句,古詩名句


猜你喜歡: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節(jié)》
-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老子《老子·德經(jīng)·第四十一章》
-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辛棄疾《西江月其六》
- 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
- 觀說之流,可以知其術(shù)也;久而復(fù)之,可以知其信矣;觀其所愛親,可以知其人矣。戴圣《大戴禮記·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 室思徐干〔魏晉〕
- 晚興張镃〔宋代〕
- 李端叔自金陵如姑溪寄之五首·其一釋德洪〔宋代〕
- 胡、吉、鄭、劉、盧、張等六賢皆多年壽,予白居易〔唐代〕
- 盤山十六景·其二·太古云嵐乾隆〔清代〕